浙江六旬“老娘舅”調解基層糾紛20年王強攝
12月的浙江長興,天氣愈發寒冷。61歲的胡久經走在街頭,步伐輕快堅決,一如他剛進入長興縣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物調委”)那般。
被稱為“金牌老娘舅”的胡久經,從事普法宣傳及人民調解工作近20年,經他調解的糾紛件共計2000多件,調解成功率達96%以上。
胡久經精通20多種方言 王強 攝
心系百姓 一心為民公仆情
在胡久經辦公室裡,挂着一個大大的“和”字。胡久經說,調解工作的本質就是“和”,以民為本,和諧為上,化矛盾于基層。
2016年11月,長興成立物調委,胡久經擔任物調委主任。據悉,物調委下轄雉城、太湖、龍山三個街道,200多個老舊小區、20多萬常住人口。這些數字的背後,意味着小區不僅存在大量設施設備、房屋質量等糾紛,而且還非常“難啃”。
對于隻有5名調解員的物調委來說,調解任務非常重。
“我們每月要處理小區房屋糾紛50件以上,全年下來累計大概有700多件。一般忙起來一天就要處理四五起糾紛。”胡久經說,“做調解員不單是話說得多,走的路也多,每天跑來跑去,體力要好。”
久而久之,居民都親切地稱呼胡久經為“久哥”。胡久經常說,做得再好,不如老百姓口碑好,“老百姓高興,大家能認可,我再累再苦也值得。”
紮根基層 專業調解化矛盾
1979年,胡久經在長興縣國營機械廠做供銷員,走南闖北。正是這段經曆,讓他精通20多種地方方言,為拉近群衆距離、化解矛盾打下良好基礎。
胡久經介紹,長興是一個移民縣,除本土人外,還居住着河南、安徽、貴州等地遷移過來的居民。“當發生矛盾的時候,用他們本土的方言進行溝通,對方就把你當自己人,那調解也就事半功倍了。”胡久經說。
據悉,這20多種地方方言,在胡久經從事調解工作期間,幫助他完成了很多複雜艱難的任務。
1999年,企業改制後,胡久經輾轉到長興房産開發公司、縣拆遷辦等單位工作,長期跟房屋打交道的他也積累了不少專業經驗,練就出一雙“火眼金睛”。
“我對房屋建築、結構的認知,不比專業人士差,一眼就能看出來到底是物業還是業主的問題。”胡久經說,長年對拆遷、賠償工作的調解,也讓他深知如何在調解過程中準确找到訴求點和共情點。
胡久經在做調解工作 王強 攝
公正調解 心中常放一杆秤
“調解員要以法調解、以理勸解、以情化解。”胡久經認為,人性本善,隻要調解員用最公平的态度去對待,肯定能準确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層。
抱着這樣的信念,哪怕年至花甲,胡久經仍然堅持發揮餘熱,守好崗位。
“人民調解其實和法官判案相通,但前者更貼近群衆。我現在也在努力摸索一種合情、合理、合法的處事方法,站在百姓的角度上,争取把糾紛止于訴外,節約訴訟資源。”胡久經說。
在胡久經看來,96%的案件調解成功率,僅僅是其基層矛盾化解的開始。接下來,他将繼續争取把糾紛止于訴外,讓社會更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見習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徐冬梅 謝紅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