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盤點白居易的琵琶行

盤點白居易的琵琶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08:13:30

盤點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琵琶行)1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鄭,逝于洛陽。從藝術方面而言,白居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擅于歌唱和古琴。一生留下2800多首詩,有關音樂的450多首。其中《琵琶行》就是一首典型的情感豐富的美學詩篇,一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珍品,展現了“情至極處盡化聲,無聲卻能勝有聲”的微妙境界。

盤點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琵琶行)2

《琵琶行》的“序”,交代了白居易左遷司馬于江西九江,遇到了京城琵琶高手流落民間的故事。它不僅交待了詩人的概況,還介紹了女演奏家的藝術經曆。相同的經曆使兩位“高人”得到了深層次的情感認同,于是詩人為冤情所激而借琵琶之聲将心底情緒釋放出來,成為千古“絕唱”。

《琵琶行》的開頭點明了元和十年的九江,寫到了琵琶女,也輕描淡寫地提到了詩人自己。其時詩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愁雲,郁悶已久,未得出處。恰逢一位琵琶演奏家的精彩表演,點燃了作者胸中的激情:“浔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将别,别時茫茫江浸月。”詩開門見山地顯示具體時間為秋季的夜晚,地點是浔陽。主人招待客人,秋風蕭瑟,楓葉飄零,沒有絲竹管弦之聲,于是宴會顯得冷清,雖然有酒,但醉不成歡,月光慘白,毫無生機。是什麼形成了轉機呢,是音樂。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琵琶女就要出場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直到“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主人千呼萬喚,演奏家從容出場;一開始就給人一個“情”字,看似無意,實際上意義重大,它通過琵琶撥弦、定調的三兩之“聲”,表達出“情”在曲先之意,未成曲調,“情”就已經展示出來了。其實這種情,不一定是演奏者之情,而是欣賞者賦予琵琶的“情”,是欣賞者心底久久潛藏的“悲情”依附在琶琶上了。此段是音樂描寫主體,是聲符交織的世界,也是情感四射的場域。白居易雖然是借助表演來澆心中的塊壘,但他必須對樂器有相當的了解,對音樂有相當的熱愛,他首先得是一位谙熟音響的大師,才能将所有的聲音符号變成情感符号,将所有的音樂語言轉換成情感語言,将所有外在音響的激情和内心無聲的獨白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情感的轉移,如此由聲至情,以聲寫情。

琵琶演奏家回憶自己的經曆。“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是過渡。輕輕的歎息,演奏者慢慢放下了撥子,然後插入弦中,整頓自己的衣裳,恢複到正常的表情。她開始叙述自己的身世:自己本來生于京城,住在都城長安的蝦蟆陵,位于城東南的曲江附近。接着寫演奏者拜師學藝、教坊演出及備受追捧之情形。從“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到“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教坊是唐代宮廷的專業音樂機構,而琵琶女就在教坊之中任首席琵琶演奏家,一曲演奏完畢,就會征服所有觀衆,而其服飾打扮也讓那些美人心生嫉妒。五陵的少年聽到演奏家的表演之後,不知抛給她多少精美的獎品,他們用紅綢包上貴重的物品贈給演奏家,獎品也不知被打碎了多少,紅色羅裙也常常被美酒給浸濕。年複一年,春風秋月都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安史之亂後,弟弟從軍,家中的阿姨病死,每況愈下,青春也不再等人,琵琶女年老色衰。昔日門庭若市,如今門可羅雀。藝術家也無可奈何嫁給了商人為妻。商人為了生意常常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藝術家隻好守着空船,以明月和沒有溫度的江水為伴,孤獨生活常常使人夜晚夢到少年之事,醒來難免淚流滿面、濕了衣衫。

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來到九江城就生病,此地遠離京城,無高雅音樂,終年聽不到絲竹之聲。而湓口入長江的這個地方,地勢低窪、潮濕,隻生長一些苦竹、黃蘆,詩人從早到晚聽到的隻是啼血的杜鵑和哀鳴的野猿。即便是在鮮花盛開的春天和秋高氣爽的月夜,也往往隻能買酒獨酌,自斟自飲。在這偏遠的地方即使有山歌入耳,羌笛飛聲,卻不入詩人“法耳”。今天聽到了藝術家的琵琶演奏,真如仙樂潤耳,三生有幸啊。您再來一曲吧。

盤點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琵琶行)3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是作者與表演者的一個内心的情感交流。應在場聽衆的強烈要求,演奏家坐下來再“促弦”而彈,由“弦轉急”到“凄凄”之聲,使得滿座皆掩淚而聞,而其中流淚最多的是江州司馬白居易。這段看似很平常的描寫卻極見真情。詩人聞琵琶之聲已經激動不已,而又聽到了關于演奏家的身世,與自己何其相似,難免引起強烈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安史之亂後,盛唐鼎極而衰,民不聊生,很多人四海為家。作者與藝術家都是“淪落”之人,這就是他們共同的話語背景。

《琵琶行》有兩條線,一條明線,是琵琶之聲的優美激情;一條暗流,是詩人清苦而壓抑的感情。這兩條線對立統一于無形之中,未見刀斧之迹,渾然天成,這正是詩人的高超之處,使讀者内心受到極大震撼,它所包含的美學思想體現了白居易“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的審美觀念。(齊柏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