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出自論語成語

出自論語成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0 07:42:37

出自論語成語(出自論語的成語)1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而第一、1章》

2、 犯上作亂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學而第一、2章》

3、 君子務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而第一、2章》

4、 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第一、3章》

5、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4章》

6、 千乘(shèng)之國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學而第一、5章》

7、 言而有信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緻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第一、7章》

8、 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以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學而第一、10章》

9、 和為貴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學而第一、12章》

10、 一言以蔽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政第二、2章》

11、 三十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存心所欲,不逾矩。)—《為政第二、4章》

12、 溫故知新

(子曰:“溫故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11章》

1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第二、15章》

14、 既往不咎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shuì勸谏),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ì第三、21章》

15、 盡善盡美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八佾(yì)第三、25章》

16 、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8章》

17、 一以貫之

(子曰:“參(shén)乎!吾道一以貫之。”)—《裡仁第四、15章》

18、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裡仁第四、16章》

19、 見賢思齊

(見賢思齊也,見不賢而内自省也。)—《裡仁第四、17章》

20、 父母在,不遠遊。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裡仁第四、19章》

21、 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裡仁第四、24章》

22、 朽木不可雕也

(宰予晝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公冶長第五、10章》

2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15章》

24、 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宴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第五、17章》

25、 三思而後行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長第五、20章》

26、 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25章》)(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第一、3章》、《陽貨第十七、17章》

27、 文質彬彬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17章》

28、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第六、20章》

29、 敬鬼神而遠之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雍也第六、22章》

30、 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23章》

31、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第七、2章》

32、 束脩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也”)— 《述而第七、7章》

33、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4、 舉一反三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述而第七、8章》

35、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述而第七、11章》

36、 暴虎馮河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述而第七、11章》

37、 樂在其中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樂在其中矣。”)—《述而第七、16章》

38、 生而知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第七、20章》

39、 怪力亂神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21章》

40、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22章》

41、 君子不黨

({陳司敗}揖巫馬期{姓巫馬名施字子期,孔子之弟子}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述而第七、31章》

42、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述而第七、37章》

43、 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言曰:“鳥之将死,其鳴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第八、4章》

44、 任重而道遠

45、 死而後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第八、7章》

4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第八、9章》47、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泰伯第八、14章》、《問憲第十四、27章》

48、 多乎哉不多也

(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第九、6章》

49、 空空如也

(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也。)—《子罕第九、8章》

50、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51、 循循善誘

52、 欲罷不能

(顔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第九、11章》53、 何陋之有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九、14章》

54、 逝者如斯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第九、17章》

55、 後生可畏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第九、23章》

56、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子罕第九、23章》

57、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第九、28章》

58、食不厭精,脍不厭細

(食不厭精,脍{kuài}不厭細,食饐{yì}而餲{ài},魚餒{něi}而肉敗,不食。)—《鄉黨第十、8章》

59、登(升)堂入室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進第十一、15章》

60、過猶不及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先進第十一、16章》

61、克己複禮

6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第十二、1章》

6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顔淵第十二、2章》、《衛靈公第十四、24章》

64、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顔淵第十二、5章》

6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顔淵第十二、11章》

66、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顔淵第十二、16章》

67、以文會友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顔淵第十二、24章》

68、名不正則言不順

(子曰:“野哉,由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子路第十三、3章》

69、無所措手足

(子曰:“…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子路第十三、3章》

7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路第十三、6章》

71、欲速則不達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第十三、17章》

72、言必信,行必果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子路第十三、20章》

73、以德報怨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問憲第十四、35章》

74、怨天尤人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問憲第十四、36章》

75、老而不死是為賊

(子曰:“幼而不孫(xùn)弟(tì),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問憲第十四、44章》

76、君子固窮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十五、2章》

77、一以貫之

(子曰:“賜也,女(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乎?”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靈公十五、3章》

78無為而治

(子曰:“無為而治,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靈公十五、5章》

79、志士仁人

80、殺身以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十五、9章》

81、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衛靈公十五、10章》

8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十五、12章》

83、言不及義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衛靈公十五、17章》

84、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十五、27章》

85、學也,祿在其中矣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十五、32章》

86、當仁不讓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衛靈公十五、36章》

87、有教無類

(子曰:“有教無類。”)—《衛靈公十五、39章》

88、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十五、40章》

89、既來之,則安之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季氏第十六、1章》

90、性相近,習相遠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第十七、2章》

91、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陽貨第十七、3章》

92、割雞焉用牛刀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陽貨第十七、4章》

93、色厲内荏

(子曰:“色厲而内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yú)之盜也與!”)—《陽貨第十七、12章》

94、道聽途(塗)說

(子曰:“道聽塗說,德之棄也。”)—《陽貨第十七、14章》

95、患得患失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陽貨第十七、15章》

96、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陽貨第十七、22章》

97、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按:孔子此處所指女子似專指小妾之類女子,并非一概輕視婦女。)

98、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微子第十八、7章》

99、學而優則仕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張第十九、13章》

100、不得其門而入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後 記

南窗小坐讀《論語》,多少成語入眼來。人老思靜,工作之餘喜歡讀書,去年至今讀《論語》較多,發現好多耳熟能詳的成語皆出自《論語》這部偉大的國學經典。于是突發奇想:做個讀書筆記,看看《論語》中到底有多少成語。斷斷續續一年有餘,才搜遍《論語》二十篇凡511章,盡我所見,搜得一百條成語,并一一注明了篇章出處,一為與同道朋友共享,二欲為教學工作者提供一點語文教學資料。初衷雖此,但力不從心,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望同道朋友不吝賜教。

作者:衡宇主人

衡宇文化傳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