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吃草問題培優題?
大家好,我是曹老師,今天我們分享:學習牛的反刍技能,消滅學習中的疑難和疏漏。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反刍?
反刍(chú),是指某些動物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将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裡返回嘴裡再次咀嚼。
動物通過反刍,可以實現兩個作用,第一,邊吃邊消化,同時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還可以儲存起來,保證吃得又快、又多;第二,休息的時候,可以通過反刍功能,對儲存在胃裡的食物,進一步消化和吸收。
比如牛和兔子,牛有四個胃,所以可以大口大口地吃草,等到休息的時候,再慢慢消化食物。兔子呢,隻能吃一點,消化一點,進食效率就差太多了。
那麼,我們在學習中如何利用牛的這種反刍功能呢?
清大燕園高效高分學習流程,提出了一個學習步驟,叫做暫存,顧名思義,就是暫時存放的意思。
那麼,哪些東西需要我們暫存呢,這裡大概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我們遇到的問題。
聽課、或者做作業的時候,總會遇到我們不會的問題,或者今天因為情緒、狀态的原因,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要勉強自己解決它,當然,也不能讓他溜走,隻需要把它記錄在我們的暫存本上,隻要記下來的問題,通過我們學習流程的四種解疑方式,一定能夠解決它。
還有些同學,寫作業的時候,遇到難題,會花費很長時間去解決。最終呢,可能解出來了,但其他作業就沒時間寫了,導緻作業寫到很晚,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效率。這個時候,遇到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或者倚靠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暫存下來,第二天到學校問同學、問老師,高效地解決掉。既解決了問題,又節省了時間,可以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暫存的第二類呢,就是那些我們掌握不牢固的知識。
我們知道,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需要我們不僅會做,而且要掌握得非常熟練。這就需要我們平時不斷地鞏固複習,把知識掌握得滾瓜爛熟。
我們把那些掌握不牢固的知識,記錄在暫存本上,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鞏固複習,每天看6-7遍暫存,3天時間就可以熟練掌握。
第三類,我們可以把平時的靈感、或者一些瑣碎的知識點記錄下來。
比如,我們把平時一些靈感、好句子記錄下來,寫作文的時候,就能用上了。一個好的點子,能夠成就一篇好的文章。我們也可以把平時了解到的一些新聞、時事評論記錄下來,這些都可能在考試時派上用場。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暫存都是記錄我們掌握不牢固和有問題的地方。沒有使用暫存的同學,書已經翻了好幾遍,再複習時,還是從頭開始看。而使用暫存的同學,把學習時遇到的有價值的,和暫時不能解決的知識都做了暫存,這樣可以減少看書次數,騰出的時間用來消化暫存。從而使需要更多時間思考的問題,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使那些掌握不牢固的知識,有足夠多的機會反複鞏固。由于消化暫存,可以在碎片時間進行,因此,那些暫存的内容,時間上完全可以做到科學合理地按需分配。這樣,就确保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缺漏的盲點,統統被消化吸收,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學習質量。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将玮是博文中學的高二學生。使用學習流程兩周後,本來成績中等偏上的她,在期中考試中,數學成績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同學們有人說,最後一題老師講過,闆書的位置就在黑闆的右邊;有人說倒數第二題在練習上做過,為什麼隻有将玮一個人做出來呢?
将玮說:“準确地說,我們見過的,是這兩個題的題型,試卷上的題有點變化。因為我會把不熟練的知識,記到一起,經常去重複、理解,這兩個題型我琢磨過好多次,所以很熟悉。”
利用暫存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很像牛對食物的消化過程。學習中借助暫存,在快速吃進、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由于增加了反刍功能,即使掌握不牢固的多一些,有疑問的難一些,消化起來,也沒那麼困難。
對食物不同的消化方式,造就了牛與兔子體型的不同,對知識不同的消化方式,也一樣會使學習者之間産生巨大的差距。
不僅如此,有暫存習慣的同學,由于思考時間的增加,在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的同時,往往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方法。随着這些見解和方法在暫存上的彙集,學習者的學習質量會發生質的飛躍。
分享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暫存是學習的測量工具,也是超越别人的工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