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這是一首風格獨特的懷舊詩,前面主要内容是寫景狀物,描寫了登上謝脁樓所見到的美麗景色,而在最後點明懷念謝脁,抒發了詩人對先賢的追慕之情。全詩語言清新優美,格調淡雅脫俗,意境蒼涼曠遠。
宣城處于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帶着整個城郊,「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杜樊川《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淨。詩人憑高俯瞰,「江城」猶如在圖畫中一樣。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開門見山。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裡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發出來的。從結構的關系來說,上兩句寫「江城如畫」,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兩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繞城合流,所以說「夾」。因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用「明鏡」來形容,用語十分恰當。
「雙橋」長長地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詩人從高樓上遠遠望去,缥青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之中,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璨色彩。這更像是天上的兩道彩虹,而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鏡」之中去了。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裡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詩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
客中的抑郁和感傷,特别當搖落秋風的時節,使詩人的心情非常寂寞,
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着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隻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