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前天,在行業前輩主持的宴席上,我喝到了一瓶年份确定在10年以上的醬香酒。
倒酒、舉杯,那股特别的陳香讓我進一步确信了主人的美意。入口醇和,咽下……我卻總感覺哪兒不對勁了!
當然沒好意思當場開口問。但深夜時,我還是向當時在座的一位釀酒大師請教,『那麼陳、那麼好的酒,為什麼異雜味還是那麼明顯呢?』
大師還未聽我說完,便呵呵一笑。真是『好奇害死貓』啊!
『十多年前,茅台鎮那有那麼多本地小紅粱烤的渾(kun)籽酒呢?』大師娓娓道出原料、工藝、産區上的細微差别。
并且不忘叮囑我,那樣的酒『已經是很好的酒啦!』
衆所周知,酒精兌水的新工藝白酒沒有陳年價值。其實但凡在原料、工藝、産區上偷工減料的醬香酒,陳年價值也會打大折扣。
(圖 | 好奇害死貓!)
比如,本地小紅粱與東北高粱、澳洲高粱,大曲渾籽與大曲碎沙、麸曲、翻沙,茅台鎮與中樞鎮(現仁懷市區3個街道轄區)……釀造上的差之毫厘,即便陳釀10年,再經大師聖手,也難以真的化腐朽為神奇!
我喝到的那瓶确定陳年10年以上的醬香酒,便是這樣的『折扣』大優惠的産物。
然而,太陽底下無新事!
茅台鎮上的花樣,勃艮第也有。在法國,每公頃(約15畝)土地大概種植3000棵葡萄樹,在聖歐班産區有人卻在同樣的土地上種植了28000棵葡萄樹……
同樣在勃艮第,還有人把傳統的228升橡木桶,改為容量更大的600升木桶。這個差别,想必醬香酒是用陶壇還是不鏽鋼罐貯存陳釀,都不足以等量齊觀吧?
我知道,拿葡萄種植密度與白酒原料做比較,有失公允。
(圖 |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在一切講究傳統的勃艮第,這樣的做法并不『常見』。有趣的事情是,那幫人對這種變革言之鑿鑿,『這樣的白葡萄酒,更加清麗明晰!』
當然也有正面的例子。比如号稱波爾多十大最貴葡萄酒的裡鵬酒莊,其酒莊占地2公頃、葡萄園僅1公頃,其紅酒稅前均價高達3432美元。
除了羅伯特·帕克的推崇、『車庫酒』鼻祖的品類等等因素外,裡鵬酒莊産品身價居高不下,至今仍穩居波爾多最貴葡萄酒之列,一瓶難求,與其精耕細作不無關系。
裡鵬酒莊位于波美侯産區,與柏圖斯酒莊隻有一步之遙。于是,1979年創立後便效仿柏圖斯酒莊釀造的精工細做方式,葡萄樹種植密度和數量隻有拉菲古堡的一半……
并且,嚴格篩選釀酒果實,最終釀造出了風味凝練、風格獨樹一幟的裡鵬酒莊紅葡萄酒。
(圖 | 論規模,茅台鎮随便一家酒廠都比裡鵬強!)
這也難怪,裡鵬以冠絕波爾多的市場價格被稱為『酒王』,成為葡萄酒界神話一般的存在。
隻有時間,可以證明對錯!
拿波爾多、勃艮第與茅台鎮做比較,并不是道德指責,更沒有片面地鼓吹傳統。
本來嘛,消費者的需求就是多層、多樣的。我隻想說,你所經曆過任何事,在曆史上、在現實中都發生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