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對古代愛情的理解

對古代愛情的理解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2-08 19:11:15

對古代愛情的理解?無論是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還是董永七仙女,都是白日夢長醉不醒,所謂仙女下凡和《聊齋》裡秀才被女鬼迷了心竅,看着就不靠譜好不容易有了一對正常的大活人梁山伯與祝英台,卻終于亮了底牌,不為這殘酷的人間所容,雙雙化蝶去也至于詩詞歌賦裡的“愛情範本” ——沒有自由精神,也就沒有獨立的人格,精神成色都太差勁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對古代愛情的理解?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古代愛情的理解(古代愛情中的精神成色)1

對古代愛情的理解

無論是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還是董永七仙女,都是白日夢長醉不醒,所謂仙女下凡和《聊齋》裡秀才被女鬼迷了心竅,看着就不靠譜。好不容易有了一對正常的大活人梁山伯與祝英台,卻終于亮了底牌,不為這殘酷的人間所容,雙雙化蝶去也。至于詩詞歌賦裡的“愛情範本” ——沒有自由精神,也就沒有獨立的人格,精神成色都太差勁了。

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寫愛情外行,可能和文人的附庸屬性有關吧,這種病态折射到方方面面——情愛關系,摻了太多雜質。“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說好聽了叫“經世緻用”,說不好聽了,在他們那裡什麼都是“可交易的貨物”。

自古以來,掌握文字的讀書人,費盡心思求善價,生存空間有限,人生被事先規劃死了,“貨與帝王家”。運氣好的,搶到了歌功頌德的資格;運氣差,沒搶到歌功頌德入場券的,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給公主彈琴啥的,故作高深走“終南捷徑”的,到處拜師啥的。蘇轼當年境況好的時候,門生遍天下。似乎還有不少認太監作幹爹的。

飛揚跋扈的李白也谄媚過楊貴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心性跳脫的李白大約也被自己給惡心到了,沒多久就逃走了——遊曆名山大川去了。李白很激賞的孟浩然,經人力薦,獲得了面見李隆基的機會——骨子裡的精神潔癖作怪,沒好意思跪舔下去。李隆基有些不高興,覺得孟是個書呆子,太不通人情世故,連帶着推薦人也被皇帝批評。還有個陶潛,做了一段時間的基層官吏,又辭職,辭了沒多久,又回去做小吏——不這樣,沒法維持生計。孟浩然、陶潛在固有的價值系統裡找不到認可,靈魂沒地方安放,隐居在鄉村,面對自然風景就長籲短歎——山啊水啊,我要寄情山水,噢,人生苦短,大自然美啊……于是乎,成為田園詩的泰鬥級人物。終究也還是消極的避世态度,沒有家産萬貫支撐,這種“田園風”難以為繼,沒法模仿與複制。

寄情山水玩不開,有些讀書人在酒壺裡打發日月——古典詩詞裡寫酒的篇章太多了,大意都是“我苦啊!我不如意啊!我在借酒消愁啦……”還有些讀書人,在風月場裡消遣時光——湯顯祖寫《牡丹亭》,類似杜牧啊柳永啊寫一些情情愛愛你侬我侬的豔詩豔詞,諷刺現實黑暗的蒲松齡也不能免俗寫花妖、狐妖愛上窮書生……

還有個失意人——杜甫,精神格局似乎比以上諸位要開闊一些。筆下有不少關心現實、關心底層人生活的筆墨,諸如“三吏三别”——凝視人間疾苦,下筆不輕佻。但他也是以儒家的那套價值觀觀照世界。

以上種種,都顯示這片靠血緣關系為根基所組成的差序格局來維持資源配置的土地上,不适合“個人”的生長。而愛情是自己做主,是個人主義的産物,愛首先是——我愛你!曾幾何時,在這片土地上,隻有父母、長輩、領導手拉手肩并肩有如萬裡長城的“我們”,沒有“我”,沒有“你”——所有人都是一個群體模具裡倒出來的,他們之間能有什麼愛情?不過是彼此之間互為“行貨”罷了。在這種情況下,人格獨立者有多少?又何談愛情!

來源: 今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