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袁雲兒
“這次終于熬成主演了!”導演賈樟柯笑言。此前曾在多部電影中“打醬油”的他,這次終于迎來了自己的主演作品,對手戲演員還是甯浩。在由徐磊執導的短片《地球最後的導演》中,兩位大導演自己演自己,用戲谑的口吻講述電影藝術消亡的未來世界裡,兩位“老導演”之間的荒誕趣事。該片是短片合集《大世界扭蛋機》中的一部作品,已于6月23日在B站上線。
《地球最後的導演》将背景設置在2065年,當電影消亡後,導演賈樟柯隻能在電影博物館中當演員,向觀衆模拟展示當年他是怎麼拍《小武》的,而甯浩則回歸田園,在鄉下住房車,種起了蔬菜瓜果……這樣想象兩位大導演的退休生活,既大膽又好笑。對此,甯浩笑言,這應該是導演徐磊通過對他的觀察得到的設定,“因為我平時喜歡養花弄草,喜歡田園生活,他就推斷我退休以後肯定是這樣的。”不過住房車,他還沒試過。
賈樟柯則說,他們這次是“用想象”來完成表演。“到了2065年,我們是什麼樣的性格?怎麼思考電影? 怎麼理解自己之前的電影生涯?沒到那個年齡你都沒辦法體會。我覺得我們倆——最起碼我,是完全靠想象完成2065年的賈樟柯,是想象的産物。我也不知道我到那個年紀會不會像片中那麼愛折騰,但有一樣東西不會改變,肯定還是喜歡看電影。”片中,賈樟柯還和甯浩互相調侃,一個說對方是“國民導演”,另一個說對方“獲獎無數”。
在表演風格上,甯浩自認為自己是“技術型”,而賈樟柯屬于“自然派”,狀态非常放松。二人同為山西籍,影片除了出現汾酒、陳醋、面食等量身定做的山西元素,還讓他們說起了山西方言。“我們倆台詞都記個大概,導演特許我們用山西話把台詞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結果甯浩是地道的太原話,我是學來的太原話,所以我一聽甯浩的太原話就來勁,覺得特别親切。”
對于片中“電影消亡”的這一設定,甯浩和賈樟柯對電影的未來卻并不悲觀。甯浩認為,人始終需要内容,需要聽故事,隻不過當下更多元化的媒體和載體會産生更多選擇和形式,無論電影還是網絡,都會滿足人不同層面的需求。賈樟柯則提出,所謂電影的消失,肯定是在公共層面消失,不意味着在私人層面也會消失,人們還是可以在家看喜歡的電影。“當然作為公共層面的電影,随着科技的變化可能也不會消失,我認為播放形式會有變化,可能以後我們每個人的視網膜或者眼睫毛就有一個播放器,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環境和影片,直接在視網膜播放。”但他表示,如果有一天電影真的懸浮在視網膜上時,他也“沒興趣拍電影了”,他喜歡的電影形式,仍然是通過投影、集體觀看電影。“我相信人類不存在‘地球上最後的導演’。導演一直會有,隻是電影的形式可能變得非常陌生了。”
《地球最後的導演》所屬合集《大世界扭蛋機》由B站和壞猴子影業聯合打造,旨在扶持青年導演,為新生力量提供創作土壤和展示平台。《大世界扭蛋機》由多部短片組成,分為“明日之後”“成長之前”“愛情之上”“青春之下”四個主題。執導這些作品的均為這幾年嶄露頭角的青年導演,比如徐磊、溫仕培、曾贈等,演員則吸引了賈樟柯、甯浩、張子楓、章宇、韓昊霖、倪虹潔等一衆明星大咖加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