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各地都是炎熱來襲,讓人心緒也比較煩亂和急躁。而在炎炎夏日中,蟬卻非常活躍,它們不停叫喚,留下了響亮的蟬聲。而古代詩人顯然也注意到了蟬這種動物,留下了在詩詞文字中留下了對蟬的各種看法。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描寫蟬的古詩詞,讓人感受别樣韻味。
第1首,《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虞世南。詩詞托物言志,表面上說的是蟬,實際上說的卻是虞世南自己。熟悉曆史文化的朋友都應該知道,虞世南出身名門望族,他本身更是身居高位,深得唐太宗信任。同時虞世南在書法上有很深的造詣,可以說是初唐時期書法界的代表人物。
這樣的一個虞世南,他的眼界和口氣自然就與衆不同。這首《蟬》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詩中濃厚的富貴氣,那種因為自身底蘊深厚而自然流露出來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讓人在蟬聲中輕易領略,讓人更看到了虞世南不甘平凡的心語。
第2首,《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商隐。李商隐雖然和杜牧齊名,并稱為“小李杜”,名聲滿天下。但是李商隐的仕途十分不順利,可以說一路坎坷,懷才不遇,讓李商隐留下了一肚子牢騷。
這首《蟬》與虞世南的那首《蟬》進行對比,正可以看出李商隐那即将傾瀉而出的滿腹牢騷。虞世南的口氣看似平淡,實則自矜。而李商隐的口氣則是分明流露,幾乎失去了詩家含蓄之旨意。
這首詩依然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開篇兩句差不多将詩歌的主旨說完了:“明明懷有大才,卻不能夠被世人理解。即便蟬聲響亮,即便大聲疾呼,也隻是留下了聒噪的聲音。”
當然了,李商隐畢竟是李商隐,他那牢騷也在詩句的起承轉合中變得平靜起來,從“一樹碧無情”的蟬聲稀疏到最後“我亦舉家清”的自我堅守,也可以看出李商隐那種不被世俗打敗的高遠志向。
第3首,《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駱賓王。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但是命運卻也十分坎坷。有時候我忍不住感歎:“正是因為詩人們遭遇坎坷,才能夠留下了情真意切,哀婉動人的好詩篇。”這正是詩人趙翼所說的:“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回到這首《在獄詠蟬》上來,開篇兩句點出了囚徒的眼前處境。南冠也就是楚冠,用了典故讓這種情感更加深沉醇厚。
而“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這兩句,乃是這首詩流傳千年的名句,直接點明了環境險惡,蟬無法前進,蟬聲難以發出。這顯然也是托物言志,說出了駱賓王心裡的無限悲楚。
所以詩歌最後直接發問:“還有誰能夠明白蟬的心意呢?還有誰能夠明白我的心意呢?”蟬與人合二為一,令人無限感觸,令人回味無窮,感受到别樣韻味。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詠蟬的古詩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