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2:05:25

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蘇轼東山再起,官拜龍圖閣大學士,外派杭州擔任知府。上任途中,蘇轼路過潤州,到金山寺去拜見老友佛印禅師。

二人一番暢談之後,蘇轼就寫下了一首詩。全詩有一半的句子,都是抄自唐代詩人羅隐的名作《蜂》。借着三則典故,蘇轼于戲谑之中,回顧了和佛印彼此相識、交往的過程。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高僧為開導蘇轼不惜破戒)1

這首詩當中蘊含了僧俗智慧的結晶,是蘇轼一首著名的開悟詩。同時,蘇轼在這首詩中也借着對釀蜜過程的描寫,寫出了自己辛酸的一生。

一、《戲答佛印》賞析

《戲答佛印》——北宋·蘇轼

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

白話翻譯:古有慧遠和尚,用美酒款待陶淵明;今有佛印和尚,用燒豬款待我蘇轼。聽過法遠和尚講陶淵明“詩酒文章”的典故後,又聽佛印和尚“白豬化象”的典故。

所以,我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千萬莫要學那蜜蜂,采得百花釀成蜜,為誰辛苦為誰甜呢?

蘇轼的這首詩,如果不了解詩歌的背景,還會覺得前兩句和後兩句缺乏連貫性因為後兩句詩是直接從羅隐名作《蜂》裡面挪過來的。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高僧為開導蘇轼不惜破戒)2

所以要講明白這首詩,就需先說一下創作背景。蘇轼被貶到黃州後,情緒非常低落,黃庭堅的舅父把自己的房子讓給他居住,還邀約了很多人去開導他。

有一次,黃庭堅等人陪蘇轼出遊散心,來到了浮山。在金山寺裡面遇到了法遠、佛印二位禅師,這二人輪流用自己的故事去開導他。

法遠講了一個陶潛“詩酒文章”的故事,晉代陶淵明,因為朝廷政治黑暗而棄官隐居。通過飲酒、作詩,與朋友往來談論文章,使自己獲得快樂。

佛印則給蘇轼講了一個冷門故事“白象高娘”,故事出自《浮山句法》,大意是說:在大理國有一個砍柴人每天祝禱山神,說他想到極樂世界去看一看。

山神顯靈告訴他,白岩有一個喂豬的高大娘,你去找她,可能有辦法。于是砍柴的人,就找到了喂豬的高大娘,請求她幫忙。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高僧為開導蘇轼不惜破戒)3

對方把他卷進了自己的衣袖裡面,并告訴他:一會兒看到了,或者聽到了什麼,都不要說話。砍柴人進了極樂世界,果然看見了佛陀講過的七寶宮殿。

裡面的沼澤樹林都和佛經上寫得一模一樣,不過他對此并不留念,隻看了一會兒,就開始想家了,然後他就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此時,砍柴人眼前的大白豬變成了大象。而高大娘突然騎着象騰空而起,原來她是普賢菩薩的化身。

因為法遠的法名,跟晉代高僧慧遠隻差一個字,慧遠曾經破戒請陶淵明飲酒,所以後來也有人認為,詩的第一句講的是晉代的典故。

在這裡,我認為蘇轼是故意借晉代“慧遠”之名,進行藝術創作。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詩的第二句是說,佛印為蘇轼破戒,送他燒豬。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高僧為開導蘇轼不惜破戒)4

盡管“送燒豬”的行為可能并未真實發生,但是按照已經成形的詩意理解,第二句講的就是“僧人為了俗人破戒的故事”。

如此一來,第一句詩中的“遠公”隻有理解成“慧遠”,才能做成另一個“僧人為俗人破戒的故事”,使前後兩句相呼應。

所以整首詩連貫起來的意思就是說:如今,法遠和尚、佛印和尚二位,為了開導我,像凡人一樣苦口婆心。這對于出家人來說,豈不是等于“破戒”了嗎?

你們這樣用心良苦地想要點化我,難道我真的不懂嗎?其實我早已經懂得人生的道理。唐代詩人羅隐早就說過:我們不要學那蜜蜂,白白地辛苦忙碌了一生,還不知道是在為誰而忙。

二、蘇轼和佛印:“段子手”的最愛

佛印是北宋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個高僧,他法名叫了元,姓林,名叫瑞卿,也有人說他姓謝,叫謝瑞卿。據說佛印兩歲就能讀《論語》,五歲時能夠背誦3000首詩。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高僧為開導蘇轼不惜破戒)5

他少年時代寄居竹林寺讀《楞嚴經》,讀着讀着就萌生了出家當和尚的念頭。也不知道為什麼,他的父母就同意他到寶積市去出家,當了一名僧人。

佛印後來非常出名,宋神宗還賜了他一個高麗的紫金缽盂,表彰他的德行。關于他和蘇轼是什麼時候開始交往的,曆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載。

《蘇轼年譜》當中最早的記載,大緻是在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 )的6月。當時的蘇轼剛剛到黃州,而佛印在廬山的歸宗寺,經常給蘇轼寄信

到了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 ),蘇轼又派人給佛印送了幾塊怪石頭當禮物。這二人交往的時間頗長,由于蘇轼晚年他也修禅,所以關于他和佛印的八卦很多。

蘇轼在宋朝是大紅人,三代皇帝和太後都喜歡他。在他活着的時候,北宋就有人說:“我朝東坡叔蘇公,一世人豪,惟其善于笑談,喜納浮屠,故至今谑浪俚談類,必托東坡佛印。”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高僧為開導蘇轼不惜破戒)6

這就是說,蘇轼是個人中豪傑,但是他這個人特别愛開玩笑,又喜歡與和尚交往,因此很多笑話段子,都假托他和佛印的名義來寫。

蘇轼、佛印二人的段子,最早成書是在南宋時期。當時有人寫了一本書叫《問答錄》,書裡面有27個故事,基本上都是寫蘇轼、佛印鬥法的段子,非常流行。

後世的“段子手”們發現,隻要一提到這兩個人就有人看,于是往往借他們兩人來說事,漸漸地,蘇轼和佛印也就成了段子手的最愛了。

結語

在蘇轼的這一首詩裡面,開頭是法遠、佛印借着“白象高娘”、“詩酒的文章”的典故,在迂回地點化蘇轼。

最後蘇轼卻反過來,借用羅隐的詩告訴二人:我早已經懂得其中的道理。并隐晦地借用“僧人破戒”,來表示對他們的感謝。

蘇轼的人生态度對他詩詞的影響(高僧為開導蘇轼不惜破戒)7

法遠請蘇轼飲酒是有可能的,但佛印到底有沒有請蘇轼吃過燒豬,這個就很難說了。不過也沒有必要去深究,我們隻需要知道,這首打油詩揭示了一個道理:

人的一生和蜜蜂一樣短暫,因此我們在奮鬥的同時,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不要為了自己不想要的東西,白白地拼上老命,瞎忙活一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