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炎字,甲骨文有三種字形:一是上下結構,由兩個火字構成;二是上下結構,由兩個人各加兩個點(汗水)構成;三是一個大(人)加四個點(汗水)構成。本義火熱或發熱。
這三種甲骨文字形,表示同一種意思,即同義異形。同義異形的字,可能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根據不同的情況創造的不同字形,但卻表達基本相同的意思。
西周金文繼承了甲骨文第一種字形,戰國時期楚國簡帛字形則繼承了甲骨文第二、第三種字形。經過秦小篆規範化,隸變之後,楷書寫作炎。
炎字演變
《說文解字》認為,炎“火光上也。從重火。”有道理,但不确切。
大火熊熊(網絡圖片)
有人認為,甲骨文字形5是粦字,但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或者在幹活的時候,人都會渾身上下出汗,所謂揮汗如雨。
軍訓揮汗如雨(網絡圖片)
或者說,用兩個火字表示熱,用人出汗同樣可以表示熱。而人出汗并不一定與火有關,人病了也會引起體溫升高出汗。比如,冷汗,盜汗,病了發燒出汗。
人體因炎症而發燒(網絡圖片)
人體長了瘡會發紅膿腫,其溫度也高于正常部位。這是炎症的本義。
皮膚長膿瘡(網絡圖片)
楷書的炎字,既可以認為是上下兩個火字,也可以認為是上下兩個人在出汗。
順便說一下炎帝。炎帝,據稱是新時期時代華夏大地一個首領。有傳說,他在南方,也有說在黃河中下遊。
很多考古發現都證明,新石器時代是華夏文明的發端。或許在黃河流域,那個時候天氣比較濕潤和炎熱,有利于原始農業的發展。此時的原始農業靠得是刀耕火種,這與炎字的出現有很大關系。
炎帝塑像(網絡圖片)
有傳說,炎帝是牛頭人身。這也說明,炎帝是一個吃苦耐勞、帶頭幹活的一個部落首領。想象一下,在一個天氣比較炎熱的夏天,炎帝在田裡勞作,那他肯定是汗流浃背的。
因此,從炎帝的傳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炎字的本義。炎帝,可能是跟天氣炎熱以及自己勞作而出汗有關系。這就是炎帝傳說的由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