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第2季11月18日迎來享有盛名的世界文學名著《悲慘世界》。節目組表示,選擇重新講述《悲慘世界》的故事,是因為書中提出的道德拷問困擾了人類近200年,主人公冉·阿讓的故事不僅是特定時代的縮影,也是今天人類生活的場景。
《一本好書》的第7期并沒有全部複制冉·阿讓的人生,而是截取了他人生經曆中最為重要的幾個片段。
從冉·阿讓的角度來說,他因為姐姐的孩子饑餓而去偷面包,居然被判罰5年苦役。因為顧及姐姐處境艱難而4次越獄,刑期延長最終飽受19年的牢獄之苦。用點評嘉賓史航的話說:“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一步一步像打地鼠一樣,把他一次次打到窟窿裡去。”窮人踏錯了一小步,就被制度打入了萬丈深淵,這是冉·阿讓個人命運的悲劇,更是他所處“世界”的悲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悲慘世界》并不會過時的原因,因為它反思的不光是極端的體制,更是人性的殘酷。史航表示,在《悲慘世界》的電影版就有這樣一句話:“隻要這世上還存在愚昧和貧困,那麼像本書以及類似的作品不會是沒有用的。”
在《悲慘世界》的故事裡,作者雨果塑造了一個極緻的道德難題,成為工廠主後的冉·阿讓積德行善成了出名的大好人,甚至當了市長,但意外得知有個流浪漢商馬蒂正在代自己受審,到底是坦白解救商馬蒂,還是繼續隐藏身份做一個好人?
在點評嘉賓、知名文化學者許子東看來,雨果在這裡設置了一個道德上的經典議題,“暴露還是隐藏,跟活着還是死去是同一個問題。我們有很多借口去選擇隐藏,比如暴露隻能救一個人,隐藏可以救很多人。”
在史航看來,這種道德的天平恰恰是雨果有别于其他現代作家的特别之處,也是雨果、托爾斯泰等大作家在文學中真正的主戰場,“他們是終生糾結的巨人,有時其實找不到答案,同時這種反思和疑問也拷問着我們每一個人。”
第一季在《一本好書》中就曾出演過《萬曆十五年》的王勁松,這次在《悲慘世界》中扮演主角冉·阿讓。一開始亮相時,他穿着破衣爛衫,拄着拐杖,幾乎很難讓人認出本來面目。他四處被驅趕時展現的怯懦和因為19年的牢獄生活而造就的戾氣,都被王勁松诠釋得淋漓盡緻。在最後的法庭上,王勁松一會兒扮演備受良心煎熬、坐在聽衆席的冉·阿讓,一會兒變身半瘋半傻,卻又控訴着制度不公的流浪漢商馬蒂,截然不同的人物角色,被王勁松完美地演繹了出來,人物的姿态、語調,甚至小動作,都把握得分毫不差,完全可以當作表演的教科書。(記者 祖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