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廣州市幼兒園條例》(下稱《條例》)經批準,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條例》中明指出:幼兒園可以根據本園的實際安排教育内容與方法,但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内容,不得開展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違反《條例》相關規定将面臨最高20萬元的罰款。
其實,在此之前,教育部也發布過相關内容,在《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中讓家長們格外關注的便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組織學前兒童參與商業性活動,競賽類活動和其他違背學前兒童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相關條例一出,家長們便發出疑問:孩子零起點上小學一年級,能聽得懂,能跟得上教學速度嗎?
事實上,家長們的焦慮和疑問也并不是無端存在,而是随着近兩年教育部頒布禁止幼兒園教學小學化新規後,确實為幼兒園教學定下來基調,也加大了查處力度。
但對于小學一年級的起點教學卻沒有做好充分,仍然按以往教學節奏走,這就是一部分孩子出現不适應小學學習的尴尬局面。
既然問題已經出現,家有即将步入學齡期孩子的家長們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今天我們就針對教育部幼兒園不得小學教學規定,結合家庭教育工作給予家長們一些建議,助力孩子更好适應小學學習節奏。
首先我們要正确認識到幼兒園叫停小學化規定,所暴露出來的兩極現狀。
積極一面
減輕孩子學習壓力,輕松應對學習
在教育部新規出台前,全國很多幼兒園都在參考小學教學模式設計課程,結果導緻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學習階段出現學習困難,甚至反感學習的現象。
而對于家長來說,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積極配合老師教學,這樣一來就把壓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這對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新規出台,幼兒園的課程會更加貼合孩子現年齡段身心發展特點而設計,更多的是結合遊戲性質的活動來豐富幼兒課堂學習,這樣就完全減輕了學習壓力,讓孩子們能更輕松的面對幼兒園裡的教學。
消極一面
幼小銜接面臨新困境,過早出現學習困難症狀
在日常和家長老師交流的過程中,小競發現每個班裡至少有幾名孩子在學習方面出現問題,如坐不住、聽不進、課堂紀律意識缺乏、聽力和理解能力不達标、書寫困難、背記困難等現象。
這些現象的存在,一方面源于幼兒園階段隻重視遊戲活動為主而缺乏适當的知識性學習為輔,另一方面源于家長完全沒有家庭教育的概念,忽視了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狀就是,家庭教育還未得到充分的重視,很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意識,沒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于是在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的同時,又出現家長未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的不利局面,凡是在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出現學習困難或障礙的孩子,基本都是早期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的典型。
如何破解幼兒園教學禁止小學化的消極一面?
培養孩子遵守秩序的好習慣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常常更重視知識性教育,而忽視孩子秩序感的培養。當孩子内心缺少對秩序的理解,想讓孩子們遵守課堂紀律就會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如果家長看到這塊短闆,就必須結合孩子實際生活,着力對孩子進行秩序感的培養。
比如針對家庭生活制定家庭規則,引導孩子遵守家規,讓孩子在不同場合,或者做不同的事時知道自覺遵守秩序。
家長可千萬别忽視幼兒秩序感培養,這可是提高孩子學與玩專注力的關鍵。
抓住識字和閱讀興趣敏感期,提升孩子理解能力
一提到識字,很多家長認為要等孩子上一年級時再學也不晚,其實大家恰好都忽略了幼兒識字和閱讀有一個興趣敏感期,而這個時段在4.5-6周歲這一年半裡。
識字興趣敏感期裡,幼兒對識字非常感興趣,如果家長引導得法,可以激發孩子樂于識字的濃厚興趣,再結合閱讀興趣的培養,可以讓孩子從繪本讀圖到讀文字和圖片相結識過度。
因此,對于有心的家長來說,會在家裡專門安排親子閱讀時光角,每天都抽出時間來做親子陪伴閱讀和識字活動,而當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時,孩子已經認識很多常用漢字,從而提高孩子理解能力。
培養孩子優秀專注力,提升孩子學習力
進入小學學習階段,很多孩子會出現坐不住、聽不進、課堂紀律意識缺乏、聽力和理解能力不達标、書寫困難、背記困難等現象,其實這些都與孩子學習專注力和學習能力有關。
學習專注力差,導緻孩子很難在課堂上及時獲取吸收課程知識點,直接影響課程後續學習。時間一長,孩子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提升,學習陷入惡性循環。
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幼小學習銜接,我們可以借助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全方位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記憶力、情緒力等綜合能力,養成專注高效學習習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