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菇無土栽培?培養料的調制大球蓋菇可以直接生料栽培,或采用發酵料進行栽培,也可以采用熟料栽培栽培方法不同,培養料的調制亦不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大球蓋菇無土栽培?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培養料的調制
大球蓋菇可以直接生料栽培,或采用發酵料進行栽培,也可以采用熟料栽培。栽培方法不同,培養料的調制亦不同。
①稻麥草生料調制:稻麥草栽培大球蓋菇,可以采用長料,也可以用短料。從栽培理論和實踐來看,短料好于長料。其原因是短料,表面積大,不僅利于吸水,而且基質結構緊密,利于保溫保濕,利于菌絲生長,也利于覆土操作和出菇期間的噴水管理。
a、預濕:首先将稻麥草碾壓,然後切短至3~5cm,若添加玉米芯應粉碎過15mm篩,再進行浸水處理。浸水的目的一是讓料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質pH值,三是使其初步軟化以便于操作。浸水的方法通常是在水池(先挖坑槽,内襯塑料布)中浸泡,每天踏草多次。開始可用1%石灰水浸泡6~12小時,進行堿化處理和消毒,然後用清水浸泡使pH值降低,也可邊噴淋邊翻拌,反複多次後,用攪拌機強力打料、潤濕潤透。草料的浸水标準以自然瀝水後含水量達70%~75%為宜。其判斷方法是擰緊草料後呈斷線性滴水為宜。
b、預發酵:基質預濕後,如果氣溫穩定在20℃以下,可以直接鋪床播種。如果氣溫高于23℃以上,為防止鋪床播種後草預發酵導緻溫度升高而影響菌絲的生長,通常需要進行預發酵。預發酵的目的,一是消耗掉競争性雜菌可以利用的部分可溶性物質,降低雜菌污染。二是利用高溫殺死雜菌和病蟲害,同時脫去脂基質,軟化稭稈,增加基質緊密性。三是調節含水量和pH值。具體方法是建成1.5m寬1m高長不限的料堆,當料溫升至60℃以上時維持12~24小時,即可翻堆。隔天再翻堆一次,再過1~2天,即可散堆調節水分,調pH至6~7,入床鋪料播種。
②巴氏消毒處理法:先把稻麥草(越新鮮越好)碾壓,切短至3~5cm,再混合5~10%的過15mm篩的玉米芯,浸水數日,瀝水,使料含水量達70%~75%,pH值6.5~7.0,把料盛入淺箱中适當壓實或鋪入後發酵室的床架上,送入蒸汽,使培養料的溫度升到68℃~70℃,并保持約12小時,然後快速調料溫至50℃~55℃,并維持24小時,以促進嗜熱微生物的生長繁衍,使堆肥具有較好的選擇性。然後把堆肥溫度冷卻到25℃。用淺箱殺菌的可以直接播種,用床架滅菌的,可快速轉入畦床,鋪料播種。
③熟料栽培法:将調制好的含水量70~75%、pH值6~7的培養料,直接裝袋滅菌。也可采用預發酵後的培養料裝袋滅菌。100℃條件下一般滅菌12小時以上,若高壓滅菌,15kg/cm2保持3小時即可。
鋪料播種
采用生料、預發酵料或後發酵料栽培時,鋪床前必須檢查含水量和pH值是否符合要求,即含水量為70~75%、ph值為6~7。同時做好畦床的預濕、消毒和藥物殺蟲。入床鋪料一定要壓平捺實。松軟的菌床往往導緻失水和升溫,不利于菌絲定植和生長。因此,把草料壓平捺實則為栽培技術之關鍵。
播種方法,可以層播,也可以穴播。每平方米用幹草料20~25kg,用種量2~3瓶(袋)/m2。穴播時,掰成雞蛋大小塊,穴深5~8cm,穴距10cm左右,采用梅花式穴播。适當增加播種量,有利于加快菌絲生長速度,提早出菇。播完種後,立即覆蓋經預濕、消毒且不滴水的舊麻袋片(一般單層即可),也可覆蓋草簾,也可覆蓋一層1cm厚的粒土。有條件的可用無紡布。菌床上的覆蓋物,應經常保持濕潤,以防止菌床失水。用麻袋片和草簾覆蓋的,為保持其濕潤狀态,可直接噴霧水在上邊。另外箱式栽培的也要覆蓋麻袋片以利保濕。
(3)發菌管理
采用廂式播種熟料栽培的,接種後可直接入棚發菌。溫度和濕度的調節是播種後發菌期間的中心環節。大球蓋菇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堆溫22℃~28℃,最好25℃,培養料的含水量為70~75%,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如果采用生料或預發酵料栽培,料溫宜控制在20℃~25℃。根據發酵原理,高濕度和高緊密度往往不易升溫。如果床畦為沙性土容易滲水和吸水,再加上料松和料含水不夠,就往往導緻升溫,這一點務必引起注意。另外,氣溫高時,培養料最好預發酵,同時鋪料稍薄些或者小面積築床,均可有效防止堆溫過高。氣溫低時,可免除預發酵,直接鋪料播種,料層稍厚些,可防止料溫過低,從而促進菌絲的生長。如果料溫接近30℃,可掀起覆蓋物,間斷性打幾個散熱孔,加強夜間通風降溫。播種後20天之内,一般不噴水或少噴水。待菌種已萌發,定植,并伸長到培養料的1/2時,可以适當噴水。如果菌絲生長旺盛有力,說明水分适宜。切勿天天噴水而誘發菌絲衰退。另外,在菌絲生長代謝中,會産生一部分代謝水滲透到培養料中。噴水後,一定要在料表無明水後才能重新覆蓋。床畦栽培的也可用水灌溝間接補水。發菌時間30天左右。
覆土
播種後4~5天菌絲開始萌發,30~35天後,待菌絲接近長滿培養料即可開始覆土。塑料栽培通常在菌絲發滿3~5天後即可脫袋覆土。覆土是大球蓋菇栽培的重要環節,它有利于促進菌絲的扭結,也利于菇床的保溫保濕,并為子實體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水分來源。一般情況下,大球蓋菇菌絲在純培養條件下,不管菌絲多麼旺盛,不覆土也難以形成子實體,這是土生菌的固有特性。
①覆土的選擇:各種含有腐殖質的田園土壤都适宜作為覆土材料。有條件的可選用腐殖土和泥炭土的二合一混合土,以提高大球蓋菇的産量。堿性土、粘性土、缺少腐殖質的貧瘠土或單一的泥炭土,均不适于作覆土材料。
②覆土方法:大球蓋菇覆土的ph值必須調節到5.5~5.7,含水量調節到36~37%,以用手捏土粒,土粒變扁但不破碎也不粘手為宜,覆土厚度2.5~4.0cm,每100m2栽培面積需5m3土。覆土後一般3~5天,菌絲便可爬入土層。當菌絲爬入土層後,适當增加通風換氣,防止菌絲徒長。
出菇管理
赤松茸覆土後大約15~20天,便可出菇。形成原基前噴一次較重的水(1瓶益富源菌菇益生寶兌水600斤,噴灑可誘導菌絲形成原基,提前出菇),然後通風2~3天。之後減少通風量。當土層中形成菇蕾後,可适當噴些水,使土層保持濕潤狀态。噴水切勿過量,讓多餘的水流入料内而影響菌床出菇。大球蓋菇出菇的溫度範圍為12℃~25℃,最适溫度為15℃~18℃。當溫度低于4℃或超過30℃時,均不出菇,在适宜的溫度下,出菇快,整齊,轉潮快,一般菇潮間隔10天~12天。出菇階段,需要90%左右的空氣相對濕度,空氣濕度低,也不利于出菇。即使破土出了菇,菇體往往不能正常發育而幹僵。大球蓋菇屬于好氣性菇類,采用大棚栽培,尤其要注意通風換氣。當子實體大量發生時,需要增加通風次數,延長通風時間。除适時通風換氣外,大棚牆壁應常設通風孔,防止時關時閉或晝開夜閉,否則,将不利于子實體的生長發育。菇棚通氣良好,長的菇柄短粗壯,結實旺盛,産量高,質量好。
采收及采收後的管理
菇體長至成熟,菇蓋呈鐘形未反卷,菌褶呈灰白色,表層菌膜未破裂,未開傘即可采收。采收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體的下部,輕輕扭動一下,松動後再向上拔起,注意不要松動四周小菇蕾,以免影響下潮菇。采收後菌床上留下的洞穴要及時填上細土,以利菌絲恢複生長和出二潮菇,采收後的殘次菇和菌渣要清除幹淨,不要留在菌床上,以免腐爛後引起病蟲害。采收第一潮菇後,對菌床噴水(水中加入300倍益富源菌菇生态寶稀釋液,可誘導菌絲形成原基,提前出菇),補充培養期管理,經20天~25天,又可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三潮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