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兒童有心血管病嗎

兒童有心血管病嗎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1-04 14:54:02

兒童有心血管病嗎?孩童時期,本是歡脫歲月但是,因為“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等諸多不良生活習慣“作怪”,我們身邊的“小胖墩”越來越多,其中有些孩子,甚至患上了原本成年人“專屬”的心血管相關疾病,令人擔憂,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兒童有心血管病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兒童有心血管病嗎(注意心血管病盯)1

兒童有心血管病嗎

孩童時期,本是歡脫歲月。但是,因為“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等諸多不良生活習慣“作怪”,我們身邊的“小胖墩”越來越多,其中有些孩子,甚至患上了原本成年人“專屬”的心血管相關疾病,令人擔憂。

中日友好醫院心髒血管外科主任葉志東、首都兒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主任石琳等多位專家指出,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煙、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飲食習慣等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他們呼籲,心血管健康從“娃娃”抓起。

血管有多強 生命有多長

一提起血管健康,公衆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心髒和腦血管。但在葉志東看來,全身的血管都很重要,因為全身的血管和整個人的健康密切相關。

葉志東舉例說,供應心髒的血管狹窄了叫冠心病,供應腦部的血管狹窄了叫腦血管疾病,事實上,人體的其他部位血管都有狹窄的可能。一旦狹窄率在50%以上,血流動力學改變,血管及組織器官就有缺血性改變。但在臨床上,一般是以70%為标準,此時病人會有明顯表現——如果心髒血管出現狹窄,病人會有心絞痛;頸動脈發生狹窄會出現半身肢體無力、言語障礙等表現;下肢出現狹窄會走路無力,專業術語叫間歇性跛行等。

2019年,我國出台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确指出,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緻殘率、高複發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帶來了沉重的社會及經濟負擔。另據統計,全國現有高血壓患者2.7億、腦卒中患者1300萬、冠心病患者1100萬。

“對危險因素采取幹預措施,不僅能夠預防或推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而且能夠和藥物治療協同作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複發。”葉志東指出,血管健康和人的生命息息相關,血管有多強,生命有多長。

血管健康告急 多是不良生活方式“埋雷”

12歲的小華,身高1.77米,但體重卻有100公斤。因為頭疼頻頻發作,媽媽李女士帶着他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就診。檢查結果顯示:原發性高血壓2級,同時伴有脂肪肝,甚至腎髒損害、高尿酸血症和高胰島素血症。

這麼小的年齡為何會得高血壓呢?原來,小華父母的工作都很繁忙。疫情期間,小華居家學習,媽媽會把早餐、午餐一起做好,同時再留一些零食在家。漸漸地,小華的生活習慣有了一些變化:吃完飯就犯困睡覺、總嫌飯菜沒味道還喜歡把湯汁倒進米飯裡,3個月居然長了六七十斤。

“近年來,孩子們的營養攝入日益豐富。加之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孩子宅在家裡,吃得多動得少,問題也來了。”石琳指出,現在有一個特别明顯的感受,高血壓患兒增多了,孩子們大都是“體形偏胖挺着個大肚腩”“總覺得頭暈頭疼”“食欲旺盛,紅燒肉、炸雞腿是最大的愛好”“狀态懶散,喜歡躺着不想動”,這些不良生活方式為血管“埋雷”了。

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的危險因素。葉志東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總結全球的研究發現,在影響個人健康與壽命的四大因素中,生物學遺傳因素僅占15%,生活方式與行為卻占到了60%。如果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80%的心腦血管病。

石琳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頭暈、頭疼、短時間内長胖、情緒比較煩躁的症狀,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來醫院檢查測量血壓,特别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家庭,需要特别留意。

我國18歲以上居民血脂異常達40.4%且呈上升趨勢

2017年,我國首次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CHI)引起了社會關注。這項指數由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是一項反映我國人群心血管健康的綜合指數,能夠簡單、直觀地評估中國人群心血管健康狀況。

随着健康中國建設的推進,國民的健康素養日益提升,2021版CHI也顯示,共有14個省市在全國CHI水平線上,其中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蘇省、天津市位列前六名。大部分省份的CHI分數均有較多提升,但諸多因素導緻的心血管健康問題并非短時間造成的。

石琳以肥胖為例強調,肥胖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疾病,會引發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等一列健康問題。她援引《中國居民肥胖防治專家共識》的數據指出,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的主要風險因素。當前,我國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和約20%的學齡兒童超重或肥胖,在部分城市中,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達40%。在過去20年中,我國超重率、肥胖率,以及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

這份由中國營養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于2022年發布的共識還指出,據最新研究預測,至2030年,我國18歲及以上的成人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達到65.3%,學齡兒童及青少年(7-17歲)将達到31.8%,學齡前兒童(≤6歲)将達到15.6%。

葉志東多年從事心血管臨床工作,平時門診面對的也多為中老年患者,但他強調,除了先天性血管方面的問題,許多成年人患病是從青少年累積而成的。目前,很多孩子體重超重,由此引發兒童高血壓。《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血脂異常達到40.4%,均呈現上升趨勢。

如果少年兒童時期,養成了攝入營養過量而缺乏鍛煉的生活習慣,就可能得肥胖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就會增大。葉志東提醒:“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比如你的父母、爺爺奶奶、兄弟姐妹中有在55歲以前就發生過明确的心腦血管疾病的家庭,家長對孩子的心血管健康要特别在意。”此外,青少年如果主動吸煙或者被動吸入二手煙,容易引起動脈硬化。

預防心血管疾病 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開始

2022年4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轉發的一篇刊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文章指出,根據對近4萬人長達35年的随訪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孩童時期(3-19歲)如果體重指數、血壓、膽固醇、甘油三酯偏高或者有吸煙習慣,那麼,成年後(尤其是40歲之前)則有緻死性或非緻死性心血管風險。研究者們表示,心血管病的預防确實應該“從小抓起”,從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做起。

生活在北京東城區的10歲男孩小明,身高1.60米,體重已經達到75公斤,挺着一個和年齡不相符的小肚腩,不愛參加運動,體育成績也不行。小明媽媽打心眼裡着急,想讓孩子吃得素一些但又擔心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缺乏營養。

小明媽媽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媽媽的焦慮。在門診中,石琳經常會遇到患兒父母無可奈何的樣子,“孩子胃口好不願意鍛煉,怎麼辦呢?”面對這種情況,石琳的辦法是:先給予鼓勵,樹立目标;再針對自家孩子的身體情況和性格,制定個性化的方法,培養起好的生活習慣;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多陪伴孩子。很多家長把減肥這個事情都壓在孩子身上,這肯定不行。最理想的狀态,是陪着孩子一塊做些趣味性運動。

石琳結合門診經驗給家長們出招兒,比如制定表格,記錄每天的飲食、鍛煉、體重、血壓值等,完成目标就貼上一朵小紅花;隔半個月就讓孩子給醫生發幾張照片,請醫生給出專業判斷來鼓勵孩子;遇到執行困難的時候,不要随意指責孩子。

對于超重、肥胖的孩子,葉志東還建議,要減少能量攝入,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适當選擇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瘦肉、魚、蛋白和豆類食物。避免吃油膩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進食有規律,不要漏餐,不暴飲暴食,七八分飽即可。

“慢病管理是一個長期過程,雖然有困難,但做好了,卻會讓孩子受益一生。”石琳說,家長要有信心,如果隻是輕中度的血壓升高,不合并有心髒、腎髒、眼底等器官損害,及時通過生活方式幹預,完全可以達到臨床治愈的效果。(記者 金振娅)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