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人生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不僅對身體健康,對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的。但是有越來越多的人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睡不好,良好健康的睡眠甚至成為了一種奢望。
日前,中國睡眠研究會發表報告,稱當下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其中超過3/4的人晚上11點以後入睡,近乎1/3的人熬到淩晨1點以後才會入睡。在過去一年中,人們的整體入睡時間延遲2到3個小時。在2017年公布的中國青年睡眠報告就有顯示,受訪人群中有高達94.1%的人的睡眠與良好水平存在差距,這意味着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睡眠障礙問題。
作為一種現代都市病,它涉及的不僅僅是睡得晚,起得早,還涉及到諸多人體健康問題,涉及到上百種病譜。對于缺少充足睡眠而帶來的種種問題,當代年輕人并非完全心中沒數。
睡眠障礙,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
很多人都有着這樣的經曆,一整晚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随後又拿起手機開始網上沖浪,看看“夜貓子”在幾分鐘前發布的朋友圈,看看微博淩亂的時間線……越看越睡不着,一怒之下閉上眼睛睡覺,好不容易剛有點睡意,但已接近天亮。最後,隻能拖着更加疲憊的身軀去上班,像屍體一樣坐在工位上,度過茫然的一天。
就像我的同事常常吐槽的那樣,“睡不着比加班更可怕!有時候整整一周都睡不好覺,全身都不舒服,感覺就跟快死了一樣。”
我的同事跟我一樣從事于新聞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常常需要熬夜寫文章,有時候為搶首發,不得不做到“一筆千字”。長期的工作壓力和睡眠時間的壓縮,使他長期睡眠時間不到5個小時。一開始時,即便睡眠不夠,白天也能保持相當的精神。但是長此以往,一方面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另一方面入睡越來越困難。一躺在床上,白天發生的每一幀場景就像放電影一般在腦海中複現,冒出各種各樣的奇怪想法,越想越興奮,嚴重時依靠藥物也睡不着。慢慢地,他開始變得整夜無法入睡。
失眠讓他感覺非常痛苦,即便如此第二天還要像沒事人一樣上班,這樣的生活簡直就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問題并非個例。
《2020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指出,經常失眠的人數顯著增加,90後群體更加突出。2018年有24.9%的人群經常失眠,到2019年,這一群體增長到了36.1%。從不同代際上看,年輕群體受到的睡眠幹擾更多,90後平均每周失眠3次及以上的人群占比相比2018年增加了20.3%,90後失眠人群占比已經從2018年的16.4%上升到2019年的36.7%。另外,睡眠時間與城市經濟發展程度也有着很大的關聯。報告中指出,三四線城市普遍睡眠時間長,一二線城市普遍偏短。僅從數據來看,失眠、晚睡、甚至是熬夜,已經成為現在部分年輕人的常态。
但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活狀态。随着失眠、晚睡以及熬夜帶來的睡眠時間的壓縮,會對人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破碎的睡眠會直接影響到免疫系統對癌前病變的早期篩查能力,還會增加肥胖、糖尿并心髒疾并腸胃疾病發生的風險。另外,長期的睡眠缺乏還會造成情緒不穩、神經質等問題,增加抑郁症患病的可能性。
為什麼不早睡?
對于睡眠的缺失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年輕人群并非完全不知道,而且有相當大一群人是想睡但是真的睡不着。那麼究竟是誰奪走了年輕人的睡眠?
失眠實際上與人的情緒有着很大的關聯,而源頭大多是壓力。造成失眠的精神壓力目前來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工作壓力,另一類是不良的人際關系。
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同于以前,現在年輕人面臨的壓力比以前要大得多,面臨找工作、求偶、買房、養老等多方壓力。到了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使得個人的工作、生活多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響到了許多人的收入穩定性。從宏觀角度來看,由于受到疫情沖擊,國内外消費增速放緩,投資乏力,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各行各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内卷化”,也由此帶來更加激烈的競争。
反映到個人上,可能過去一個崗位的學曆要求是本科,如今變成了碩士,亦或是隻要8小時就能完成自己的工作,現在不得不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來加班,追求效率最大化,由此變成了企業主的效率不斷最大化,但是員工的效率卻在不斷下降,前者買了新車,後者還在為生活發愁,而對員工而言,上升的恐怕隻有心理壓力了。而這也是為何最近一段時間,996、007、福報、猝死等詞彙頻頻見諸報端,與此同時,過去996帶來的是高收入,但是現在,許多企業主想讓你996,但又不想給你應得的報酬,簡稱“白嫖”。
一邊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一邊是資本家的“飛龍騎臉”,面對這樣的情況,壓力能不大嗎?
人是社會性生物,是無法脫離社會關系存在的,所以每天需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比如來自同事間的同侪壓力;與上級或客戶交流時,還要擔心自己的言語是否沖撞了對方;亦或是彼此之間猜忌、徒增交流成本的“謎語交流”等。這一來一回便給自己增加許多精神壓力。躺在床上複現白天的種種,是否得罪了對方?他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在意,太令人在意,思考得眼球中的血管都要爆了,這又怎麼可能睡得着呢?
不僅有來自工作和人際的無形壓力,還有外界的幹擾。
睡前玩手機幾乎已經是現在年輕群體的常态了,睡前看看視頻、刷刷微博、微信以及朋友圈,但是這種行為實際上非常影響的睡眠質量。手機放出的輻射會刺激大腦的應急系統,使人更加警覺,注意力更加集中,放松及入睡的能力因此就減弱了。另外,手機屏幕發射的藍光,人體會因此産生一種名為自由基的物質,導緻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進而導緻肉眼黃斑病變,帶來視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視物變形等健康問題。
暗黑模式
現在絕大部分的智能手機都會在系統集成“暗黑模式”,将手機系統界面以及APP背景變成黑色,降低功耗的同時也讓用戶在暗光條件下看手機時,屏幕不會顯得那麼刺眼。“暗黑模式”以及“護眼模式”的存在,都大大延長睡前使用手機的時間,盡管這些功能的本意都是為了保護用戶的視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特别的原因,就是對白天生活的抗議。
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白天都需要學習或者上班,所以晚上就成了一天當中僅存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否則就要等到節假日。而對于經常996、007的互聯網員工,夜晚的時間大多是在公司度過,且不說睡眠時間壓縮,自己的孩子也隻能拜托給父母照顧,不僅犧牲了自己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同時也錯過了教育下一代的“黃金時間”,盡管面對現實生活,不得不作出妥協,但這樣的用人制度不免有些殺雞取卵的意思。
“吃瓜”
正因如此,對很多人來說,稍顯自由的夜晚顯得格外重要,白天錯過的精彩内容可以在晚上補齊,來不及吃的“瓜”可以在晚上吃起來,可以陪着孩子做作業,關注孩子成長的點滴,還能與自己家人、友人、愛人以及任何親近和信任的人溝通。即便這一切都沒有,哪怕隻是早早躺在床上,刷着短視頻,看着B站,打幾局遊戲,都會讓人感覺到“這是我的夜晚1
盡管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也确實造成晚睡的客觀事實,對身體還是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健康影響。
由于種種原因的存在,晚睡、失眠、熬夜成為了現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這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畢竟在科技達到要求水平之前,人類目前能依靠的隻有自己的肉體。
這是一場睡眠保衛戰
随着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運動健康科技也在快速發展,比如我們常見的各種各樣的智能穿戴設備便是相關技術成熟落地的産物。現在的智能穿戴設備都具備睡眠監測功能,能夠有效監測睡眠質量和時間并提供相關建議,提高用戶的睡眠質量。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科技的力量來挽救自己的睡眠,但是很遺憾,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猶他大學研究睡眠醫院的Kelly Baron博士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指出,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睡眠數據而陷入焦慮,但事實上,深度睡眠時間的長短是因入而異的。她認為現在的人過于在意監測得出的數字了,一些人反應就像“我的深度睡眠時間太短了,我一定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但是對于由此産生的焦慮,時任Fitbit研究主管的 Conor Heneghan 博士認為,這種焦慮被誇大了,我們隻是希望給人們一個了解睡眠健康的工具。同時他還指出,Fitbit 手環跟專業醫療設備的睡眠監測數據匹配度在70%以上。
對于想要保持健康睡眠的人來說,智能運動穿戴設備确實有它存在的必要,無論怎樣,這種設備可以将你睡眠狀态以一種更為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來,讓你更加了解自己。當另一方面,也無需神話某款智能穿戴設備的功能以及它帶來的各種改變,就本質而言,智能穿戴是一種非常精密的健康監測設備,它能為你的睡眠提供專業的幫助和建議,但最終落實還是要靠你本人。人文、緻善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宗旨,落腳點是人,所以如何利用技術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好,如何讓由此形成的結果對社會、對世界更加友善,依然取決于人的行動。
除了依靠智能穿戴設備,還有人選擇利用周末或節假日補覺,但是這種方式很難彌補平時熬夜帶來的健康問題,甚至可能比持續睡眠不足危害更大。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于2019年2月28日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發表論文介紹說,他們征召了36名18歲到39歲的健康志願者,并将這些人分為三組。第一組連續9晚保證9小時充足睡眠;第二組連續9晚每晚睡眠5小時;第三組前5天每晚睡眠5小時,中間兩天不限時睡眠,最後兩天恢複每晚睡眠5小時。
結果顯示,第二組和第三組均出現了夜間進食增多、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的情況;補覺組在不限時睡眠的兩天中相關指标稍有改善,如夜間進食減少,但一旦恢複睡眠不足的作息方式,這些改善就會立即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補覺組的某些健康檢測結果甚至比連續熬夜組更差。例如,連續熬夜組的胰島素敏感性平均降低了13%,補覺組的胰島素敏感性則降低了9%到27%不等,其中肌肉和肝髒的胰島素敏感性比其他兩組更低。
所以,依靠周末或節假日補覺并不是一種有效的策略。缺覺可以理解成欠錢,這都是要還的,但是“怎麼還”還是要一個合理的方式方法。有規律的作息非常重要,人們還是應該盡可能每天睡足7小時。
那麼對于現代人而言,究竟應該如何改善自己的睡眠?可能最後答案真的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就像醫生曾經對我說的那樣: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好好睡覺,不要想太多,睡前不要玩手機。
還是要好好睡覺
現在的年輕人要面臨的壓力,要思考的問題似乎要比上一輩人要多得多,在前方拼搏的同時,不可避免地給自己的身體、精神造成了很多的壓力,進而帶來了失眠、抑郁等種種問題。也有因為不願錯過生活的精彩而主動晚睡和熬夜的,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
但是回到這些行為的出發點,你能說他們做錯了嗎?本質上都是在追求一個更美好的生活。現代社會是一個精細化社會,很難用一句“你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就把問題定性,把麻煩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隻能通過發展來解決,經濟可持續性發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讓更多的人過上“頓頓有肉吃,天天有錢花”的富裕生活,經濟壓力不再沉重,或許那個時候失眠就不再是個問題。
着眼于當下,又該如何?隻有好好睡覺,給自己的身體放個假,讓明天是一個清晰且清醒的明天,而不是一團馬賽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