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形容一個人有時會用到“不三不四”這個詞,形容這個人不務正業不走正道。但大家知道“不三不四”的來曆嗎?
今天咱們就聊一聊“不三不四”這個成語。“不三不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水浒全傳》。在《水浒全傳》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中,魯智深到大相國寺管理被潑皮霸占的菜園,這幫潑皮要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設計要把魯智深推入糞池。這群潑皮都站在糞池邊給魯智深跪地磕頭,指望花和尚過來扶,魯智深早有猜疑道:“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dian)灑家?那厮缺失倒來捋虎須!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灑家手腳。”
“不三不四”起源于古代的《易經》。易經中每個卦象分六個爻,這就是六爻卦象,代表着事物發展的六個階段,而三爻是上卦的最後一爻,四爻是下卦的第一爻。
而它們在易經中代表的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意思就是既不在正道上,也不在大道上,脫離了正常的軌道,也就指無務正業。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三”和“四”都有着特殊的意義。比如“三”,《道德經》中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象征着宇宙萬物。再比如天有“三光”:日、月、星;帝有“三皇”:伏羲、神農、皇帝。關于“四”這個數字,古代有周全、稱心、事事如意等意思。比如“四”有“四書”、“四君子”、“四美女”、“文房四寶”、琴棋書畫“四藝”等等。
“三”和“四”都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人們就把那些不正派、不正經、不着邊的人和事比喻成“不三不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