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增強共青團凝聚力

增強共青團凝聚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1:09:49

增強共青團凝聚力(瞭望凝聚共青團力量)1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

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既是共青團服務青年的關鍵着力點,也是共青團直接參與服務國家經濟工作的重要切入點

8月是集中幫助2022屆畢業生就業的“攻堅期”,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目前,已經通過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幫扶計劃和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項目,完成了幫助不少于10萬名2022屆畢業生就業的目标任務

通過實習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真實的崗位曆練中,感知時代脈搏、加強社會認知、提高社會化能力,樹立正确、理性的擇業觀、就業觀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康喆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首次突破千萬。黨中央、國務院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将促進大學生就業擺在突出位置。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以下簡稱共青團)的工作主線,面對黨和國家的要求、青年的需要,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是共青團的重要職責。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專訪了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他表示,共青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指示要求,聚焦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這一重點群體,圍繞就業精準幫扶、社會化能力提升這兩個重點領域,紮實開展大學生就業工作。

精準幫扶

《瞭望》:面向廣大大學生的就業需求,共青團中央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傅振邦:首先,是精準幫扶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

幫助最需要幫助的青年,是共青團履行政治責任的必然要求。共青團中央開展的一項調研顯示,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是就業困難的主要群體。這一群體能否順利就業,事關他們個人家庭生活的改善、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

為此,共青團将工作對象聚焦到“雙非”學校的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等多種困難家庭學生,采取團幹部一對一精準結對幫扶的模式,摸清就業意向、提供就業指導、推薦崗位信息、關注就業進展、持續跟蹤輔導,用心用情用力幫助學生就業。

其次,幫助大學生提高社會化能力。共青團中央連續兩年開展調研,發現以人際交往、抗壓抗挫、自我認知和反思、自我規劃等為主的社會化能力,在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為此,共青團大力組織在校大學生開展實習實踐活動,前置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結合“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深化實施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大學生在鄉村社區、田間地頭了解國情社情,在真實的政務、企業一線工作崗位上增強職業認知、提高社會化能力。

其三,做好大學生擇業觀、就業觀引導。共青團2021年針對一般院校學生開展的調研發現,近2/3的受訪學生更傾向去一線、新一線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就業;近3/4的受訪學生更傾向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内穩定性強的崗位;少數學生缺少吃苦耐勞精神,對工作薪酬的期待偏高,相對缺少理性客觀的自我定位等。

對此,我們一方面通過大樣本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大學生就業意向、實時動态、心理狀态的一手情況,重點摸清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研提政策建議;另一方面,着力開展擇業觀、就業觀的宣傳引導,邀請此前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在團支部進行宣講,引導同學們正确認知自我、做好職業規劃。

多措并舉

《瞭望》:為幫助大學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共青團中央做了哪些工作?

傅振邦: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既是共青團服務青年的關鍵着力點,也是共青團直接參與服務國家經濟工作的重要切入點。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2019年起,各級團組織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大中專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兩年間,累計幫助22.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就業,為黨和國家打赢脫貧攻堅戰作出貢獻。

2021年以來,共青團圍繞黨和國家“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大局,持續聚焦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紮實推進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多措并舉幫助大學生就業。

一是,實施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幫扶計劃。聚焦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每名團幹部每年與3至5名拟就業的低收入家庭學生結對,一對一溝通聯系,點對點了解需求,有重點地向學生推薦不少于2個與其就業意向相符的崗位信息,實打實地幫助大學畢業生找工作。

截至8月5日,全團共募集到包括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單位在内的15.1萬家企業提供的337.4萬個崗位信息。全國3.2萬名團幹部與9.7萬名2022屆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結對,已幫助其中7.4萬名畢業生找到工作。

二是,實施大學生鄉村創業幫扶計劃。共青團計劃今年内面向畢業2年内的大學生,資助其返鄉下鄉開展初創型小微項目不少于3000個,每個項目提供資金2萬元,全團每年提供資金總額不少于6000萬元,并為項目提供具體支持和綜合培育。

截至目前,各級團組織已在全國範圍内初步遴選征集無償資助項目近700個、免息借款支持項目1000餘個,項目資金也将按照計劃陸續穩妥發放。

三是,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西部計劃自2003年啟動以來,得到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同學們踴躍報名、奔赴西部。截至2021年底,已累計選派41萬名青年學生到西部2100多個縣(市區旗)開展志願服務,在基層、在西部、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獻青春、建功立業。作為基層就業項目,今年共有2300多所高校的25萬名應屆畢業生和在讀研究生報名。

目前,各地的招募工作已經全部完成,3.67萬名新招募志願者将到西部基層、鄉村開展1~3年志願服務。

四是,實施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共青團中央從2019年起實施“揚帆計劃”,各級團組織廣泛動員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為廣大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通過開展政務實習、企業實習和職場體驗活動,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能力和就業能力提升。

在各級團組織的共同努力下,2019~2021年,全團累計組織116.5萬名學生參與各級各類實習活動。2014年,共青團中央聯合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中央和國家機關大學生實習活動。近年來,全國各地累計2400餘名學生走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開展暑期集中實習。2021年,我們探索開展了常态化的秋季實習,受到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歡迎。

2022年以來,共青團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通過“大學生實習服務平台”廣泛發布各級各類崗位信息,為同學們返鄉實習、異地實習提供便利。截至8月5日,全團累計發布各級政務實習崗位信息27.4萬個,企業實習崗位信息37.5萬個,累計參與學生51.6萬人次;組織開展職場體驗活動5916場,參與學生34.7萬人次。

五是,實施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實踐育人是共青團的主要特色和優勢所在。共青團于2019年起開始推動“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2019~2021年,累計超過2000萬人次學生志願者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超過82.7萬人次大學生參加“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

2021年底,共青團推動實施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組織在校大學生常态化向社區和青年之家報到,在寒暑假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就近就便參與城鄉社區實踐計劃。這些活動的目的,就是統籌校内校外共青團力量,組織大學生走進社會基層,了解社會實際、服務人民群衆、增強時代責任、提高社會化能力。

截至8月5日,全國已有4.25萬高校團支部、約18萬名大學生參與社區治理、課後服務、社會調查等社區實踐活動。

增強共青團凝聚力(瞭望凝聚共青團力量)2

參加國資委央企雲招聘·上海站暨上海共青團“千校萬崗”就業服務季新聞發布會的高校畢業生代表浏覽就業服務招聘專區網頁(2020年3月12日攝) 劉穎攝/本刊

全力以赴

《瞭望》: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方面,共青團中央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傅振邦:各級團組織将促進大學生就業作為主責主業來抓,以紮實的幫扶工作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其一,當務之急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努力幫助更多2022屆畢業生找到工作。8月是集中幫助2022屆畢業生就業的“攻堅期”,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目前,已經通過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幫扶計劃和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項目,完成了幫助不少于10萬名2022屆畢業生就業的目标任務。接下來,我們将花更大力氣幫助尚未就業的結對學生找到工作。

其二,持續推進“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紮實做好2023屆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

在做好2022屆學生就業幫扶工作的基礎上,共青團已經着手推動2023屆學生就業幫扶工作。特别是針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五類困難畢業生群體,共青團将認真總結經驗、查找工作不足,根據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夯實舉措、壓實各級團組織責任,精準匹配大學生最現實的就業需求,持續推進五個專項計劃實施,用心用情用力、落細落準落實,紮實做好服務大學生就業各項工作。

其三,從思想引領和實踐教育兩個方面入手,常态化開展大學生擇業觀、就業觀引導工作。

一方面,結合學習《論青年工作》《與大學生朋友們》,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講交流活動,制作更多新媒體産品,通過團屬新媒體矩陣加強傳播,引導學生保持平實之心,主動到基層去、到一線去,“自找苦吃”、努力奮鬥。另一方面,通過實習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真實的崗位曆練中,感知時代脈搏、加強社會認知、提高社會化能力,樹立正确、理性的擇業觀、就業觀。

其四,繼續做好服務青年創業工作,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共青團将下更大功夫,不斷完善和深化共青團服務青年創業工作體系,着力發現、培養和凝聚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符合市場需求、具備發展潛力的優質青年創業人才,支持和依靠他們在經濟主戰場特别是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重點領域積極創業,力争在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倍增效應”,帶動更多青年就業。

其五,深入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幫助大學生提升就業競争力。

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日趨成熟,已在近千所高校推廣使用,特别是在促進學生就業方面發揮的作用,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初步認可。接下來,共青團将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為導向,繼續推進“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深入實施,通過全面客觀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實習實踐、志願公益、創新創業、技能培訓、社會工作等參與情況,繪制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雷達圖”“展示屏”,進一步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不斷提高社會化能力和綜合就業能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