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堵車,滞留的不隻是包容
文 | 王琳
一場67年未遇的大霧,已在瓊州海峽徘徊多天。海口三大港陷入了間斷性停航,這座城市史上最嚴重的出島車輛滞留由此拉開帷幕。從19日開始,每天在港口排隊的車輛均高達萬餘,綿延數公裡的大堵車影像頗似魔幻。而空路歸途也票源緊張,飛往北京、哈爾濱的機票最高價甚至逼近兩萬元。海南,這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寶島,成了現實中“來了就不好走的地方”。
為了應對這場大考,處于漩渦中心的海口啟動了應急一級預案,全城總動員。政府各職能部門迅速進入角色,全體公務員為滞留車輛讓路,初七調休一天,甚至連市民,熱心企業、志願者等也都同步行動起來,投入到為返程旅客的服務與保障之中。即便是擁堵路段無法正常回家的市民,雖小有委屈抱怨,卻也給予感同身受的理解,溫暖滞留旅客的歸途。一系列應急措施、一連套溫暖動作、一股股入心暖流,既安撫滞留旅客的情緒,又激發本地市民的善意,當得起“全民總動員,溫暖回家路”的媒體評價。
與人玫瑰,手有餘香。“堵車還能領盒飯,從未有的體驗”“為當地政府的應急能力點贊”“海南景美,人也美”……這些來自滞留旅客的心聲,也傳遞出對海口危機管理和應急處置的認可。給遊客送水送飯、讓路讓行,本不是一座城市的義務,卻蘊藏着政府應急機制裡的人文關懷、民間公益裡的守望相助,它彰顯的是一座城市的底蘊與溫情。可以說,路堵心不堵,這座文明城市經受住了突發事件的文明大考。
然而,我們也看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畫面。滞留車輛集體鳴笛、堵車沿途垃圾遍地的視頻刷爆了朋友圈;一位滞留旅客在志願者聲明一人隻能領一份熱粥時,堅持索要四份,遭拒後憤然将粥潑向志願者;另一位滞留旅客在加油站抽煙被勸阻,就追打志願者……毋庸諱言,一些旅客的素質沒有通過這場文明大考。“我們總是習慣于去傷害離自己最近的人們。因為我們的能力也隻限于傷害那些身邊的人。”這句流行語在朋友圈流傳頗廣,固然一些等待了十個、二十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滞留旅客,心中急躁可以理解,但将壞情緒渲洩給離得最近的熱心人則全無道理。霧鎖海峽是不可抗力。就像因為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時我們不能容忍遊客大鬧機場,同樣,我們也不會将低素質行徑視為維權行動。
霧能堵一時歸途,終究堵不住心中的人性之光。一些滞留旅客有感于志願者的暖心服務,也加入了志願者的行列;一度引發争論的滞留車輛集體鳴笛事件,逐漸消彌;過海遊客用手機記錄志願者溫暖服務瞬間……許多正向反饋都在證明,隻要應急舉措有效,危機管理跟上,志願服務常态化,信息推送及時全履蓋,就能防止“堵”途煩躁情緒的蔓延,就會讓接棒傳遞溫情的旅客總是更多。
有人說,海口大堵車既是一堂城市文明“公開課”,也是一堂應急處置“啟示課”。此次事件的海口經驗,值得許多旅遊城市學習。然而,它何嘗不是一場危機預防的反省,一場科學發展的反思。海南冬季遊年年火爆,熱門城市人流高位運行,即便沒有大霧,堵車也不鮮見,政府部門是不是可以更好地提前研判,氣象部門是不是可以更準确地預警?當一座城市旅遊熱到人流壓迫體驗的時候,是否該考慮調控限流的問題,或者是否該将重點從旅遊“腹地”建設轉向交通“頸口”建設?節日遊客彙流的景況越來越頻繁,如何讓帶薪休假在現實中沒有後顧之憂的實施……一個個問号的拉直,将鋪就一條旅遊美好體驗的通途。
随着濃霧天氣有所減弱,航空公司增加運力,廣東輪渡前來支援,現場疏導有效,海口“堵”況逐漸纾解。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遺憾和不足,還是進步與努力,給每一位參與者、旁觀者尤其是政府管理者留下思考:人在旅途,亦在心途,如何順暢雙途,各方需共同合作努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