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懷瑾說戒定慧

南懷瑾說戒定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7 11:47:27

三皈五戒總說,整個佛法的修學,若依戒定慧來講,其修學的次第如下:

第一、三皈是「入門」

第二、 五戒是「登堂」

第三、 定慧是「入室」

南懷瑾說戒定慧(戒定慧修學三皈是)1

所以,學佛就是要經過「受三皈、 持五戒、修定慧」,因而曆經「入門」、「登堂」、「入室」這三個階段。正式受過三皈依的人,得稱為「信士」,意即「信」佛之「士」。若未受「三皈」的人,則還不能稱為「信士」。「信士」在佛經一袅又稱為「清信士」。

接着,受「五戒」後得稱為「居士」,意思是「居」家學佛之「士」。居士持五戒,再進而修習定慧,便可「登堂」而且「入室」。「入室」以後,再下一步就是「到家」或「還家」(意思就是回家),「回家」是指什麼而言呢?

就是「開覺」,即是「開悟」或「覺悟」,不過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慢慢來,一步一步走,不過你現在這頭一步,得先要跨出去才行呀!

再者,以「戒法」而言,沒受過「三皈依」的人,比如幼兒園的娃娃;受了「三皈依」以後算是入了「小學」;若受持「五戒」則有如上「初中」;若受持「八戒」則等于是上「高中」;受持「菩薩戒」則如上「大學」。

南懷瑾說戒定慧(戒定慧修學三皈是)2

然而必須注意:這一袅所說的是「受持」,其意即是要「受」而且「持」,才能叫「受持」。你不能傻乎乎的、糊塗地,就受皈依、受戒,你必須要明明白白地知道五戒的持犯之相,然後再受,才能稱為「受持」如來戒法。

你不能因為看人家去「皈依」,你也跟着去「皈依」;人家去「受戒」,你也跟着去「受戒」,結果到底「受」的是什麼戒都還不知道l 那就不叫「受持」,因為那樣的話,恐怕連「戒體」都不能得到,如果沒有得到「戒體」,就沒有「戒體」可護、可持,就說不上「持戒」了。

所以,欲受戒者,第一要先了解你所「受」的是什麼戒。按理說,「三皈依」也是一種「戒」,稱為「三皈戒」,受過三皈依(小學)以後,再漸漸依次受五戒(初中)?八關齋戒(高中)、及菩薩戒(大學)- 以如是次第,層層深入。

南懷瑾說戒定慧(戒定慧修學三皈是)3

但是,你不要誤會,認為你能吃「長素」,就可以受「菩薩戒」了;不對,受持「菩薩戒」不隻是吃長素而已,受「菩薩戒」的人,除f 「長素」以外,還要持「六齋日」,也就是每個月逢「六齋日」的那六天要過午不食,這是菩薩戒中的一條;然而這隻是對于「外在」(吃東西)的要求,更難的則是:菩薩戒是「心地戒」,起心動念都不能有惡念,一有惡念就犯戒了。

當然,欲受菩薩戒的人,必須把先前所受之「五戒」都已經持得很好了,殺、盜、淫、妄語、飲酒,都能不「犯」,才能進受菩薩戒。

因為菩薩戒中對于這些戒條的規定又更嚴、标準又更高了,不但自己不能「犯」,也不能教别人「犯」;萬一看到别人作「犯戒」的事,也不能心生歡喜,而且若不勸止他人犯戒,則自己也算「犯」了菩薩戒。

南懷瑾說戒定慧(戒定慧修學三皈是)4

因此,看到别人在犯殺生的時候,你沒有勸他「不要殺」,而隻當作沒看到,或不予理睬,那樣你也是犯了「菩薩戒」。

不僅如此,你若起心動念說:「這蟑螂好髒,我要去買克蟑」,這樣就己經「犯」了戒,起心動念想殺牠,「有殺意」即是「犯」了菩薩戒。以上簡述佛法中戒定慧修學的總要與次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