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2 21:55:33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1

曆年考情:

一、河流地貌的發育

河流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了流水侵蝕地貌和流水堆積地貌。

河流侵蝕地貌:

(一)河流的侵蝕方式:

溯源侵蝕:向河流源頭方向的侵蝕,使河流變長;

下蝕:向河床底部的侵蝕,使河流變深;

側蝕:向河流兩側的侵蝕,使河流變寬。

溯源侵蝕常考察的兩個主題:河流襲奪和瀑布。

【河流襲奪】:指分水嶺一側的河流奪取了另一側河流上遊段的現象。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2

原因:造成河流襲奪的原因是與分水嶺遷移和新構造運動有關。

分水嶺遷移】當分水嶺兩側坡度和長度不一緻時,兩側河流的溯源侵蝕的速度也不一樣,在溯源侵蝕較快的一側,河源向分水嶺伸展也快。當切過分水嶺時,侵蝕較快的河流将另一側河流的上源奪過來,完成了河流襲奪過程。

新構造運動】有時在某一流域範圍内發生局部新構造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來的流路,迫使河流上遊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也可造成襲奪現象。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3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4

【瀑布】:瀑布在地質學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經斷層、凹陷等地區時垂直地從高空跌落的現象。在河流存在的時段内,瀑布是一種暫時性的特征,它最終會消失。

造成跌水的懸崖在水流的強力沖擊下将不斷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遊方向後退并降低高度,最終導緻瀑布消失。

河流的侵蝕地貌

侵蝕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蝕方式不盡相同,地貌各有差異。

初期:以溯源侵蝕和下蝕為主,形成"V"形谷。分布在河流上遊。

中期:下蝕減弱,側蝕增強,河谷拓寬并出現彎曲,形成河灣。一般位于中遊。

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成熟期:落差很小,側蝕為主,河谷拓寬呈寬淺的槽形。下蝕停止,轉為沉積,一般位于下遊。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5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6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7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8

河流的堆積地貌

1.沖積扇(洪積-沖積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較多分布于幹旱半幹旱地區。

河流流出山口,地勢突然趨于平緩,河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下來,形成沖積扇(洪積扇) 。

在幹旱半幹旱地區,岩石風化作用更顯著,山區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積物,當山地降水較多時,更利于洪積(沖積)扇的形成。

2.河漫灘平原:

中下遊地區,河流凸岸堆積,堆積不斷擴大并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

3.河口三角洲:

當河流入海或入湖時,若入海處或入湖處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或湖水頂托作用,泥沙就會堆積在河口前方。

河口三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9

角洲的形成條件:

1、河流挾帶大量的泥沙。(物質條件)

2、泥沙沉積。( ①河流動力減弱,流速變緩。如:河口地勢低平、海潮的頂托等; 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緩; 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運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殼的升降)。

【擴展】兩種地貌類型的答題思路

二、河流沖淤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10

(一)河流的沖淤原理

①淤積原理:當上遊來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挾沙能力時,産生淤積,河床升高;

②沖刷原理:當上遊來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挾沙能力時,産生沖刷,河床下降。

③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蝕與堆積往往是"你強我弱",交替進行;流量大時(汛期),侵蝕為主;流量小時(枯水期),以堆積為主。

(二)河流主要的侵蝕地貌及形成過程

(1)V形谷(峽谷):地殼上升、流水下切侵蝕而成。

(2)峽灣:冰川侵蝕形成谷地;氣候變暖,冰川消退;海水入侵淹沒谷地,形成峽灣。

(3)曲流(河曲)——一般見于地形平坦的草原地區。

形成過程:地勢平緩、河床由松散沉積物構成的平原上;流速緩慢,凹岸侵蝕,凸岸堆積;草場茂盛,草根固土作用較強。

(4)曲峽: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勢平坦,流速緩慢,側蝕作用強,形成曲流;後來地殼擡升,河流下切時保留了原來的曲流形态。

(三)流水堆積地貌形成過程

1.必要條件

(1)堆積物:風化或流水侵蝕→搬運→堆積物(存在顆粒大小差異)。

(2)流速減緩:地形平緩、河道彎曲、海水/湖水/河水頂托作用→水流速度減慢→搬運能力下降。

(3)沉積環境:可供沉積的空間、地殼擡升(下降)、地形條件、水域環境(海浪、洋流)→沉積環境(沉積空間)。

(4)區域差異:不同位置的堆積物、流速減慢的原因、沉積環境的差異,故堆積地貌形成的位置、形态存在差異。

2.常見堆積地貌形成過程——以河口三角洲地貌為例:

①形成:

a.泥沙來源:中上遊泥沙來源豐富;

b.位置:河流入海口(湖口)處;

c.流速降低:地形平坦或沙洲分流;

d.水流速度減慢;海水(湖水)頂托;

e.泥沙堆積;形成三角洲。

②變化:

a.無三角洲形成:泥沙、沿海地形、沉積環境(沉積空間及海水運動或地殼沉降)。

b.三角洲面積增大或減小:泥沙來源;海平面變化→海岸線變遷(三角洲面積增大,海岸線前進,陸地面積增大,海平面下降;三角洲面積減小,海岸線後退,海水倒灌,陸地面積減小,海平面上升)。

c.三角洲延伸方向:海水(洋流)流向。

(四)沖淤變化

1.河口河床:

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響,兩個的強弱"此消彼長";汛期,上遊下洩的徑流沖刷河床;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頂托)帶來的泥沙淤積為主;同時也引起了海岸線進退變化。

2.河口海底

汛期,流水作用強時,流入海底泥沙多,海底以淤積為主;枯水期,流水作用弱,流入海底泥沙少,海底以侵蝕為主。

【鞏固歸納】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11

【在線練習】

(2019·江西省尋烏中學高二月考)位于美國和加拿大邊境的尼亞加拉瀑布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賞。該瀑布被山羊島分成馬蹄瀑布和美國瀑布兩大瀑布群,其中有94%的水從馬蹄瀑布流下。1897年,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水電站在美麗的尼亞加拉瀑布上遊建成,瀑布上遊一大部分水流被引入四條大渠道中,供下遊各發電廠使用。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12

讀馬蹄瀑布界線變化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瀑布

A.後退速度較均一B.整體上向南後退

C.後退了約500米D.朝河流下遊後退

2.修建加固區域和疏通區域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河中小島被淹B.增加觀景點

C.防止瀑布岸線後退D.增大徑流量

3."尼亞加拉"水電站的建設對尼亞加拉瀑布的影響是

A.增加瀑布水量B.增加瀑布落差

C.減小瀑布流速D.增加瀑布寬度

【答案】1.B 2.C 3.C

【解析】

1.由圖中不同年份瀑布界線可知,瀑布後退速度并不均一,A錯;根據所學瀑布和河流的關系可知,瀑布應該是朝河流的上遊方向後退,D錯;根據圖中不同年份瀑布界線的分布及圖中經緯度分布可知,瀑布整體上向南後退,B對;地球表面緯度相差1度,實地距離相差約111千米,圖中兩條緯線相差18″,距離上相差約33.3千米,進而估算出瀑布大緻後退26.3千米,C錯。故選B。

2.由材料可知,尼亞加拉河大量的河水在馬蹄瀑布跌落後,強烈的沖擊懸崖下部松軟的岩石,造成岩石逐漸崩塌,馬蹄瀑布不斷後退。由圖可知,加固區和疏通區附近岸線後退速度明顯小于其他區域,主要是因為岸線兩側實施了加固措施,同時對河流進行疏通,使河水通過能力強,對垂直方向的岩石侵蝕力減弱,有效地控制了瀑布後退速度。故選C。

3.由材料"瀑布上遊一大部分水流被引入四條大渠道中,供下遊各發電廠使用"可知,"尼亞加拉"水電站的建設會減少瀑布水量,A錯;影響瀑布落差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與上遊水電站建設無關,B錯;因落差不變,水量減小,尼加拉瓜瀑布的流速降低,C對;因水量減小,瀑布寬度可能減小,D錯。故選C。

(2019·山東高考模拟)相鄰的兩條河流在發育的過程中,由于低位河具有較強的侵蝕力,源頭不斷延長,與高位河相遇後奪取其河水的現象稱為河流襲奪。襲奪後部分河段可能出現河水倒流,發育成為"反向河"。下圖為山東省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圖中東周河與沂河之間曆史上發生過襲奪現象。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13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東周河流量大,襲奪沂河B.沂河地勢高,襲奪東周河

C.東周河向源侵蝕,襲奪沂河D.沂河落差大,襲奪東周河

5.圖中"反向"河段是

A.BC段B.CD段C.CE段D.FG段

6.圖中各河段特點正确的是

A.FG段形成峽谷和瀑布B.EF段存在大量沖積礫石

C.CE段東岸先堆積後侵蝕D.CD段河谷寬闊水量變小

【答案】4.C 5.C 6.B

【解析】

4.河流源頭不斷延長,與高位河相遇後奪取其河水的現象稱為河流襲奪。根據等高線數值,在C點處,東周河海拔小于350米,沂河海拔大于350米,東周河向源侵蝕,襲奪沂河,C對,B、D錯。東周河水量大小,不是襲奪沂河原因,A錯。

5.沂河原流向東北方向,被襲奪後,圖中"反向"河段是CE段,流向西南方向,C對。BC段、 CD段、FG段河流流向不變,A、B、D錯。

6.圖中各河段特點,FG段流向不變,水量減小,A錯誤。EF段斷流,存在大量沖積礫石,B正确。CE段東岸先侵蝕後堆積,C錯誤。CD段河谷寬闊水量變大,D錯誤。

(2020年新高考山東卷)圖1為某區域滑坡與地貌演化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

7.推斷圖中滑坡體的滑動方向為

A.由北向南B.由西向東C.由西北向東南D.由東北向西南

8.圖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後順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

【答案】7.C 8.D

【解析】7.根據圖中滑坡邊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現今河流的相對位置關系,同時結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階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關信息可推測,該區域滑坡體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滑動(注意圖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後堰塞體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選C。

8.圖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區域滑坡體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滑動,滑坡體掩埋了部分河流階地,同時,滑坡體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後堰塞體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圖中所示序号發生的先後順序為③②①④。故選D。

(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學年高三6月質量檢查測試)遼河三角洲由遼河、大遼河、大淩河等泥沙沉積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來,遼河三角洲經曆了河道(湖沼)—濱海(河口灣)—淺海—三角洲的沉積演化過程。讀遼河三角洲區域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河流中下遊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圖(河流地貌的發育與沖淤平衡)14

9.在河道(湖沼)至淺海沉積演變階段,該區域海岸線的整體變化過程是

A.先向北後向南移B.先向南後向北移

C.向北移D.向南移

10.遼河三角洲發育時期,導緻海退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平面上升②泥沙沉積速度加快

③海平面下降④地殼變動頻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最大海侵時,關于河流的推斷合理的是

A.入海河流數量最多B.河流的流量最大

C.河流的含沙量最大D.河流流程達最長

【答案】9.C 10.B 11.A

【解析】9.河道(湖沼)至淺海沉積演變階段,該區域經曆了河道(湖沼)—濱海(河口灣)—淺海的過程,說明海岸線不斷後退,結合圖中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最大海侵範圍可以看出,海岸線的整體向北移,故選C。

10.海平面上升,不會出現海退,①錯誤;泥沙沉積速度加快,出現海退,②正确;海平面下降,出現海退,③正确;地殼變動頻繁會導緻海岸的不規律波動變化,④錯誤;故選B。

11.從圖中可以看出,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最大海侵時,入海河流數量最多,A正确;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流程縮短,河流的流量不是最大,河流的含沙量也不是最大。故選A。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