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泰山供奉碧霞元君

泰山供奉碧霞元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04:04:20

泰山供奉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從史料看,碧霞元君信仰具有明顯的時代性,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明清時期,碧霞元君信仰經曆了皇家祭祀、遣官緻祭、民間香社等形式的演變,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泰山供奉碧霞元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泰山供奉碧霞元君(泰山碧霞元君信仰源流考)1

泰山供奉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從史料看,碧霞元君信仰具有明顯的時代性,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明清時期,碧霞元君信仰經曆了皇家祭祀、遣官緻祭、民間香社等形式的演變。

皇家祭祀始于明代

明成化朝尹龍《重修泰山頂廟記》記載:“昭真祠在泰山絕頂,世傳謂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祠。聖天子(明憲宗)禦極十有五年(1479年),命太監陳喜來修祀事。明年,诏修是祠,即故址增飾之。祠殿為間者五,以奉元君;左右回廊各三間,則護從之神居焉。神道有門,鐘鼓有樓。”尹龍在《重修泰山頂廟記》中還記載:“維我列聖,每遇登極,必遣廷臣以祀方嶽(泰山),又時命中貴有事于祠(昭真祠)。”泰安市博物館文博副研究員溫兆金介紹,尹龍記載中的前者屬于國家祭祀,後者則屬于皇家祭祀,這也是現存最早皇家祭祀碧霞元君的史料。

“現存最早的禦祭元君文是弘治朝明孝宗所作:‘維弘治十六年(1503年)歲次癸亥正月朔初一日己巳,皇帝遣禦馬監太監苗逵,緻祭于碧霞元君曰:懿德含弘,仁慈廣霈,佑蒼生于壽域,鼓群品以沾依。茲因眇躬,偶爽調攝,敬祈聖力,永佑康甯。特以香帛,用伸告祭,益彰靈應,福佑家邦。謹告。’”溫兆金說,明代馬一龍《東封紀略》載:“章聖太後正德間(1506——1521年)方遣一武臣進香(祀碧霞元君),而天下自是盛行。”而嘉靖(1522——1566年)時皇太後也以皇帝無子為由,派外戚到泰山祭祀元君,祈神“默運化機,俾子孫發育,早錫元良”。

據了解,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由于皇家的參與,影響日趨擴大,也帶動了民間信士的廣泛參與。明王世貞在《遊泰山記》中寫道:“餘自戊午己未間(1558年、1559年),有事于泰山者三而其稍可紀者第二遊也。其初為正月晦……三鼓起,啟堂之北扉而望,若曳匹練者,自山址上至絕頂,又似聚螢數百斛囊中,光熠耀不定。問之,乃以玆時士女禮元君燈,魚貫而上者也。其頌祝亦隐隐可聽雲……”可以看出當時碧霞元君信仰的興盛。

“四月十八”清廷遣官祭祀元君

據《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初十日壬寅,上至泰安州,日方午,登岱……日晡,登頂,于昭真宮(即碧霞祠)天仙殿行禮。”“十一日……早,上率從官于天仙殿行禮,即書‘坤元葉德’四大字,懸額殿中。”匾題“坤元葉德”意思是輔佐山嶽神靈同治天下,将其視為泰山的輔佐之神加以寵祀。康熙敕編的《禦定月令輯要》中還将“四月十八”定為“碧霞元君誕”。

溫兆金介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正式确立了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派遣大臣到泰山祭祀元君的禮儀制度。遣使緻祭泰山神與碧霞元君,本是明朝禮制,清代立國後,隻延續了山嶽遣祭。《清朝通志》卷三七《禮略二·山川》記載:“嶽鎮海渎所在地方,有司歲以春秋仲月诹日緻祭,祭東嶽泰山于山東泰安州。”記載中沒有提及元君,後來乾隆帝以“四月遣祭”的形式恢複此禮制。《岱覽·卷九·分覽一·岱頂中》記載:“自乾隆二十四年以來,每遇四月十八日,遣内大臣赍香帛進谒以為常。禦賜彜器爐鼎瓶琖,多晶玉金磁之寶。”

嘉慶皇帝親政後,對“遣祭”制度進行了改革,據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卷七載:“太山碧霞元君廟,舊時派禦前侍衛,或乾清門侍衛前往進香,後頗有騷擾驿站者。嘉慶六年後,惟派内務府司員一人,赍香供至山東省城,交巡撫祇領。司員即日出城。四月十四日,或巡撫或司道一員,赍送太山。十六日到山,十八日行禮。”

溫兆金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正式确立了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遣使至泰山祭祀元君的禮儀制度,一直延續到宣統二年(1910年),次年因山東突發疾疫,由山東巡撫孫寶琦奏請,延期舉行。當年秋季,武昌革命爆發,不久清室遜國,遣使祭祀元君的禮制也就退出了曆史舞台。”

晚晴香社成民間信仰主要形式

在泰安市區靈應宮内,刻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銘文記載:“大清國山東東昌府(今聊城市)茌平縣南關七聖堂香社赴泰郡朝山進香,率衆敬谒靈應宮天仙聖母殿下。乞保四時之平安,降無窮之福澤。均感聖德,為此熏沐敬謹立石。”刻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大殿後牆的《掖縣信士張毓春等題名碑》記載:“泰山聖母,位五嶽而獨尊,處處鹹堆聖德……地無判遠近,莫不争先恐後,高登二九之盤;人無分老幼,共表敬信之虔”。溫兆金說,這類石刻排滿大殿後牆,是研究中國北方清代民間信仰的可靠資料。

在岱廟遙參廳内,立于鹹豐九年(1859年)的《泰邑合山會姓氏碑志序》記載:“而遙參亭碧霞元君殿,實即泰山第一行宮也,以故每歲之春,朝山進香者遐迩輻辏吧,士女雲集,佛号鐘聲亘數月而不絕,非盡好為多事也,亦特藉此香煙寶禡,以伸其事神之虔,向善之誠耳。邑東舊有合山會,在社者不下數千家,曆年春季,齊赴來城設壇建醮,以答神庥。行之既久,入社者亦日益衆。己未歲,衆善信欲将諸姓氏勒諸石,以示不忘。是舉也,不惟見衆善信之樂善,有同心足結未來之善緣,實能使後之睹斯碑者,油然而動其善念、發其善心,是亦勸善之一助雲爾。”

“泰山上這種關于香會進香的石碑有很多,紅門宮小碑林就大都是香社碑,其中一塊立于清光緒十九年(1983年)的《合山會記碑》碑文中有‘茲郡城東諸地方,理念結社,備物禮神,凡村莊人數,已于遙參亭立碑題名矣,今又詳記于此,以示将來’的記載,其中提到的遙參亭立碑應該就是《泰邑合山會姓氏碑志序》。”溫兆金介紹,香社碑的存在揭示了民間信仰碧霞元君的形式,這種香社,一般由一個村幾百人組成,或是若幹鄉數千人組成,一同來泰山朝拜祭祀碧霞元君,也是民間維護社會穩定的力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