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産中心地帶,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對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的生态環境保護和利用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在2019年10月,西南林業大學聯合多部門,共同對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開展了為期2年的野外綜合科學考察工作。
這次野外綜合科學考察工作曆時兩年,西南林業大學組織了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中科院昆明動物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單位46名專家,劃分了11個專題對公園内的植物、植被、動物等進行系統考察,其中苔藓、地衣和真菌是該區域的首次科考。考察發現,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的體現,很多對環境敏感的苔藓和地衣都能在這裡看到。
西南林業大學地理與生态旅遊學院副院長 鞏合德:“長松蘿是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典型的地衣,它的長度可以達到100厘米,它也是滇金絲猴最喜歡吃的食物,也是空氣天然的監測器,隻有空氣純淨的地方才會生長,這也說明這裡的環境保護得非常好。”
野外綜合科學考察期間,設置紅外相機102台,拍攝照片4000多張,采集标本2000多份。通過紅外相機捕捉到黑熊、毛冠鹿、岩羊等36種野生動物,除此外,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擁有的珍稀魚類中甸葉須魚,也在這次考察中找到了活體标本。
西南林業大學地理與生态旅遊學院副院長 鞏合德:“這種魚面臨的威脅就是外來物種的入侵對這個種類生存是一種威脅,這次我們采集到這個标本,說明這種魚在這個區域還是廣泛存在的,在2012年有科學家調研大概是有7300尾。”
此外,這次野外綜合科學考察工作還發現疑似新物種4種,其中植物1種,獸類1種,真菌2種。
西南林業大學地理與生态旅遊學院副院長 鞏合德:“應該說在世界上都沒有發布過,屬于世界的新物種,我覺得這是具有曆史意義或者是時代意義的,之後還需要有待科學家進一步驗證考核以後再對外發布。”
65333333記者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