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多義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随便拿出一本漢語字典,在每個單字下都有好多解釋,這就是一詞多義。單字下面往往會附很多詞條,這些詞條包含所解釋的這個單字,同時,詞條的字數也在兩個字或兩個字以上,也就是複音詞。
比如“當”字,有如下解釋:
①<動詞>對着;面對。《木蘭詩》“~窗理雲鬃,對鏡貼花黃。”
②<動詞>在;處在。《石鐘山記》:“有大石~中流。”
③<介詞>在;在……時候(地方)。《蘭亭集序》:“~其欣于所遇,晢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④<動詞>擔當;擔任。《陳情表》:“猥以微賤,~侍東宮。”
⑤<動詞>承擔;承受。《窦娥冤》:“念窦娥葫蘆提~罪愆。”⑥<動詞>忍受。《水浒傳》:“四下裡無半點去彩,其實那熱不可~。”
⑦<動詞>執掌;主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指南錄>後序》:“北邀~國者相見。”
⑧<形詞>相當;對等。司馬遷《報任安書》:“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
⑨<動詞>判決;判罪。《史記•李将軍列傳》:“吏~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贖為庶人。”
⑩<動詞>抵敵;抵擋。《赤壁之戰》:“非劉豫州莫可以~操者。”
⑾<動詞>遮擋;遮蔽。《項脊軒志》“垣牆周庭,以~南日。”
⑿<副詞>應當;應該。《陳情表》:“臣生~隕首,死~結草。”
⒀<副詞>會;将會。《孔雀東南飛》:“卿~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我們在說話或寫作時運用的是複音詞,而不是單個的漢字,雖然複音詞也有時也不止一個義項,但相比單音節詞的意向就少了很多,加上上下文環境就又可以有效避免一詞多義現象,而由于文言文以單音節字為主的特點就注定了一詞多義現象的普遍性。
在某個字最初形成的時候,作為音義的結合體,它的意思應該是單一的,固定的。但是随着時間的變化,這個字會承擔更多的義項,文言文語言書寫的精簡慣性決定了單音節詞的義項不斷增加。另外尤為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也會造成詞性的不同,這就是詞類活用了,這下面再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