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16:52:31

在我們身邊,有多少人為了給孩子好的教育環境,拼命要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裡落腳。

工作、買房,哪怕天天加班,哪怕焦慮煩躁,也不願意離開。

因為這些大城市裡有頂尖的學校、師資,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

有一個媽媽米線卻不這麼想。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

她從河南老家到北京工作16年,在房地産廣告公司工作了12年,有房有車有朋友,但是卻長期處于焦慮狀态。

為不停提交的工作方案焦慮,為不停加班焦慮,為北京的霧霾天焦慮。

當媽後,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對孩子沒有耐心而焦慮。

為了離開這些讓人焦慮的環境,過真正的生活,為了能不吼不罵孩子,給孩子一個平和的家庭教育環境,2016年,她跟老公做了一個大膽的選擇。

他們的選擇是什麼?

幾年過去了,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後悔了嗎?

以下為米線的分享。

三口之家小檔案:

豆豆爸 牛模王 模型制作師

豆豆媽 米線 全職媽媽

兒子 豆豆 6歲

坐标 海南澄邁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2

大學畢業

在北京一線地産廣告公司工作

天天加班

一連幾個月沒看過日落

我1975年出生在河南的一個五線小城市,從小喜歡畫畫、音樂。

高考考上了河南鄭州輕工業學院的裝潢設計專業,就是現在的視覺傳達專業。

高中的時候,我就對北京很向往。

在我的認知裡,北京有數不清的書店、博物館、美術館,可以看展覽、話劇、音樂會。

滿足了我對藝術文化大都市一切的渴望。

大學畢業後我不顧家人的反對義無反顧地奔向了北京。

找到了一份地産廣告公司的設計工作。

這是一個看上去光鮮亮麗的職業。

我剛畢業那幾年,北京的房地産正處于逐年攀升的階段。

除了國際的4A廣告公司,最牛的就是地産廣告公司了,活特别多。

雖然收入相對比較高,但是壓力很大。

在這裡,加班就是常态。

有時通宵做了方案之後,白天還要繼續去跟客戶做提案,直到把提案做完才能喘口氣。

還有的時候,通宵加班完了之後接着出差兩三天,才能回家。

并且,客戶說幾點給方案就得幾點給。

哪怕深夜十點客戶說不行,我們就要重新做,一直到客戶滿意才行。

一晚上出一大套的設計方案都是家常便飯。

為了競标成功經常通宵連軸轉。

最誇張的時候一連幾個月下班時都是披星戴月,沒有看到過日落。

我覺得,那個時候的地産行業是一種很畸形的工作狀态。

特别特别累,太讓人崩潰了。

每次特别累的時候心裡就一直想:

“我要辭職,我要辭職。”

很多人就是通過辭職解脫一段時間,可以緩口氣。

然後繼續找下一家公司,再繼續這種狀态,周而複始。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3

聽到可愛的孩子叫“媽媽”

我看着手頭正在趕的方案

有一種被撕扯的感覺

就這樣,我一直在這種疲憊煩躁的狀态裡内耗。

直到我懷孕生娃。

孩子出生後休完産假,我又開始進入工作狀态。

這個時候發現,整個人有一種被撕扯的感覺。

當了媽,不自覺地想有更多時間陪孩子。

但現實依然是做不完的設計、提案,熬夜加班。

因為孩子小,公司也同意把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

但是當我真的把工作帶回家,發現人變得非常焦躁和不安。

既沒辦法全心投入工作,也不能心平氣和地生活。

有時候孩子哭鬧沒法工作,有時候是看到可愛的娃又很想多陪陪他。

“哎呀,寶貝會叫媽媽了。”

可是這個時候心裡又惦記着趕緊把工作完成,就處于這樣一種極度難受的撕裂中。

這時,我的内心響起一個很強烈的聲音:

我想陪伴孩子成長,我想換個活法。

如果我每天很累很糾結,總是很煩躁,對孩子發脾氣,吼他罵他,我努力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我當媽的意義是什麼?

我的腦海裡經常有這樣一幅場景:

在清晨悠閑地遛狗,在午後去公園欣賞樹木花草,在夕陽下和朋友在戶外聊天。

雖然這些都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活。

可是現在的我們卻沒有辦法停下匆匆的腳步,享受最簡單的快樂。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

那個時候北京的空氣不太好,整天霧霾。

我本身對糟糕的空氣會有比較明顯的生理反應,不舒服。

就覺得自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每天都在這樣污染的環境裡生活而不自知。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4

我說,我想換種活法!

孩子爸說,不如我們換一個城市生活?

有一天,我鄭重地跟豆豆爸溝通了我的想法。

他問我,那我們不如換一個城市生活試試?

人生不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嗎?

年輕時我們體驗了大城市的生活,到了四十多歲我們可以試試體驗另外一種慢生活。

其實豆豆爸說這話,我一點都不驚訝。

我們平常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也有過這方面的表露。

當我們真正面對這件事,才發現原來我們是如此心照不宣。

豆豆爸是個理工男,職業是模型制作師,屬于比較自由的職業狀态。

他說,離開北京我也一樣可以工作,我比較在意你的狀态。

如果你不開心,家庭氛圍也不會好。

即使在北京孩子可能享受了相對來說比較好的教育資源。

但長遠來看,這對孩子來說并不好。

我們達成了共識:

我們首先在意的是身為父母,自己的精神是不是放松、愉悅、開心,這對全家來說很重要。

我們要的是一個美好的家庭氛圍,我們相信好的家庭教育是第一的,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未來幸福的基石。

但說實在的,活了大半輩子,還有孩子。

重新換一個城市生活,這是多大一件事啊!

我們讨論了很多很多次。

那段時間,幾乎每天晚上孩子睡着以後,我們倆就開始聊這個問題:

去哪個城市呢?

我們離開北京後,會怎麼樣呢?

到了新環境,不适應或者跟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怎麼辦?

豆豆爸怎麼重新開展業務?

我們想的都是這些關于未來生活的具體問題。

至于别人會不會說我們“是不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這類問題并不在我倆的擔心之中。

因為我倆都不太在乎别人怎麼說。

我和豆豆爸都熱愛生活,愛旅行愛音樂,都喜歡大海,就想去海南生活。

剛好,豆豆爸之前曾經在海南參與過一些水下打撈的相關工作,對海南有一些了解。

我們就把大目标定在了海南。

然後開始選擇具體城市,到底是在海南的北邊還是南邊?

是三亞還是海口,還是其他地方?

因為考慮到孩子教育問題和醫療條件,我們确定要在離海口近點的地方生活。

綜合考慮後我們選擇了距離海口20分鐘車程的澄邁縣。

當時海口的房價相對來說有點高,澄邁的房價相對來說低一些。

另外澄邁離海口特别近,就像是海口的後花園一樣。

住在澄邁,也能方便享受到海口的很多資源。

比如孩子的教育,醫療,還有一些工作機會等。

我們也沒有提前給豆豆找幼兒園,也沒有考慮過飲食是不是會适應。

我覺得,當我們下定決心要做這件事,這些問題都會有解決辦法的。

當時我們最大的擔心是:

豆豆爸可能會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接不到活,我們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

那些晚上,我們一起興奮地暢想美好的生活。

聊到會遇到的困難,我們就互相打氣。

就這樣,在反複讨論和憧憬中,我們離開北京的工程開始執行起來。

這真的是我們理性決定的結果,并不是頭腦一時發熱的沖動之舉。

我們兩個人都很獨立。

大學畢業後自己來北京闖蕩,憑着個人努力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工作,買了房,安定下來。

所以我們覺得換一個城市生活也是我們自己的事。

我們隻是在決定後才告訴了父母。

我的父母知道後特别震驚:

你們在北京不是挺好的嗎?

怎麼就非要去海南重新開始呢?

他們非常不理解我們怎麼會做出這麼大的一個決定。

但是,我覺得,我們自己的生活還是要我們自己決定。

聽從我們内心的聲音,自己走下去。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5

在一個炎熱的夏季跟北京再見

住進了縣城的聯排别墅

在澄邁買房的時候,我們對房子有很清晰的想法和需求:

一要有院子;

二在空間上,要有豆爸工作的區域。

結婚前,我在北京有一個頂樓複式小房子,後來賣了400多萬。

在澄邁買了一套200多萬的三層聯排别墅。

兩點需求都滿足了。

在北京工作了16年後,2016年7月,夏季炎熱的一天,我們正式跟熟悉又陌生的北京說再見了。

我還記得,我們打包的行李堆滿了小院子,像一座座小山似的。

打包的時候,我并沒有感覺失落或者不舍。

反而有一種重新梳理自己生活的新鮮感,有一種對新生活的強烈向往。

到澄邁後,我們在聯排别墅的門口做了花架,漂亮的三角梅爬滿了花架,院子裡也種滿了植物,很美。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6

這是跟了我十幾年的妞妞,每天早上帶她遛彎讓我特别幸福

我最愛的是,這裡有追逐不完的海邊日落,有湛藍的天空,行走得很快的雲朵,有認識不完的熱帶植物。

我們可以在大自然裡聽着鳥叫睡到自然醒,一切都是值得期待的。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7

學滑翔傘,海邊能玩的項目太多了

當然,肯定還是有不适應的地方的。

之前一直在北京這種大都市生活,澄邁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後。

比如這裡老城鎮的菜市場,很髒很亂,醫院很小很破,馬路也不寬敞幹淨。

有時候會覺得有些魔幻,還能在大街上看到牛群在車流中穿行......

我們遷過來的人都喜歡去海邊。

有時候海邊真的挺髒的,我們就打政府電話投訴。

結果呢,政府清理起來也很慢。

不過後來我也發現,想逛街享受城市生活可以去海口,想買菜可以去鄉下買當地人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另有一種風味。

海南這邊的飲食比較清淡,我們都很喜歡。

當地人都非常淳樸,友好。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8

遛狗、瑜伽、陪娃、讀書

過上了夢想的生活

我們周圍都是年齡相仿的有娃家庭。

孩子們經常一起玩,我們就經常一起帶娃活動,自然而然成為了朋友。

這邊有一個現代化很高的軟件園。

裡面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學校,有很多陪讀媽媽,我們經常一起聊天。

我還有一起練瑜伽的朋友,總之,很快我就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我們搬到這邊以後,主要的困難就是豆豆爸的新業務開展。

他确實閑了很久,沒有接到什麼活。

但他是手藝人,沒有客戶,他也天天在工作間搗鼓自己的模型。

好在我們慢慢跟周圍人熟悉之後,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

慢慢獲得了一些新的業務機會。

在北京的時候,我們高峰月收入能有20萬左右。

搬過來後,北京賣的房子還有一些餘錢,再加上豆豆爸的收入,我們基本的生活沒有問題。

這裡的物價水平并不算低,基本上跟北京差不多,但是我們幾乎都是在家吃,外出就餐比較少。

我很愛現在的生活節奏。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9

我愛有花有畫的生活

早上起來遛狗,然後做早飯。

吃完早飯,送孩子去幼兒園。

我去練瑜伽,或者學鋼琴。

每周參加媽媽們組織的讀書會,跟鄰居聚餐燒烤,有時候跟朋友去喝咖啡。

下午接完孩子後,陪他讀書、學習、運動或者去上畫畫課、網球課。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0

天天在大海裡的孩子

平時我們會帶着孩子和狗去離家10分鐘的海邊玩耍。

豆豆同學4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海裡玩槳闆,曬得黑黑的,看起來很陽光。

周末的時候我們也會去海邊露營,去瓊中的村落和熱帶雨林裡面玩耍。

我們特别希望孩子能更多接觸大自然。

現在我們全家每個人的狀态都很放松,享受現在的生活。

我的父母也接受了這件事,過來跟我們一起住。

有時候想想,我好像真的過上了以前腦海中的生活。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1

孩子怎麼樣了呢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你為了孩子教育跑到海南,現在孩子怎麼樣了呢?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2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3

豆豆喜歡用畫表達自己的情緒

豆豆今年9月就要上小學了。

他在這裡過得很開心,是一個性格開朗友善,特别有想法的孩子。

喜歡畫畫,還喜歡跟爸爸一起做手工,爸爸的工作間裡有各種工具。

他每天都能看到爸爸在幹什麼,跟爸爸一起創作作品。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4

跟着爸爸做木工

不了解海南的人可能會覺得海南的教育落後。

事實上,現在北京、上海很多名校都在這邊有附屬學校。

像北大附小海口學校、北外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

這些學校環境很好,理念也很先進。

周圍有很多來這裡上學的外地家庭,北京的、河北的、河南的、山西的等等,一般都是媽媽來陪讀。

我認識的陪讀媽媽都是特别愛學習,對生活有追求的人。

我觀察,這裡跟北京的差距主要是人文環境。

比如各種畫展、音樂會、博物館,這是在海南無法享受到的。

好在現在海口也有了會展中心、音樂廳、博物館。

還在建設更多的文化活動場所,我相信會越來越豐富的。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5

豆豆在幼兒園

我們目前最大的支出就是孩子的教育費用了。

我們上的是北大附屬幼兒園,一年學費5萬。

學校的環境相對寬松,老師也很尊重孩子,孩子每天很開心。

還有一部分支出是興趣班。

像豆豆的畫畫班一年要大概八九千塊錢,一個星期兩節課。

網球課一節課也要200多塊錢。

這些年,也經常看到很多來到海南的家長覺得這裡的教育不行,又帶着孩子離開。

我們是挺堅定的。我覺得教育是一輩子的事。

很多家長所謂的不行是知識層面不如大城市,但是我看到有很多孩子在這裡學得也很好。

現在很多父母都活得很緊張,孩子不優秀怎麼辦?

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

我覺得,在孩子小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給他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我對孩子沒有太高要求。

希望他健康快樂,将來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且為之努力就可以了。

能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有美好的心靈和豐富的靈魂,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至于将來他能拿到什麼學曆并不是我最關心的。

我想,還是會生活更重要。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6

這裡的雲彩特别适合發呆

我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到中年,想做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如學鋼琴、畫畫、瑜伽,時間對我來說是真的不夠用。

這個年齡,擁有自由對于我來說非常重要。

我和豆豆爸也注冊了一個公司。

豆豆上小學以後,我可能也會幫忙做一些公司的事情。

我很愛現在的生活狀态,是我們一家人一起創造快樂和幸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豆豆爸爸說,他的夢想是造一艘船帶我們環遊世界。

我好期待這一天。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7

寫在後面:

米線身材嬌小,但是嗓門很大,性格豪放狂野,不拘一格。生命力很強。

跟很多人選擇蜂擁向北上廣的路線不同,人到中年的米線選擇了一條逆行的道路。

她主動選擇改變人生,之所以毫無畏懼,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幸福。

她知道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麼樣的,選擇一條适合自己情況的道路并堅定地走下去。

哪怕跟大多數人都不同,哪怕有很多質疑。

我覺得,這是她在看清了更多生活的真相後作出的選擇。

年輕的時候,覺得幸福的生活在大城市。

人到中年為人父母後,終于明白幸福是有相對的自由,會生活,心裡有愛,多跟家人在一起。

我們也許不能都像米線這樣實現遷居自由。

但我們也許能想一想,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是什麼樣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能做到哪些。

畢竟,實現幸福的道路不止一條。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8

住公寓的人的孩子如何上學(我47歲6歲娃媽)19

來源:童書媽媽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書評論人、TEDkids智庫專家、中國營地聯盟理事,親自下場看了5000 孩子作文的閱讀寫作教育者,緻力于用順應天性的閱讀法與寫作法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享受寫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愛寫作》(即将出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