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樹是古老的樹種,雖然詩經不見記載,但同期屈原有力作《招魂》。
“臯蘭被徑兮,斯路漸。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那蘭草長在道路邊,淹沒了路徑呀。那清澈的江水邊,是連綿的楓樹,那一望無際是江風與千裡原野,回來吧,那已經飄遠的魂魄。
秋天漸漸變紅的楓葉
有過長江邊上體驗的人,自然會動容那江天水闊,野草楓樹的茂盛與蒼茫。涼風一起,楓葉飛舞,江草倒伏,如歌如訴。而楓樹更為高大,可高大20米,其葉和風,故名風樹,是水邊的搖曳的山巒。
而楓樹之青紅俊美,倒映在長流波濤裡,半江瑟瑟半江紅,晴日如霞,雨日如血。
這是楓樹詩最早的也最美的紅,被悲怆的屈原一筆點染成悲恸與相思。
楓樹與水結下了詩緣。
獨家:獨家:江西廬山晴好天氣,紅葉雲海共迎客
屈原之所以有出神入化的魄力詩章,得力于他從小的博文廣記,又曾經被楚懷王任命成高官,其中祭祀是職務的所屬,而屈原的自信來源于此,以誠摯和相信,賦予萬物有靈。
所以“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江楓俱有魂魄,如同斯人本身。
那麼屈原懷念悲傷悲恸的是誰呢?是那個聽信讒言将他流放的楚懷王。楚懷王雖然昏聩多疑,但畢竟是一國之主,百姓的現實信仰之所系。然而他被秦國設計扣押,并死在了秦國。百姓聞之,莫不傷悼,何況和楚懷王有君臣之誼,且曾經對他抱着振興楚國期望的屈原。
所以屈原之傷,每句都有内在的魂魄。連那江水楓樹,都寥廓悲傷。
古代,楓樹是長江中下遊常見的樹種,楓樹或生于叢林,或在水岸,但因屈原,成就了特殊的自然人文風景。
魏晉時的阮籍,以狂著稱,但是骨子裡緻敬的是屈原。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臯蘭被路徑,青骊逝骎骎。”魏晉阮籍詠懷。
他雖然沒有屈原那樣的悲憤,但是楓樹江水,無一不是表達的他有屈原一樣高潔的品質。之所以不判定他抄襲,是因為他承前啟後,承載了楓樹和水的美。
南北朝陳朝大臣江總,是唐朝李商隐推崇的人,李商隐曾經将杜牧比做江總,文武全才。
他有一首詩:
“蘆花霜外白,楓葉水前丹。
翔鷗方怯凍,落雁不勝彈。”
就是正式将秋天的楓葉和水,如畫一樣推到了人們的眼前,這幾句詩特别耐讀,因為是雙照。因為蘆花之白,霜前就白,有霜更白,楓葉之紅,無水本紅,照水成雙。
紅楓臨水之美,已經成為了審美的景觀。
到了唐朝,自然和人工都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朝張繼《楓橋夜泊》
這首詩讀之不盡,我們今天隻談這中間的楓,就已經是人工造景。有人說你為什麼這麼肯定?首先楓橋是有橋有楓,唐朝驿路,是要求植樹,以養護路基和路面,成為政令和法律。那麼人工橋兩岸更不會例外。這楓樹或是原生,或有補種,但已經是為道路橋梁做養護和美化。
江楓成為一景,是自然和人文的合作。楓樹水邊雙影,已經絕佳,而張繼是夜半漁火之下的楓樹倒影,水中沉沉暗紅,水上點點漁燈,其潋滟之色,如同心水,這真是絕代憂愁。
被李商隐稱為江總的杜牧,亦有楓橋好詩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城暮色遙。
唯有别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杜牧《懷吳中馮秀才》
這首詩,一是自然化用屈原芳草江楓的古意,來表達對馮秀才的傾慕。
二是,楓樹與水與橋,已經是絕佳景色,他又鋪染上黃昏細雨。更加朦胧清冷。将楓樹與水的審美擴展到更多更細膩的地方。
三,杜牧是真喜歡楓樹。水中林中都愛。“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但是唐朝寫楓樹和水最感人的不是這些詩壇大家,卻是一女子魚玄機。
“楓葉千枝複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唐朝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
真性情向來打動人,魚玄機雖然是一女子,但其情真,其辭切,雖然對的是半天然的唐朝江楓,但她的深情與懇切是繞過了曆代詩人學習屈原的那種隔,直追屈原本心本情。
那千枝萬枝的楓葉,長滿了江頭,掩映着橋,我從楓葉叢中向你揮手,看見黃昏的帆船終于開走。我思念你就像腳下這濤濤江水,它們帶着楓樹的紅,日夜流向你,沒有停歇!
魚玄機說了自己的真心情,也說出了屈原的本意,楓樹就是相思樹,無限流水照丹心。
所以南唐後主李煜有: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長相思》
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中間有煙水寒的句子。楓葉臨水,才相思有寄啊!
在唐朝深宮的宮女,紅葉提詩,借流水飄到宮外,或這紅葉未必是指丹楓,但就這一意境,已經是對楓葉與水的緻敬了。
于是秋天,因為無限楓紅,更明化成相思季。那些紅葉,無論在枝在地在水,都是片片相思,或飛舞,或搖曳,或從流飄蕩。
而水邊的楓樹更是以水為紙,寫就情書。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