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開幕的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曙光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曆軍從産業角度暢談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
雷軍表示,當前中國科技領域最重要的事是吸納全球最優質的人才,營造創新氛圍的核心是容忍失敗。楊元慶分析,疫情加速了全球産業鍊的重塑,也加速了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進程。曆軍觀察到,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普遍偏小、偏弱、目标單一,因此需要加強團結,形成産業聚集,使産業鍊、供應鍊強大起來。
5月20日,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開幕。(馬嘉璐 攝)
1 雷軍:吸納全球最優質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
4年前,我們在實驗室裡開始構建第一代智能工廠。當時提出的思路是,能不能在消費電子生産領域裡做到完全無人生産?因為在北京、天津這樣的城市裡,未來勞動力會逐步減少,而且制造成本會逐步增加。在這樣大環境裡,我們希望用科技方式來幫助改善制造。
去年年初,小米的第一代智能工廠正式落成,完全實現了黑燈生産。這個工廠裡,除了幾個别的設備以外,其他設備全部是自研的,國産化程度非常高。這個工廠最開始就生産小米最高端的手機,比如折疊屏手機。
我個人覺得,吸納全球最優質的人才是今天中國科技領域裡面最重要的事情,同時在科技創新過程中要更好地營造創新的氛圍。創新氛圍的核心其實就是包容和容忍失敗,因為創新就是做别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或者别人做過沒有成功的事情,其實這樣的事情有巨大的風險。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智能制造已經遠遠走在前面,京津冀隻有協同發展、有效協同布局,才有機會在未來智能制造裡面迎頭趕上。
2 楊元慶:疫情加速了全球産業鍊重塑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鍊産生了深刻沖擊,加速了全球産業鍊的重塑。從最近全球性芯片短缺所帶來的汽車、手機等行業産能下滑,到最近馬來西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疫情加劇所帶來出口衰退,疫情讓原來高效運轉了幾十年的國際産業分工體系突然掉鍊。各國都意識到了供應鍊、産業鍊安全的重要性,開始重新審視實體制造業的定位以及策略。
另一方面,疫情也加速了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進程。在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5G、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的推動下,從居家辦公、遠程學習、在線遊戲再到智能制造和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各種新技術、新業态蓬勃發展,不僅在疫情中彰顯出化危為機、逆勢增長的創新力量,而且帶動了傳統行業提質增效,以及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變革。
可以說,這場疫情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唯有制造業強大才能助力國家穿越複雜多變的經濟格局和産業周期。
3 曆軍: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需要團結
曙光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曆軍。
業界有一個普遍的共識,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應用場景上是國際領先的,但在基礎計算技術如芯片、操作系統等,都存在短闆,可能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用10年甚至更長時間來徹底擺脫今天這樣的局面。
從世界的視野來看,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普遍偏小、偏弱、目标單一,到今天還很難形成巨無霸企業。既然小、既然弱,就需要把這些企業團結起來,形成産業聚集,使産業鍊、供應鍊強大起來,最終完全有機會走向世界巅峰。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随着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中國的數據中心耗電量在2018年已經占到全社會耗電量的2.35%,到2025年預計有可能會占到5%,對能耗的需求正在非常快速地增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數十家企業和幾個研究所共同開發了用于大幅度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的浸沒式液體相變冷卻技術。将計算機芯片浸泡在一種特殊液體裡,通過相變的方式以極高的效率把沸熱帶走,這既對芯片性能有所提高,同時降低了30%左右的能耗,一年能夠節省450億度電。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國人獨創的技術,這個技術創新正是在多方協同下達成的。
南都記者馬嘉璐 發自天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