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無數的精彩細節中,有一段及其經典的橋段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詳,那就是王朗和諸葛亮兩人在陣前的好一陣對罵。
《三十六計》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又言"大淩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這兩句話,大抵是适合用來描述羅貫中所作的"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朝"一回中,諸葛亮與王朗那場陣前罵戰的。
蜀魏對決,王朗主動要求出陣,并放下話來:“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隻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後面我們當然知道,這是曆史上著名被打臉的例子。但如果第一次看《三國演義》,看到王朗的一席話,往往會感覺他的話好有道理啊。
王朗說:“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曆史就是這樣的啊。就連帝王家認可的五德學說裡,也同意朝代更替是很正常的事。
王朗又說:“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争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号于壽春,袁紹稱雄于邺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
這一段排比十分有氣勢,而且有理有據。當時天下大亂,群雄紛起,曹操在其中的确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曹操晚年才敢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段話是無可反駁的。
王朗又說:“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将千員。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這又是大實話,曹魏實力對比,确實魏強蜀弱,時間一長,如果魏國不大亂,必定是魏勝蜀敗。
可見王朗是做了充分準備的,所以他才胸有成竹,敢說:“隻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第一次看到王朗的對話,能想到諸葛亮如何回答嗎?
隻怕一時語結,說不上話來,這樣一來就真的拱手而降,不戰自退了。或者退師之後,回到營帳中,才想起一句可以将對方噎死的話,隻懊惱自己當時為什麼沒想起來。
2.
諸葛亮給予了完美的反擊。
“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
諸葛亮馬上抓住了王朗的命門:他是漢臣。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
王朗啊,你身為漢臣,當為漢室效力,怎麼可以助纣為虐?幫着曹家奪漢家的江山?
諸葛亮避而不談曹操對漢室的貢獻,沒有把苗頭對準曹操,而是緊緊抓住王朗漢臣的身份,大加鞭撻:“汝即日将歸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于馬下。”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能夠迅速組織語言,然後将王朗罵死呢?
3.
曾經有一篇獲國際大獎的文案,标題叫《我害怕閱讀的人》。
閱讀的人有什麼可怕的?
“因為閱讀的人具有看穿一切的眼睛,任何的掩飾、虛假在他的面前都無所遁形。”
在閱讀的人面前,沒有人可掩飾蒼白的頭腦。
高曉松在節目裡曾經說過一句話:笨是隐瞞不了的。
在生活中,你很容易發現那些高閱讀的人,他們偏于安靜,不經常發言,但一旦發言,就能直擊重點。他們更新知識快,從來不會在社會上落伍。他們能玩能工作,工作時專注,玩耍起盡興。
跟這樣的人競争,能不害怕?
閱讀的人還有什麼可怕。
“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後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
是的,一個人的談行舉止,隐藏着他讀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
讀遍曆史,熟知帝王将相的人,不會輕易被權力折服。
熟知天文,通曉地理的人,不會被奇怪的現象所迷惑。
讀過馬克·吐溫的人,會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幽默,什麼是低級趣味。
讀過柏拉圖的人,會懂得什麼才是人生的完善。
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人,會懂得珍惜擁有。
讀過《老人與海》,會懂得男人怎樣才算堅強……
閱讀的人,不會害怕孤獨,不會滿足現狀。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他人的一生。
閱讀,是讓一個凡人呈現王者光輝最簡單最善良最徹底的方式。
諸葛亮,就是這樣恐怖的閱讀者。
4.
諸葛亮出山的時間很晚,他直到二十七歲那年才等到了三顧茅廬的劉備。
那一年,三國的兩大重頭戲已經結束了,董卓亂完京了,官渡之戰也結束了,北方都統一了。接下來,好像隻有官子可下了。
這時候出山,是不是太遲了呢?
永遠不遲!
對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來說,任何時候出山都是正确的時機。
隆中對策、赤壁之戰、定鼎荊益、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諸葛亮一出山,将原本準備謝幕的一幹人拉回了舞台,讓三國的下半場變成了自己的獨角戲。
原因就是,諸葛亮是一個可怕的讀書人。躬耕南陽的他不僅種田,還博覽群書,跟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組成了讀書互助小組。而他還有自己獨門的讀書方法:孔明披書,每觀于大意。
他擅長從浩瀚的書籍中抓住其中最關鍵的部分,然後吸納進自己的大腦,化為自己的智慧。
這樣的諸葛亮,才能在劉備上門時,捧出隆中對。這樣的諸葛亮才能在東吳舌戰群儒,才能在馬前罵死王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