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城的紅色記憶

長城的紅色記憶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22:54: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朔州12月27日電 題:600“歲”古長城的新生機

作者 楊佩佩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自古以來便是戰略要地,其境内的廣武明長城距今已有600餘年,如今,這段古長城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争鳴,不斷煥發新生機,将成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地段之一。

27日,“弘揚長城精神 傳承愛國情懷”網絡主題活動正在舉行。在山西大地,數千裡長城巍然屹立。山西分布有不同時代的長城,是中國長城分布較多的省份之一,總長度累計3500多公裡,現存較完整的城牆和遺迹有1500多公裡,部分古長城曾遭到較大破壞。

作為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山陰境内的廣武長城,東臨雁門關,西瞰甯武舊城,南通五台勝境,北達雲岡石窟,全長35545米(其中明長城29467米,北齊長城6078米),是國内長城的珍品,極具曆史文化研究和旅遊觀光價值。

在衆多專家學者眼中,廣武明長城是太行山以西最漂亮的一段明代長城。近代以來從未進行過大規模的人工幹預,被長城愛好者譽為“最美野長城”。存世磚包牆體9708米,敵樓16座。經典地标“月亮門”,雖經歲月洗禮,複建重生依然屹立,更顯壯麗。

長城的紅色記憶(600歲古長城的新生機)1

山陰境内的廣武長城,東臨雁門關,西瞰甯武舊城,南通五台勝境,北達雲岡石窟。(資料圖) 韋亮 攝

長城承載着厚重的曆史,遠在春秋、戰國、秦、漢時代,廣武一帶就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場所。春秋時期趙襄子滅代、戰國早期趙武靈王拓邊、戰國末期趙将李牧護邊……這些重大事件都發生在廣武周邊。

特殊的地理形勢,使得廣武成為自古以來的重要兵道和戰場。在這片土地上,史籍記載的大戰争有140多次。劉邦、李廣、衛青、霍去病、拓跋珪、楊繼業……一位位馳騁疆場、浴血奮戰的曆代名将,燦若星河,出沒其中。一條條斑駁古道,見證過昭君出塞的凄婉,也承載過晉商貿易的繁華。

随着長城攻防作用的淡去,廣武長城在曆史的煙塵中矗立成一座民族融合的不朽豐碑。2007年,《廣武傳說》入選山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9年,廣武段長城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随着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這座長城腳下的古城遠離縣城,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村内留守老人居多。當地依托明代古長城等資源發展文旅産業,并把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視為龍頭文旅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長城的紅色記憶(600歲古長城的新生機)2

經典地标“月亮門”。(資料圖) 韋亮 攝

當地文旅發展總體思路是把“塞上廣武三千年,長城兩側是故鄉”作為主題,升格拓展到具有邊塞風情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通過積極争取,山陰縣廣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被列入國家文化公園45個重點項目之一,新廣武-白草口段長城列為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

此前,山陰縣舉行長城文創沙龍·廣武論壇,來自中國長城學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文旅行業機構等百餘名專家學者,圍繞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建言獻策。北京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秘書長楊兆凱認為,鄉村文旅是鄉村振興破題的重要方向,要做好要素供給、政府配套和生态搭建,将廣武長城開發視角從文旅産品向振興模式去轉化。

山陰縣官方表示,将結合鄉村振興把古長城資源盤活,做成可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文旅格局。(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