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朋友問及到半月闆損傷的問題,今就整理一篇關于半月闆損傷的詳解,相信你看完之後,也對自己對狀況也會有個初步了解了。
半月闆,位于膝關節内,是半月形的纖維軟骨闆,在大腿的股骨和小腿的胫骨之間, 起緩沖作用。
每個膝關節内有兩個半月闆,内側半月闆和外側半月闆。半月闆,附着于小腿的胫骨上端,它周圍部分較厚,中央部分較薄。半月闆上表面接觸大腿的股骨端,略凹陷,下表面接觸小腿胫骨端,較平坦,從而加固球形的股骨端與較平坦的胫骨端的穩定性,使膝關節活動自如。半月闆可随着膝關節運動而有一定的移動,伸膝時半月闆向前移動,屈膝時向後移動。
半月闆在膝關節正常生理功能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a.力量緩沖作用,吸收震蕩在不負重時,小腿的胫骨與大腿的股骨不接觸,半月闆襯墊介于兩者之間。在負重時,半月闆承接了約 70% 的壓力,大大降低了小腿骨上端受力,防止大腿小腿骨骼的直接相互摩擦,從而很好的保護了膝關節的軟骨和滑膜。如果将半月闆切除,則小腿的胫骨上端的壓力峰值可上升 2 倍,引起軟骨退變,造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半月闆橫裂時,半月闆的承重功能完全喪失。
b.維持膝關節的穩定,維持運動協調半月闆可以很好的适應膝關節的解剖形态,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可随着小腿一起運動,保持膝關節穩定性,維持膝關節運動協調。
c.潤滑關節作用另外半月闆還有潤滑關節等功能,半月闆可将關節液均勻塗布于關節表面,使關節的摩擦系數大大減小。
正是由于半月闆所起到的穩定載荷作用,它的完整才保證了膝關節長年負重運動而不緻損傷。
半月闆損傷是膝關節常見的損傷性疾病。該病是由于突然的劇烈外力或是慢性損傷所緻的膝關節半月闆撕裂。患者常常在劇烈活動中,(如籃球活動中的劇烈跑、跳、投籃等動作中),突然感到膝關節劇烈疼痛、腫脹,膝關節伸不直等症狀,按壓膝關節内外側疼痛明顯。目前該病診斷主要依靠膝關節 MRI(磁共振)檢查,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膝關節關節鏡微創手術。半月闆損傷若不及時适當治療,很容易引起關節退化,是發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常見原因。
半月闆損傷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
急性半月闆損傷,患者常常會有明确外傷史,通常在劇烈活動中突然損傷(如打球、重體力工作時)。當膝關節突然旋轉或跳起落地時,患者突然間感出現關節劇痛,不能伸直,并迅速出現關節腫脹,此時關節内可能因半月闆撕裂出現積血。
慢性半月闆損傷,患者可能沒有明确的外傷史,患者主要表現為:a.膝關節疼痛,走路時更明顯,坐下或躺下休息時會明顯減輕。
b.膝關節活動時有彈響(關節活動時,會聽到“卡塔聲”),甚至出現關節交鎖(表現為:關節活動時,突然聽到“卡塔聲”後,關節便不能伸直,忍痛揮動幾下小腿,再次聽到“卡塔聲”後,關節又可伸直。)患者關節交鎖可以偶爾發生,也可以頻繁發生。頻發交鎖會影響患者走路、站起或蹲下等膝關節參與的日常活動。
c.患者上、下樓梯時,可出現打軟腿症狀,表現為患膝關節突然無力感(膝關節關節不穩或滑落感)。
d.患者膝關節腫脹可能不明顯,膝關節常用屈伸等日常功能,也可能不受影響。
e.損傷後期,患者可能出現股四頭肌萎縮,肌力減弱,腿變細等表現。
f.患者小腿伸直或下蹲時可出現膝關節疼痛。
g.患者在膝關節周圍按壓,可按到明确的壓痛,位置較局限性,較固定。
劇烈活動所緻的半月闆損傷,由于外力巨大,有時會合併膝關節内其他韌帶結構的斷裂。正是這些關節内韌帶結構的存在,膝關節才能維持穩定,順利的完成屈伸等各項日常活動。當合併有這些韌帶傷時,患者膝關節疼痛會更劇烈、腫脹會更明顯,關節不再穩定,不能屈伸,日常活動嚴重受限,必須就醫治療,若不治療,任其發展,膝關節會像爆裂的汽車輪胎一樣,不能再使用。
半月闆損傷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多見于球類運動員、及重體力勞動者如礦工、搬運工等。
研究數據顯示: 21~30 歲多有明确的外傷史,多由劇烈運動損傷所緻, 31~40 歲年齡段中患者多無明确的外傷史或者有輕微的外傷,多為慢性損傷。男性患者較多,與男性多從事體力及體育運動和意外損傷有關。
如果您認為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正骨傳承網分享正骨手法,傳承和發揚正骨文化,歡迎更多正骨行業的老師及愛好者一起加入,分享、交流、學習!(以上内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其它用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