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曆史上的茲氏、汾州、西河等古稱,均有确切的區劃命名資料。但汾陽一名的來源,按照舊版《汾州府志》及《汾陽縣志》等史料的記載,因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在汾州置汾陽軍,故一般推斷得名汾陽約始于北宋。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汾州升格為府,依廓置汾陽縣。這是準确的汾陽縣名的最早來曆。而為什麼稱為汾陽,卻一筆帶過,好像自然而然本來應該似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汾陽博物館一直将墓志銘的收藏作為專題博物館的首選藏項,通過近多年的努力,所藏墓志銘已蔚為大觀,數量超過一百餘方,成為該館的一大特色。這些墓志不僅是研究書法藝術的重要載體,也是研究地方文化的絕好文獻。通過對這些墓志進行研究,我們驚奇地發現,官稱汾州(或西河)的今汾陽市,在唐代民間早已被稱作汾陽(俗稱?待探讨)。涉及到“汾陽”地名的墓志銘共五塊,現分别摘錄如下:
一、 大唐故宋府君墓志銘并序
君諱胤,字承祖,西河孝義人也……以開元廿二年(公元734年)八月廿三日,葬于汾陽城西南七裡平原……故令伯子令璋、仲子令光等徵石刻記,冀千載而遠知我君葬于此地……
此石方形,長寬均為 40厘米, 盝頂刁蓋, 出土于汾陽城西 。
二、 唐故馬君墓志并序
君諱承宗,扶風人也,起自伯益之後,趙為谏議大夫。翁之胤緒,曆代冠冕,今寄家汾陽人也……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十二月六日,寝疾而殁故裡……以其年十二月十七日葬于汾州城西南七裡萬戶鄉平原新茔,禮也。
三、 唐故李府君墓志并序
府君諱誠昌,望渭州隴西郡人也。皇帝之苗裔,右囗王李陵绶公之後……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卅日歸于私弟,春秋五十有五……夫人徵太原郭氏……三從婦德聲譽汾陽……共崇合附擇兆址于汾陽城西南五裡西河郡萬戶鄉界……
四、 大唐李公墓志銘并序
公諱庭囗,出自黃帝之後,垅石之苗裔。乃囗荒亂,食邑寄居汾川……曾祖、祖已于西河葬之山埠……禮樂之大猷,宗族為之楷模;聰敏忠信,汾陽之大寶……以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壬戌歲正月十六日,寝疾于閨闱,享年七十有四……以廿五日去城五裡于太安鄉,建立茔域……
五、 唐故天水趙夫人墓志銘并序
夫人孝行淑德,九族是愛;六姻傳馨,門籍冠蓋;鐘鼎之盛,煥隆家諜……以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一月遘疾,終于汾陽私弟,享年三十有六……以其年十二月十一日引于郡南五裡西河縣界萬戶鄉洪哲裡所蔔之地。
以上五塊墓志銘都發現或征集于今汾陽城附近,上下時間跨度達118年,郭子儀受封汾陽郡王的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正好涵蓋于内。
另外唐代的遊曆詩中也不乏用汾陽指代汾州的事例。如唐代詩人徐安貞在《奉和聖制答二相出雀鼠谷》詩中寫道:“還望汾陽近,宸遊自窅然。”鼠雀谷在今介休以南,南出鼠雀回望汾州叫“還望汾陽”。二相指張九齡和張銳都是唐玄宗時期的名相。再如岑參在送友人歸太原(今晉源鎮或意指太原盆地)時寫下了“卻投晉山老,愁看汾陽花”的詩句,這句詩想象了友人落榜回家路上的凄苦心情,唐代北上太原的古道是蒲州—晉州—汾州—并州,由此可以确定岑參這裡用“晉山”代臨汾地區(唐晉州)用“汾陽”代汾州地區。
一般而言,古代小地名是由民間确定的,如村鎮名、地畝名。而大一些的地名如山、河、城廓等,通用名都由官府确定。當年的汾陽在汾州西河縣之外又有了個汾陽的俗名,且在宋代被軍隊啟用,在明代被定為官用,其原因實在是個謎。#地方文化##曆史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