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因此在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衆多關于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
母在不慶生
從字面理解,這句話是告訴我們,母親在世之時,孩子不應該慶祝生日。為什麼古人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呢?其實古人說的“慶生”并非指過生日,而是指“過壽”。
按照古代禮制規定,幼兒、青年、中年人都是不能過壽的,人隻有過了50歲,過生日才能稱為過壽。按照《周禮》記載:六十為下壽,八十為中壽,一百歲則為上壽。
而且就算年過50,但家中父母尚在,最好也不要做壽,因為“尊親在不敢言老”,這體現了對老人的一種尊敬和孝心。
那為何古人還要特意強調:“母在不慶生”呢?這主要是因為古代醫療條件落後,女人生孩子出現意外的幾率非常高,所以孩子生日那天,對于分娩的母親來說也是最危險,最痛苦的一天。
中國人最講究孝道,特别是母親的十月懷胎,以及一朝分娩的辛苦和艱難,應該值得每一位子女銘記。最懂感恩的人,自然不會在母親最痛苦的一天,來慶祝自己的生辰,所以才有了這句俗語。
除了告誡子女要懂感恩,這句話還有更深的一層含義,那就是告誡子女有機會還是要多孝敬父母,不要隻顧着自己過生日,而忘記了母親的壽誕,趁着老人還健在常回家看看。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莫要等到那時再後悔。
父在不留須
對于這句話,很多人不理解,在古代中國,男人成年之後都會蓄須,隻有極少數人不留胡須(例如太監)。而且儒家思想告誡世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在古代,胡子是美男子的标配,《漢書》中描寫劉邦的容貌寫道:“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美須髯。”著名的美男子霍光則:“白皙,疏眉目,美須髯。”還有武聖關公,人稱美髯公,胡須長達兩尺。
古代人在成年之後就會蓄須,那這句“父在不留須”的俗語,是從何而來的呢?這還要從辛亥革命說起,1911年,革命黨人在武漢發動起義,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曆史。
為了改變國人封建落後的思想,革命黨廢除了儒家中很多糟粕思想,比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鼓勵男子割辮、剃須。後來還形成了一種風俗,父母都在世,不留須,父親去世,留上唇胡須,母親去世,留下巴胡須,雙親都故去,才會上下一起蓄須。
結語
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都是無私的,潤雨無聲的,他們不會真正在乎子女為不為自己過壽,蓄不蓄須。他們為子女的奉獻都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不論有錢沒錢,隻要全家人歡樂幸福就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