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椟還珠:出自戰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釋義】椟:木匣子;還:退還;珠:珍珠。買下木匣子,退還了珍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當。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珠寶商人,他做生意很講究信譽,很多人都願意到他這裡來買珠寶。一天,珠寶商人得到了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想把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自然會高起來。
于是,他找來名貴的木材,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光,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珠寶商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裡,拿到嵩山下鄭國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觀賞。一個鄭國人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愛不釋手,出高價将珠寶商人的盒子買了下來。
【感悟】不能以貌取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但很多情況下,我們還是會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就像那個鄭人一樣,眼睛隻盯着那隻精美的盒子,卻忽略了真正有價值的“珠寶”。與人交往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外貌隻能體現他的一小部分,要是從這一點來評價一個人,那你的評價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而大多數人的長處并不隻是體現在他的外貌。那些有着宏圖大志的人,外貌并不一定出衆。所以,我們要清楚地記得: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明豔動人,有價值的朋友不一定相貌出衆,摘下眼鏡,睜大雙眼,看清楚表面下的本質,才是交往的基本法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