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結節 經常有人問,做CT偶然發現肺部結節,這個會不會是肺癌?發現可疑肺癌結節要怎麼辦?這個要結合結節大小、數量、質地等綜合進行判斷,有良性的,也有惡性的......對于可疑肺癌結節,應進行多學科評估,胸外科醫生、胸部放射學家和肺科醫生等共同來确定癌症診斷的可能性以及最佳的診斷或随訪策略安排。
風險評估
1、患者方面的因素:
年齡、吸煙史、既往腫瘤史、家族史、職業接觸、其他肺部疾病情況(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等)、傳染性或感染性病原體接觸(如真菌感染、結核病疫區),或表明感染的高危因素或病史(如免疫抑制、呼吸症狀、傳染性呼吸道症狀等)。
2、影像學因素:
肺結節的大小、形狀、密度、相關的肺實質異常(PET影像中的氟脫氧葡萄糖活性、疤痕或可疑炎性改變等。
1、小于/等于8mm的肺結節,影像學随訪。
2、大于8mm的實性非鈣化結節或部分實性結節,考慮行PET-CT掃描檢查。
▪ 如果PET-CT結果考慮肺癌可能性低,3個月之後複查低劑量CT檢查。
▪ 如果可疑肺癌,考慮活檢或外科手術切除,然後視病理結果決定下一步處理。
3、小于等于10mm非實性結節,影像随訪。
4、大于10mm的非實性結節,3-6個月查低劑量CT檢查。
▪ 如果穩定,6-12個月複查低劑量CT,或考慮活檢或外科手術切除,然後根據活檢或手術病理結果決定下一步處理建議。
▪ 如果增大,和/或實性成分增加(由非實性變成實性或部分實性),外科手術切除,根據病理結果決定下一步處理建議。
2017年最新版的美國NCCN指南對于偶然發現的肺結節随訪處理建議比之前的更加細化更科學,指導性和操作性實用性也更強:
胸部CT發現的實性肺結節随訪處理建議:
1、低風險者(無吸煙或少量吸煙史或其他已知的危險因素)
▪ 結節小于4mm,不需要随訪。
▪ 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6mm的結節,12個月後複查CT,如穩定,不必進一步随訪。
▪ 如果結節大于6mm小于/等于8mm,6-12個月複查CT,如穩定,18-24個月後複查CT。
▪ 如果大于/等于8mm,分别在3個月、9個月、24個月後複查CT,視情況考慮PET-CT檢查,或考慮活檢。
2、高風險者(吸煙史或其他已知的危險因素。已知的風險因素包括:一級親屬肺癌病史;暴露于石棉,氡或鈾)
▪ 結節小于4mm,12個月後複查CT,如穩定,不必進一步随訪。
▪ 結節大于/等于4mm而小于/等于6mm,6-12個月後複查CT,如果穩定,可18-24個月後複查CT。
▪ 大于6mm而小于/等于8mm,3-6個月後複查CT ,如穩定,分别在9-12個月、24個月後複查CT。
▪ 大于等于8mm的結節,分别在3個月、9個月、24個月後複查CT,視情況考慮PET-CT檢查,或活檢。
注:
1、對于非實性,部分實性或磨砂玻璃結節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的随訪以排除惰性腺癌的可能。
2、PET/C掃描陽性定義為肺結節标準攝取值SUV大于基線縱隔血池。陽性PET掃描結果可以是感染或炎症所緻,包括無肺癌的局部感染和肺癌相關的(如阻塞性)感染,以及與肺癌相關的炎症(如淋巴結、肺實質、胸膜)。PET掃描假陰性可以是小結節、低細胞密度(非實質結節或毛玻璃樣征或腫瘤FDG親合力低(如以前稱為支氣管肺泡腺癌的原位腺癌、類癌)
胸部CT發現的亞實性肺結節随訪處理建議:
1、孤立的純毛玻璃樣肺結節:
如果小于5mm,不進一步随訪;
如大于/等于5mm,3個月後複查CT,每年1次CT,至少3年。
2、孤立的部分實性肺結節:
如果實性成分持續小于5mm,3個月後複查CT,每年1次CT,至少3年;
實性成分持續大于/等于5mm,則活檢或外科切除。
3、多發亞實性肺結節:
如果是純磨玻璃小于/等于5mm,分别在2年、4年後複查CT;
如果純磨玻璃大于5mm,無占優勢的病變,則3個月後複查CT,每年1次CT,至少3年;
如果部分實性或實性成分占優勢的結節,3個月複查CT,如持續存在,考慮活檢或外科手術切除(特别是實性成分大于等于5mm)。
肺結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見,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會給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那麼發現肺結節,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處理呢?可以按照上面所介紹的這些方法一起學習起來,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