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認為,生活不能粗糙,因為不能湊合。對細節的忽視,最終會使提升生活品質遭遇到瓶頸。
而習慣粗糙的人,即使有一天産生了追求精緻的意識,也已經不具備精益求精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日本人顯然早已洞悉其中的關聯,所以他們對粗糙保持着高度的警覺和全方位的排斥。
在日本生活,你會時刻随處體會到對細節的高度重視。
一隻杯子,什麼樣的弧度握住才最舒适?
一雙筷子,包裝紙上印什麼字,用什麼字體才能凸顯食物的氣質?
一處房子用多少盞燈、挂在哪裡才是最恰當的?
在最細節處有所标記,一分高下,這幾乎在日本的傳統産品及現代産品中随處可見。
對種種細節的精益求精,使日本人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流露出精緻感。
一切設計都經過深入研究
角館政英從日本大學建築學系畢業後進了一家光研究所,專門做照明設計,後來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但他仍然因為喜歡沒有改行。
在角館政英的理解中,光不僅要提供照明,更是人與人溝通的渠道,而不是建築的附屬設施那麼簡單。
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照明是有關的。
基于這種認識,角館政英的照明設計,是要進行許多精細的測算的。
光源的位置通常被放在空間的結合部,目的讓人在行走時獲得必須的提示。
例如小區的照明重點是出入口,因為那是人最頻繁出入的地方,安全很重要。而在小區道路的照明設施上,他隻選用10-15瓦的亮度。
在他看來,中國現在許多城市花許多錢用在公共設施的照明上,有錢人的私宅裡甚至設計成“繁星滿天”的照明方式,和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很相像。
日本的設計并不試圖追求誇張、驚人、而是在平實的外表下,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
對傳統的尊重
對時代的熱情
人是活在時間裡的,生活的構成一定會包含時間這個維度,曆史保護主義者認為傳統的價值是不容現代生活颠覆的。
而現代主義者,又總是認為誇大傳統的意義隻會妨礙社會的發展,這種存在似乎在中國也變成不可調和的矛盾。
但在日本,整個城市整個街區乃至某處房子、某件産品,似乎不需要在選擇傳統還是選擇現代間掙紮。
時間,不是日本的設計或日本人的現實生活要高調處理的一個元素。
在東京最時髦的街區表參道上分布着世界頂級品牌的專營店,其奢華與現代的程度不讓米蘭、紐約和巴黎。
但在主幹道兩側分布的一條條小巷裡,依然保留着許多古舊建築,它們在今天仍然被使用着,而不是當作文物被封存起來,更沒有被拆除。
日本在泡沫經濟時期,地價也是一路狂漲,即使在那個時期,日本也沒有對舊建築的進行大量拆遷。
所以日本的建築平均壽命期可以很長,這同時也意味着,社區環境、景觀可以保持穩定,一代又一代的人可以從不同年代的建築了解這個國家的曆史和審美。
房子的主人才可以将之視為資産,持續維護,精心打理。這種人與房子的關系可以使居住人相信,不同時代的東西完全可以與現代共處。
日本面對傳統的态度讓我們可以體會到,放棄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就很難具備獨特性。
設計與其說是在解決當下的問題,不如說是在解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連續性問題。
設計是為了解決日常問題
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是:設計要達到什麼目的,日本的設計師注重解決日常問題,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好用,而不僅好看就行了。
所以日本的國民才可以享用到很多設計精巧的産品。
設計的目的如果隻是為了好看,難免讓人覺得浮誇,不能被廣泛接受,也無法成為經典。隻有兼具解決問題和痛點的設計,才能具有靈魂,并不斷被延續下去,畢竟,誰能拒絕好看又好用的産品呢?
來源:譯子
作者:東京愛家園
編輯:嵩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