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生于公元1626年,去世于公元1705年,這個去世時間并不準确,但是大約便是在1705年的前後。
朱耷是明末清初一位非常著名的畫家,擅長畫花鳥和山水,整體風格以水墨寫意為主。朱耷的畫作追求極簡,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這種藝術風格,對後世人影響甚大。
朱耷是明朝宗室後裔,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甯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子。甯王改封南昌後,曆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朱元璋的後裔都以“金、木、水、火、土”為名,朱耷原名叫朱由桵,字雪個,号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世代居住在江西南昌。
正是因為明朝皇室後裔的身世,在明末清初之際,朱耷活的極為壓抑。當時清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雖然明面上善待明朝皇室後裔,但是暗地裡卻經常借由各種原因絞殺朱氏一族。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朱耷隐姓埋名,裝瘋賣傻,最終甚至削發為僧,遁入空門,後來改信道教。就是這樣的生活經曆與情感經曆,讓朱耷的繪畫風格獨樹一枳。
朱耷的家庭絕對可以說是書香世家,滿門畫家,且成就都不低。朱耷的祖父朱多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多宗法二米,頗有名氣。父親朱謀觐,擅長山水花鳥,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
朱耷在這樣的一個家庭環境中成長,自幼就受到祖父輩的藝術熏陶,因此在繪畫方面展現了極高的天分。據說他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的時候便能畫青山綠水。
朱耷的繪畫成就的巅峰時期,是在他六十歲以後,以“八大山人”為号之時。
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這個少不僅指對象少,同時也指用筆少。八大山人的畫作,時常出現一條魚,一隻鳥,一隻雛雞,一棵樹,一朵花,一個果,甚至一筆不畫,隻蓋一方印章,都是一副完整的畫作。他這種化繁為簡,“惜墨如金”,經過他的巧妙構思,最終卻能以少勝多,意境深遠。
其次在繪畫主體的形象方面,朱耷追求變形,而他的變形還不是簡單的變形,而是追求形與趣、與巧、與意的緊密結合。所以觀八大山人的畫作,往往都能求得不同的見解與感受。盡管他的對象極少,但是卻不會讓人絕對單薄寂寞。
第三構思精巧,布局巧妙。在整體的布局構思方面,朱耷追求是否用得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三者合一,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謂“計白當黑”,以此取勝。
在情感的表達上,個性鮮明。我們都知道朱耷為明朝宗室後裔,而他本身又處于明末清初,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段裡。他的身世,注定了他的一生不順遂。明朝的亡國讓他愁苦異常,長期的隐姓埋名和裝瘋賣傻讓他的心理感情十分的壓抑。到了他繪畫的後期,繪畫水平已經成熟之時筆勢變為樸茂雄偉,造型極為誇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這些都是他對自己感情的釋放。
詩與畫的結合,朱耷的繪畫中,經常也會出現以詩強調自己感情的情況。他作《古梅圖》,梅花遒勁蒼老,光秃的枝丫,點點綴綴着幾朵梅花,他于畫上作詩:“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塵。”朱耷的詩,時常都是對現有統治者的不滿。這也是他作為明室後裔,亡國滅族仇恨的抒發。
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弟弟同樣也是一位畫家,兩人一個署名八大山人,一個署名牛石慧。兩兄弟署名的開頭,把個朱字拆開,一個用“牛”字,一個用“八”字。這樣隐姓埋名,可謂用心良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