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茉莉美詩八首: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閑花帶滿頭
茉莉花仲夏開花,枝葉青翠,花朵嬌小,玲珑清麗。因伴随南方人的長夏,常常夏天用茉莉花簪發,或者用茉莉香脂,且物多且廉,應着荔枝上市的暑夏季節,常常被認為是中國的原生花卉。
隻是“茉莉”這個詞,好是可愛,如果望文生義,很容易聯想是小的芬芳的花朵。隻是莉字很少用于中國傳統的花卉,所以說起茉莉從何而來,因何得名,倒是讓普通人惘然的事。
因為《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已經是純粹的江南名曲,隻是茉莉因何而來,何以叫茉莉?
最早記錄茉莉的是晉朝的嵇含,他在《南方草木狀》裡寫了嶺南許多花卉,其中有:
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陸賈《南越行紀》曰:南越之境五榖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緣自胡國移至。不随水土而變,與夫橘北為枳異。矣彼之女子以彩絲穿花心以為首飾。 末利花似薔蘼之白者香愈于耶悉茗。
這是晉朝早年的書,離漢代不遠,這裡說明了兩種花,一種叫耶悉茗花,一種叫茉莉花。
漢朝陸賈的《南越行紀》已經遺失,零星散見于後代的引用,但是可以證明,漢武帝時期,南越,也就是嶺南越南一帶,有這兩種花,特别芬芳,傳說是從西域等國家移植過來的。
但是這兩種花不像橘樹一樣,随着水土而改變性質,就是長在了南越也很芬芳,嶺南和南越的女子,多用彩線穿花心為首飾。
而茉莉花,像白色的薔薇花,但是香氣更甚于耶悉茗。
那麼耶悉茗是什麼花?通過現在的中西文對照,人們發現,耶悉茗就是茉莉花的波斯文和拉丁文名稱。
這就奇怪了,那麼耶悉茗和茉莉到底是不是同一種花呢?實際上耶悉茗在中國後來特指素馨類的花。
不管如何,西漢的南方乃至南越,就已經流行茉莉,并且當地的人穿茉莉作為首飾,已經是風俗。
嵇含西晉人,都城洛陽,至少他在洛陽,就已經聽說了茉莉花,此時很有可能有茉莉花也随着商人北上,所以他特地根據當時南方人的見聞,寫下《南方草木狀》。不過嵇含死後不久,西晉就遷都建康,就是南京,後來的人說,晉朝都城很多人都戴茉莉花,有可能是指的這個南京。
因為南京在晉朝屬于江南,這裡靠嶺南近,交通經濟發達,是重要的南北集散地,這裡本身就流行茉莉花,是為自然流通而産生的民俗,而西晉後來的都城在此,也擴大了茉莉花的更廣泛的向北向西移植。
唐朝的時候,又一次中西大交流,茉莉花開始出現在唐詩裡。
“茉莉香籬落,榕陰浃裡闉。
雪霜偏避地,風景獨推閩。”唐 · 丁儒《歸閒詩二十韻》節錄
丁儒是早唐人,他的老家并不在南方,但是他20多歲之後,他是跟着唐朝的軍隊進入福建地區,在這裡安撫土著,将餘生留在了福建。也就是福建是他的第二故鄉。
他愛這裡的一山一水,愛這裡的茉莉花。
那茉莉開遍芬芳了籬落,那榕樹長遍了街道。
這裡沒有霜雪,最美四季如春的風景,就在福建。
早唐時候,福建家家籬落有茉莉,可以遠推西漢以來,茉莉在福建生長,已經非常本土化了,和福建的山水風物連為一體。
“初地無階級,馀基數尺低。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缽在曹溪。”唐 · 李群玉《法性寺六祖戒壇 》
晚唐李群玉在廣州曹溪看到法性寺,這裡種植了茉莉花樹,菩提樹,一派莊嚴馨香的寺廟場景。
那麼寺廟何以要種植茉莉花呢?
一,這裡本身就是嶺南,茉莉花已經廣泛種植。
二,佛經上也有茉莉,叫做“抹力”。實際印度的佛教已經式微,佛經從問世有文字,就已經離釋迦牟尼五百年之久,隻是靠口口相傳,或者佛經裡的香花也有産于印度的茉莉。很自然,用茉莉花香印證佛經,是最取巧的方法。所以茉莉也被賦予了佛花的地位。
三,茉莉花香芬芳馥郁,令人愉悅,茉莉花潔白素雅,天香襲人,不種茉莉何以顯示莊嚴清淨?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是佛經與花木的巧合,因為佛經不能當信史,但是茉莉也有着獨特花香的安撫作用。
“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
曾見白家樊素口,瓠犀顆顆綴榴芳。”唐 · 趙鸾鸾《檀口 》
這是晚唐的長安歌女,證明晚唐時候,長安也有茉莉,或者是南方運來的花卉,或者是用茉莉制成的香料,可含在口中。
不過白居易和李商隐都沒有寫過茉莉,白居易是最著名的唐朝花卉園林專家,李商隐倒是寫過兩首帶着栀子花的詩,證明當時長安茉莉實在小衆,流行也是晚唐到五代時期,如同豆蔻這類的香料,首先是歌女們率先使用,由南方入北。
這位女子的詩,說自己銜着杯子,啟動櫻桃小口,張開嘴唇,飄出茉莉花香。
她說自己見過白居易的歌女樊素,那就是假話了,無非是擡高自己的身價。
這讓我想起扶桑藝伎。
真正北方在夏天大規模引進種植茉莉花,是在宋朝。
“花似細薇香似蘭,已宜炎暑又宜寒。
心知合伴靈和柳,不許行人仔細看。”宋 · 呂本中《茉莉花》
邵伯路中途遇前綱載茉莉花甚衆舟行甚急不得細觀也又有小盆榴等皆精妙奇靡之觀因成二絕 其一
來看看這首詩的詩題。我在揚州邵伯路遇見前面的船,是往京城皇宮運用貢品,上面載着很多茉莉花。這些進貢的船隻行走得特别急,所以來不及細看,那船上還有小盆石榴,都長得特别可愛,所以我要寫詩。
那麼揚州當時本來就盛産茉莉,但是這麼多的茉莉花,應該是用盆子栽種的,用貢船運往北方汴京,隻有兩個目的,一個目的就是皇家需要,第二就是京城擺設。
那麼這裡可以看到,揚州或者揚州以南的茉莉非常有名,此時作為南方著名的花木,運往京城,是有專門人護送的,
這也是從北宋開始起,有大量茉莉詩詞的原因。
茉莉正式在北方的夏天流行。
茉莉花像細小的薔薇,香氣像蘭花,适合炎熱的夏天觀賞聞香,也适合寒冷的地方。
這句就是他胡謅了。茉莉在北方可以生長,但是極難過冬。
我知道這些茉莉花是送到皇宮去的,所以不許咱們仔細看。
不管是上有所好下必行之,還是茉莉花實在是清香馥郁,解暑良品。總之連皇宮都需要大量的茉莉,茉莉也就在宋朝盛行了。
“日收炎照沈沈去,月放涼光冉冉回。
茉莉一如知我意,并從軒外送香來。”北宋 · 鄒浩 《聞茉莉香 》
當盛夏的太陽,收盡炎熱,沉沉落下的時候,當月亮緩緩升起,四處皎潔的時候,那茉莉花開了,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從窗戶外吹進來袅袅清香。
但凡一種花卉,流行之初,人們就會格外興奮,用詩來描摹狀物,這也是北宋有特别多的關于茉莉花的詩詞。對于北方京城的人來講,太平時期,經濟繁榮,物流便捷,使得南方的珍奇花木,進入了北方,而茉莉以小巧潔白馥郁,征服着北方的夏天,北方的人的嗅覺。
“泠豔幽芳雪不如,佳名初見貝多書。
南人渾作尋常看,曾侍君王白玉除。”宋 · 李綱《茉莉花二首 其一 》
宋朝早年,為了安定安撫民心,振興弘揚佛教。所以人們也往往找尋茉莉的曆史,查到了佛經上頭。
那茉莉花幽冷的香氣,的确勝雪,至少雪是無香的。茉莉的名字最先來自佛經。但是這肯定經不起推敲。但是宋朝人喜歡用典,也就将茉莉等同佛花了,有此謬誤的,不止是茉莉,也連累了純粹的國花栀子,硬是給安排了一個佛經名字,叫做“薝蔔”。
南方的人自然會尋常看,從漢朝嶺南這裡就有茉莉,尋常籬笆,處處開花。
不過在北方物以稀為貴,要不皇帝怎麼動用船來運茉莉花呢?
“臍麝龍涎韻不侔,薰風移植自南州。
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閑花帶滿頭。”宋 · 楊巽齋《茉莉花 》
正是夏天的茉莉花在京城站住了腳,成為京城夏天常用的消暑花卉,所以戴栀子花茉莉花自然成為一種流行。
更何況漢晉時代南方的居民女子,就已經用彩線穿茉莉,到了宋朝,北方的姑娘越發巧手簪戴。
那茉莉花香和麝香龍涎香是兩種風味,茉莉花是夏天從嶺南移植過來。
誰家的女子,傍晚沐浴梳洗之後,将茉莉花戴滿了頭?
這茉莉花成為女子夏天閨房的密愛,早于宋朝,盛行于宋朝南北,直到今天。
“荔枝鄉裡玲珑雪,來助長安一夏涼。
情味于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鬓邊香。”南宋 · 許棐《茉莉》
南宋的長安,不是汴京,是浙江杭州,這裡本身就離揚州不遠,晉朝南京就有茉莉花流行,不過在南宋更加發揚光大。
荔枝上市時,也是茉莉花開的時候。
南方的茉莉此時更為廉價,願意買花的,可以專買花朵,一捧捧如雪,戴在頭上,放在枕頭下面,串成腕珠,放在荷包手帕裡。
當然夏天彌漫着好聞的茉莉香氣。
一覺睡醒,頭發身上都浸透在茉莉清涼的甜香裡了。
茉莉來到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人工的培植和廣泛的需求,使得茉莉品種更多,品質優良,有着無數可愛的品種,可以入藥,可以入茶,那一縷茉莉清香,已經和江南的夏天融為一體。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