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7 12:37:34

生活中,我們身邊的許多物品都有流線美,如汽車、家電、手機,呈現的都是流暢的線條,但在盆景造型中卻不是如此。今天就為盆友們完整的介紹一下枝脈的創作規律和過程。希望能夠對盆友們有所幫助。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盆景要動感精緻)1

枝脈走勢與附石一緻,圖1

1、枝條線路的章法

盆景造型中,有大章法和小章法之分,盆、石、樁位、幾、件都是大章法,盆樹的全部造型是小章法,所以枝條的線路制作屬于小章法。枝脈是枝條的脈絡,由主脈、次脈、細脈和橫角四個部分組成,類似人的骨骼、肌肉、神經脈絡、血管。不是為了好看,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具有明顯的四個枝脈成分,盆樹基本就成功了。凡是枝條主脈是與樹幹的走勢渾然天成的,這就是精品盆景。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盆景要動感精緻)2

死曲枝脈,圖2

2、枝條創作的理念

何謂理念?理念就是理論指導。根盤和主幹代表了造型的勁霸、滄桑、動勢,枝托線條的走勢和技藝細節決定了造型是否精緻,是否有添彩的動勢。枝托分節有曲才能顯得造型蒼勁優美,虬曲有力,但是啥樣的曲節才能蒼勁又流暢,并凸顯氣勢呢?這就是枝脈的線條創作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制作一級枝的主脈?一個理想的要枝造型,一級枝主脈具有動勢,怎樣才能有動勢?那就是枝條的整體走勢變化和局部走勢變化,俗話說就是粗細長短,上翹下壓,東倒西歪,枝條再配之上下起伏,就能做出完美的枝脈。一般來說,無論是常綠樹種還是落葉雜木,攀紮蓄枝還是截幹蓄枝,都能做出這樣的枝脈。實踐中,截幹蓄枝以落葉雜木居多,如郎榆、相思、福建茶、鐵馬鞭、蚊母等嶺南樹種;也有的常綠素材,如黑松、五針松、羅漢松,大師們使用攀紮蓄枝做出這樣漂亮的枝脈。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盆景要動感精緻)3

枝脈節間的長度角度及轉換,圖3

3、枝的脈絡變化

按照上述枝條創作理念,我們了解了盆景的枝線美,操作起來就有目标、有标準。大自然的樹木生長枝條,随着溫度、濕度、光照等季節變化,枝條會出現長短不同的節,節間會分出長短、粗細和高低。比如春梢與秋梢有粗細、長短不同,幹旱時長得短、雨季長得長。這些變化的美體現在不規律,我們造型時要創作這樣的節距。規律性的節節長、節節短,不是我們的創作目标。實踐中,需要注意枝脈節的長短相間,起伏(高低)互補,軟弧硬角交替使用等手法,方才達到枝脈跌宕起伏、遊龍驚鳳、蜿蜒崎岖的效果。所以說,軟弧和硬角交替使用,節與節的長短跨度交換,決定了枝脈是僵硬刻闆還是抑揚頓挫。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盆景要動感精緻)4

動勢強,節與節的角度,圖4

4、枝條脈絡創作要領

創作枝條脈絡有兩種做法:枝脈曲節法和虛枝實葉法,前者用于落葉雜木,後者用于常綠樹種。嶺南盆景中,落葉雜木的脈絡變化由節的角度大小來決定,其功能有二:動勢的美感;調整該枝組在空間中的疏與密,聚和散。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盆景要動感精緻)5

隻有軟弧,圖5

盆友們操作時,一是充分利用軟弧、棱角(硬角)。軟弧和硬角,就是枝條變向的彎曲角度,角度大意味着弧形,形成的軟角圓潤輕盈,角度小而急形成棱角(硬角),呈劇烈的波折、急轉、跌宕之勢,峰回路轉說得就是這種情況。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盆景要動感精緻)6

沒有頓節,軟硬轉換,圖6

二是樹種操作規律。通常來說,常綠樹種的軟角,都要攀紮扭拉;制作硬角則需要先攀紮後剪截。軟硬兩種角度的規律有三點:從主幹的出枝點開始,由粗到細逐漸過渡;枝脈角度從大及小;次脈細脈是從疏到密。所有的落葉雜木造型都要遵循這三點,常綠樹種也要盡量靠近這個标準。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盆景要動感精緻)7

黃線、紅線交替使用,圖7

三是節的方向和角度。節的方向要有變化,通過變化表現跌宕。至于節的方向和角度大小,視造型的空間和樹種而定。我們創作節的時候,有兩點不宜:不宜形成僵曲枝,特指主幹和枝脈的出位形成直角。這樣的分枝或者次脈應該疏剪,無法疏剪的必須攀紮拿彎,改變角度,也可以在出枝位附近留個枝條,改變視感,但是很難。不宜形成蛇曲枝。蛇曲枝是嶺南盆景的大忌,特指左右平行,處于同一水平方向的枝條。一般來說,凡是平行的節到兩節以上,再無水平方向的變化就是蛇曲枝。實質上,這類枝條是沒有上下彎曲,跌宕起伏,在盆景上叫做華而不實,或者圓滑。因為硬角的變化,不隻是左右走勢,還有上下走勢,這種情況就是沒有解決上下攀紮,帶順枝條基部。

盆景怎麼造型最好看(盆景要動感精緻)8

輔幹頓節,長短不一,圖8

總結:盆景的枝線造型,要動感、精緻、典雅又狂放,取決于這4點。比如,某個枝條已經木質化,經攀紮後形成的角度和方向與計劃有差異,這就需要及時調整攀紮角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