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網絡末端配送服務質量評價?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裡巴巴集團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爆了一個數字,“2018年中國流轉包裹數超過500億個,其中300多億個是由菜鳥電子面單體系敲上了‘身份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菜鳥網絡末端配送服務質量評價?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裡巴巴集團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爆了一個數字,“2018年中國流轉包裹數超過500億個,其中300多億個是由菜鳥電子面單體系敲上了‘身份證’”。
菜鳥從孵化到起飛,幾乎全程見證了中國快遞物流業的高速爆發。2013年菜鳥網絡成立。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也是從2013年開始,中國快遞量自92億起,進入增長快車道。2014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139.6億,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此後連續五年每年都登上一個百億級台階。
500億的包裹量在張勇看來是整個行業全面數字化的機遇。不過機遇背後更是挑戰,快遞最後100米如何應對激增的快遞量;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在末端給消費者更極緻的服務體驗;作為整個快遞行業沖在最前端的快遞員,模式創新帶來的效率提升,能不能給他們帶來最直接的收入提升。
這一系列問題,菜鳥身後的菜鳥驿站和菜鳥裹裹正在給出答案。
“最後100米”物流便利店
“丢件、消防栓簽收、寵物代收⋯⋯”随着包裹量激增,快遞最後一百米曆來是用戶槽點最多的重災區。一面是用戶體驗下降,一面是迅速增長的包裹量讓快遞員不堪重負。
為了解決物流最後100米的痛點,菜鳥率先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務的菜鳥驿站,與中通、圓通、韻達、申通、百世快遞等中國主要快遞物流公司一起,全力推進末端多元化服務。與單一自提櫃模式不同,作為快遞服務的有效補充和延伸,菜鳥驿站通過“人 站 櫃”方式,為消費者提供站點自取、快遞櫃刷臉取件和驿站預約上門等多元化、可選擇的按需服務。
對B端快遞公司,菜鳥驿站是提升效率和解放快遞員的模式創新。在消費者端,黑科技也在刷新消費體驗。菜鳥驿站最新推出了無人自取、高拍儀出庫等業内最領先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此前一直頗為神秘的菜鳥AI空間也于近期曝光。除獨家的刷臉取件功能外,菜鳥AI空間通過智能方式實現了“包裹找人”,刷臉後包裹自動送到面前,改變了“人找包裹”的傳統方式。特有的AI算法提升了儲存容量,一樣大小的空間可以存放的包裹量是傳統自提櫃的1.6倍,不僅如此,這個“聰明”的櫃子還會通過智能運行方式,自動整理碎片空間,騰出位置,讓快遞員放入更多包裹。
菜鳥驿站運營總監王嘉豪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菜鳥驿站一方面服務快遞公司,讓快遞變得更高效,另一方面則應對未來消費者的需求多元化。“客戶的需求就成為菜鳥驿站持續創新的原動力。比如用戶不喜歡在快快遞櫃子上輸入又長又難記的編碼,菜鳥就研發了智能櫃的刷臉取件。”
在上海交大,3萬名師生、每天7000左右的包裹量是巨大的挑戰。菜鳥和校方一起推出了600平方米的交大版菜鳥驿站。融入了高拍儀、微倉分揀機、雲監控等諸多數字化科技的菜鳥驿站,做到了服務3萬師生,平均每個包裹用時小于60秒。
公開資料顯示,菜鳥驿站的單日包裹處理量已經超過1000萬個,極大地解決了快遞末端投遞難。另據阿裡巴巴2019财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菜鳥驿站日均服務包裹量占阿裡巴巴中國零售平台的10%以上。也就是說,阿裡電商平台上每10個包裹,就有一個通過菜鳥驿站送到消費者。
未來的菜鳥驿站也許更像一個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物流便利店”。物流基礎服務是底層,在上面有可能衍生出多種服務。超級高頻、模式不斷進化的菜鳥驿站就可能成為距離用戶最近的入口之一。
逆向長尾藍海
如果說菜鳥驿站解決的是消費者收件難,菜鳥裹裹做的就是如何讓用戶寄件爽、寄件快。
“2016年上線的菜鳥裹裹初衷是解決網購退貨難的痛點。”菜鳥裹裹CEO李江華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消費者要去線下找快遞網點、快遞時市場面向C端用戶價格體系混亂,快遞公司上門時間也沒辦法确定⋯⋯一系列的痛點等讓菜鳥決心推出了菜鳥裹裹。
現在通過菜鳥裹裹APP,無縫對接整個淘寶、天貓的退換貨系統,兩個渠道消費者都可以體驗菜鳥裹裹的寄件服務。菜鳥裹裹的要求是“通達價格、順豐的服務”,率先在行業提出2小時上門、率先推出運費險墊付運費。
“業務剛推出來,通達系不怎麼積極”,時任天天快遞常務副總裁的陳向陽成為第一個願意吃螃蟹的人。當時陳向陽認定,菜鳥裹裹針對的來自C端的散單可以減輕市中心網點和社區網點的生存壓力,逆向物流未來可能成為新的物流模式。“現在這項業務變成了通達系都想要的業務,因為這項業務不會引起價格戰,價格比較理想,雖然服務标準要求比較高:兩小時内取件,穿工服,帶彈簧秤等等。”現在陳向陽回頭看,正是菜鳥裹裹的業務創造了新的物流場景出來,成為快遞公司帶來新增量的抓手。
李江華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菜鳥裹裹當日單量達到200萬單,與三年前相比,增長超過40倍。“不要小看200萬的單量,一票個人的散件産生的利潤超過十票商務件,以200萬單計算,利潤加起來相當于一兩千萬單電商件的利潤規模。”這也是菜鳥裹裹眼下通達系共同參與的真正原因。快遞公司會專門配備一批做菜鳥裹裹的快遞員,裹裹也會通過智能化的後台系統給距離最近的快遞員派單,推薦最優化的到達路線。現在全國2800個區縣、300多個主要城市,菜鳥裹裹已經基本實現平均時效一小時上門。
模式創新、效率提升背後是快遞員的收入明顯提升。此前馬雲在與中國主要快遞公司負責人座談時就表示,“要關心快遞員每個月帶回家的錢,是不是能讓家人覺得有人養家很安心;要關心他們每天起早貪黑,一年下來帶回家的獎金能不能給家人驚喜。”現在菜鳥裹裹挖掘的逆向藍海給快遞員提供了“裹裹接單,月入過萬”的增收機會。
百世快遞小哥萬光輝,五年前負債50萬元從四川到北京做快遞員。接觸到菜鳥裹裹後,攬收的包裹量快速增長,現在不但自己的年收入超過了200萬元,還帶動建立了一支快遞員隊伍專門使用裹裹接單,解決了200多人在北京就業。李江華做了一個測算,“以一個快遞員每天攬收20票計算,一個月增收兩三千元錢,菜鳥裹裹幫助快遞員增收20%成為平均值。”
按照長尾市場的規律,菜鳥裹裹有效地捕捉了淘系用戶退貨的長尾市場,在逆向物流中挖到了第一桶金。随着逆向物流的邊界不斷擴張,這個長尾市場逐漸演變成不容小觑的藍海。“随着菜鳥裹裹不斷進化,從一開始都是淘系,到現在淘系單量隻占50%左右,未來這個比例還會不斷變化。”李江華透露。
末端大戰
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快遞業務量完成507億件,同比增長25.8%,約為2012年的9倍。中國快遞物流的業務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一,超過美日歐盟總和。在巨大的業務體量下,快遞物流行業的升級不再簡單是模式競争。
“快遞業現在處于不僅要長塊頭,也要長肌肉的關鍵階段,”在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看來,“快遞行業正由規模驅動轉向技術驅動。過去的人海戰術推動行業發展,現在必須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加大技術驅動力度,走創新發展之路。”他特别提到快遞要注重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注重末端配送。
“快遞進入規模時代,三年内将破萬億,”在北京雙壹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龔福照看來,“2019年整個快遞行業将出現末端大戰,各個地方都在拼命建末端,怎麼樣去把人力依托快遞員送上門的模式,逐漸培養成到店、到櫃的模式轉變”。在這種轉變中,菜鳥驿站無疑率先打造了阿裡系的創新樣本。
菜鳥裹裹的能量也會在下一步逐漸釋放。菜鳥總裁萬霖剛剛宣布了智能物流骨幹網數字化加速計劃,未來三年要為行業創造500億元新價值:菜鳥裹裹聯合快遞公司每年為10億人次提供全新寄件服務,菜鳥驿站與快遞合作夥伴共建10萬個站點提供包裹服務,菜鳥IoT技術連接1億個智能終端設備等。
500億是菜鳥所描繪的行業充滿潛力和想象力的未來。李江華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2018年僅菜鳥裹裹就為行業創造了50億元增收,接下來三年仍然會保持高速增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