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09:39:33

【說明】

殷本來叫做商。商也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始祖契大約與夏禹同時,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紀或前16世紀,商族逐漸強大,商湯發動了滅夏戰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大約到公元前13世紀,商王盤庚遷都于殷,此後,直至商纣滅亡,共二百七十餘年,一般稱之為殷。整個商朝,後來或稱商殷,或稱殷商。

《殷本紀》系統地記載了商朝的曆史,描畫了一幅商部族興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滅亡的宏偉圖卷。

在殷王朝統治的約六百年中,幾經興衰,而成湯的興起,盤庚、武丁的中興,以及纣的滅亡,則是殷朝曆史中起着關鍵作用的幾個最重大的事件。司馬遷飽含熱情地歌頌了成湯、盤庚、武丁等賢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為民謀利的政治業績;又無情地貶抑了殷纣的剛愎自用、拒谏飾非、荒靡無度、迫害賢良、殘害百姓等等。一個王朝的曆史,曆經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馬遷隻抓住這幾個典型關節,潑墨重彩,而其他則一帶而過,是得全篇虛實相映,詳略有當。

在刻畫人物方面,司馬遷抓住了能突現人物個性的幾個典型事例,加以叙述、描寫,既體現了曆史的真實,又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栩栩如生。如:成湯祝網、太甲思過、武丁得說等,就把各位賢君修行德政的寬厚形态表現得淋漓盡緻。尤其對于纣的描寫,幾乎完全以叙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羅列史實,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襯,一個暴君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成為一個千古流傳的暴君典型。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1

【譯文】

殷的始祖是契(xiè,謝),他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兒,帝喾(kù,酷)的次妃。簡狄等三個人到河裡去洗澡,看見燕子掉下一隻蛋,簡狄就揀來吞吃了,因而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成|人後,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說:“現在老百姓們不相親愛,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五倫關系不順,你去擔任司徒,認真地施行五倫教育。施行五倫教育,要本着寬厚的原則。”契被封在商地,賜姓子。契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興起,為百姓做了許多事,功業昭著,百姓們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後,他的兒子昭明繼位。昭明死後,兒子相土繼位。相土死後,兒子昌若繼位。昌若死後,兒子曹圉(yǔ,語)繼位。曹圉死後,兒子冥繼位。冥死後,兒子振繼位。振死後,兒子微繼位。微死後,兒子報丁繼位。報丁死後,兒子報乙繼位。報乙死後,兒子報丙繼位。報丙死後,兒子主壬繼位。主壬死後,兒子主癸繼位。主癸死後,兒子天乙繼位。這就是成湯。

從契到成湯,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于亳,這是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诰》,向帝喾報告遷都的情況。

成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有權征讨鄰近的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湯首先征讨他。成湯說:“我說過這樣的話: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衆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伊尹說:“英明啊!善言聽得進去,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湯對葛伯說:“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們,概不寬赦。”于是寫下《湯征》,記載了征葛的情況。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見成湯而苦于沒有門路,于是就去給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飯鍋砧闆來見成湯,借着談論烹調滋味的機會向成湯進言,勸說他實行王道。也有人說,伊尹本是個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湯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後去了五趟,他才答應前來歸從,向成湯講述了遠古帝王及九類君主的所作所為。成湯于是舉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國政。伊尹曾經離開商湯到夏桀那裡,因為看到夏桀無道,十分憎惡,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從北門進城時,遇見了商湯的賢臣女(rǔ,汝)鸠和女房,于是寫下《女鸠》、《女房》,述說他離開夏桀重回商都時的心情。

一天成湯外出遊獵,看見郊野四面張着羅網,張網的人祝禱說:“願從天上來的,從地下來的,從四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羅網!”成湯聽了說:“嗳,這樣就把禽獸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羅網撤去三面,讓張網的人祝禱說:“想往左邊走的就往左邊走,想向右邊逃的就向右邊逃。不聽從命令的,就進我的羅網吧。”諸侯聽到這件事,都說:“湯真是仁德到極點了,就連禽獸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就在這個時候,夏桀卻施行暴政,荒婬無道,還有諸侯昆吾氏也起來作亂,商湯于是舉兵,率領諸侯,由伊尹跟随。商湯親自握着大斧指揮,先去讨伐昆吾,轉而又去讨伐夏桀。商湯說:“來,你們衆人,到這兒來,都仔細聽着我的話:不是我個人敢于興兵作亂,是因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雖然也聽到你們說了一些抱怨的話,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懼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那麼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懲罰他的。現在你們衆人說:‘我們的國君不體恤我們,抛開我們的農事不管,卻要去征伐打仗。’你們或許還會問:‘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麼樣?’夏桀君臣大徭役,耗盡了夏國的民力;又重加盤剝,掠光了夏國的資财。夏國的民衆都在怠堡,不與他合作。他們說‘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消滅,我甯願和你一起滅亡’!夏王的德行已經到這種地步,現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們和我一起來奉行上天降下的懲罰,我會重重地獎賞你們。你們不要懷疑,我絕不會說話不算數。如果你們違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懲罰你們,概不寬赦!”商湯把這些話告訴傳令長官,寫下了《湯誓》。當時商湯曾說“我很勇武”,因此号稱武王。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2

夏桀在有娀氏舊地被打敗,奔逃到嗚條,夏軍就全軍崩潰了。商湯乘勝追擊,進攻忠于夏桀的三(zōng,宗),繳獲了他們的寶器珠玉,義伯、仲伯二臣寫下了《典寶》,因為這是國家的固定财寶。商湯滅夏之後,想換掉夏的社神,可是社神是遠古共公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還沒有誰比得上他,所以沒有換成,于是寫下《夏社》,說明夏社不可換的道理。伊尹向諸侯公布了這次大戰的戰績,自此,諸侯全都聽命歸服了,商湯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成湯班師回朝,途經泰卷時,中(huǐ,悔)作了朝廷的诰命。湯廢除了夏的政令,回到國都亳,作《湯诰》号令諸侯。《湯诰》這樣記載:“三月,殷王親自到了東郊,向各諸侯國君宣布:‘各位可不能不為民衆謀立功業,要努力辦好你們的事情。否則,我就對你們嚴加懲辦,那時可不要怪罪我。’又說:‘過去禹、臯陶長期奔勞在外,為民衆建立了功業,民衆才得以安居樂業。當時他們東面治理了長江,北而治理了濟河,西面治理了黃河,南面治理了淮河,這四條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萬民才得以定居下來。後稷教導民衆播種五谷,民衆才知道種植各種莊稼。這三位古人都對民衆有功,所以,他們的後代能夠建國立業。也有另外的情況:從前蚩尤和他的大臣們在百姓中發動暴亂,上帝就不降福于他們,這樣的事在曆史上是有過的。先王的教誨,可不能不努力照辦啊!’又說:‘你們當中如果有誰幹出違背道義的事,那就不允許他回國再當諸侯,那時你們也不要怨恨我。’”湯用這些話告誡了諸侯。這時,伊尹又作了《鹹有一德》,說明君臣都應該有純一的品德;咎單作了《明居》,講的是民衆應該遵守的法則。

商湯臨政之後,修改的曆法,把夏曆的寅月為歲首改為醜月為歲首,又改變了器物服飾的顔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朝會。

商湯逝世之後,因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為帝,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為帝,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擁立太丁之子太甲為帝。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為谏訓太甲,作了《伊訓》、《肆命》、《徂後》。

太甲帝臨政三年之後,昏亂暴虐,違背了湯王的法度,敗壞了德業,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湯的葬地桐宮。此後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務,主持國事,朝會諸侯。

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悔過自責,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權交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帝修養道德,諸侯都來歸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甯。伊尹對太甲帝很贊賞,就作了《太甲訓》三篇,贊揚帝太甲,稱他為太宗。

太宗逝世後,兒子沃丁即位。沃丁臨政的時候,伊尹去世了。在亳地安葬了伊尹之後,為了用伊尹的事迹垂訓後人,咎單作了《沃丁》。

沃丁逝世,他的弟弟太庚即位,這就是太庚帝。太庚逝世,兒子小甲即位;孝文帝逝世,弟弟雍已即位,這就是雍正帝。到了這個時候,殷朝的國勢已經衰弱,有的諸侯就不來朝見了。

雍正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尹(chì,治)為相。當時國都亳出現了桑樹和楮(chǔ,儲)樹合生在朝堂上的怪異現象,一夜之間就長得有一摟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詢問。伊陟對太戊帝說:“我曾經聽說,妖異不能戰勝有德行的人,會不會是您的政治有什麼失誤啊?希望您進一步修養德行。”太戊聽從了伊陟的規谏,那怪樹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這些話告訴了巫鹹。巫鹹治理朝政有成績,寫下《鹹艾(yì,義)》、《太戊》,記載了巫鹹治理朝政的功績,頌揚了太戊帝的從谏修德。太戊帝在太廟中稱贊伊陟,說不能像對待其他臣下一樣對待他。伊陟謙讓不從,寫下《原命》,為的是重新解釋太戊之命。就這樣,殷的國勢再度興盛,諸侯又來歸服。因此,稱太戊帝為中宗。

中宗逝世,兒子中丁繼位。中丁帝遷都于隞(áo熬)。後來河湟亶(dàn,旦)甲定都于相,祖乙又遷至邢。中丁帝逝世,他的弟弟外壬即位,這就是外壬帝。這些曾有《仲丁》加以記載,但現已殘佚不存。外壬帝逝世後,他的弟弟河亶甲即位,這就是河纨甲帝。河亶甲時,殷朝國勢再度衰弱。

河捐甲逝世,他的兒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後,殷又興盛起來,巫鹹被任以重職。

祖乙逝世,他的兒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逝世,他的弟弟沃甲即位,這就是沃甲帝。沃甲逝世,立沃甲之兄祖辛的兒子祖丁,這就是祖丁帝。祖丁逝世,立弟弟沃甲的兒子南庚,這就是南庚帝。南庚帝逝世,立祖丁帝的兒子陽甲,這就是陽甲帝。陽甲帝在位的時候,殷的國勢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來,廢除嫡長子繼位制而擁立諸弟兄及諸弟兄的兒子,這些人有時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鬥,造成了連續九代的混亂,因此,諸侯沒有人再來朝見。

陽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盤庚繼位。盤庚即位時,殷朝已在黃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盤庚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湯的故居。因為自湯到盤庚,這已是第五次遷移了,一直沒有固定國都,所以殷朝的民衆一個個怨聲載道,不願再受遷移之苦。盤庚見此情況,就告谕諸侯大臣說:“從前先王成湯和你們的祖輩們一起平定天下,他們傳下來的法度和準則應該遵循。如果我們舍棄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麼能成就德業呢?”這樣,最後才渡過黃河,南遷到亳,修繕了成湯的故宮,遵行成湯的政令。此後百姓們漸漸安定,殷朝的國勢又一次興盛起來。因為盤庚遵循了成湯的德政,諸侯也紛紛前來朝見了。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3

盤庚帝逝世,他的弟弟小辛即位,這就是小辛帝。小辛在位時,殷又衰弱了。百姓們思念盤庚,于是寫下了《盤庚》三篇。孝辛帝逝世以後,他的弟弟小乙即位,這就是小乙帝。

孝乙帝逝世,他的兒子武丁即位。武丁帝即位後,想複興殷朝,但一直沒有找到稱職的輔佑大臣。于是武丁三年不發表政見,政事由冢宰決定,自己審慎地觀察國家的風氣。有一天夜裡他夢見得到一位聖人,名叫說(guè,悅)。白天他按照夢中見到的形象觀察群臣百官,沒有一個像是那聖人。于是派百官到民間去四處尋找,終于在傅險找到了說。這時候,說正服刑役,在傅險修路,百官把說帶來讓武丁看,武丁說正是這個人。找到說之後,武丁和他交談,發現果真是位賢聖之人,就舉用他擔任國相,殷國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而用傅險這個地名來作說的姓,管他叫傅說。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湯,第二天,有一隻野雞飛來登在鼎耳上鳴叫,武丁為此驚懼不安。祖己說:“大王不必擔憂,先辦好政事。”祖己進一步開導武丁說:“上天監察下民是着眼于他們的道義。上天賜給人的壽運有長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壽運夭折,中途斷送性命。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認罪惡,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糾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起來說‘怎麼辦’。唉,大王您繼承王位,努力辦好民衆的事,沒有什麼不符合天意的,還要繼續按常規祭祀,不要根據那些應該抛棄的邪道舉行各種禮儀!”武丁聽了祖己的勸谏,修行德政,全國上下都高興,殷朝的國勢又興盛了。

武丁帝逝世,他的兒子祖庚帝即位。祖己贊賞武丁因為象征吉兇的野雞出現而行德政,給他立廟,稱為高宗,寫下了《高宗肜(róng,榮)日》和《高宗之訓》。

祖庚帝逝世,他的弟弟祖甲即位,這就是甲帝。甲帝婬亂,殷朝再度衰落。

甲帝逝世,他的兒子廪辛即位。廪辛逝世,他的弟弟庚丁即位,這就是帝庚丁。庚丁逝世,他的兒子武乙即位,這時,殷都又從亳遷到了黃河以北。

武乙暴虐無道,曾經制作了一個木偶人,稱它為天神,跟它下棋賭輸赢,讓旁人替它下子。如果天神輸了,就侮辱它。又制作了一個皮革的囊袋,裡面盛滿血,仰天射它,說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黃河和渭河之間去打獵,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擊死。武乙死後,他的兒子太宗帝即位。太丁帝逝世,他的兒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時,殷朝更加衰落了。

乙帝的長子叫微子啟。啟的母親地位低賤,因而啟不能繼承帝位。乙帝的小兒子叫辛,辛的母親是正王後,因而辛被立為繼承人。乙帝逝世後,辛繼位,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為谥法上“纣”表示殘義損善。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4

纣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谏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着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着聲威到處擡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别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制作了新的俗樂,北裡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賦說,把鹿台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钜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台,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裡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挂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纣如此荒唐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讓人在塗滿油的銅柱上爬行,下面點燃炭火,爬不動了就掉在炭火裡。纣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纣,她不喜婬蕩,纣大怒,殺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谏,争辯激烈,結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幹。西伯昌聞見此事,暗暗歎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發,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裡。西伯的僚臣闳(hóng,宏)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纣,纣才釋放了西伯。西伯從獄裡出來之後,向纣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格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賜給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這樣他就成了西部地區的諸侯之長,就是西伯。纣人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于阿谀,貪圖财利,殷國人因此不來親近了。纣又任用惡來,惡來善于毀謗,喜進讒言,諸侯因此越發疏遠了。

西伯回國,暗地裡修養德行,推行善政,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來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纣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幹勸說纣,纣不聽。商容是一個有才德的人,百姓們敬愛他,纣卻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攻打饑國并把它滅掉了,纣的大臣祖伊聽說後既怨恨周國,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裡去報告說:“上天已經斷絕了我們殷國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兇的人預測,還是用大龜占蔔,都沒有一點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後人,而是大王您荒婬暴虐,以緻自絕于天,所以上天才抛棄我們,使我們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國的民衆沒有不希望殷國早早滅亡的,他們說:‘上天為什麼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纣的命令為什麼還不到來?’大王您如今想怎麼辦呢?”纣說:“我生下來做國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嗎?”祖伊回國後說:“纣已經無法規勸了!”西伯昌死後,周武王率軍東征,到達盟津時,諸侯背叛殷纣前來與武王會師的有八百國。諸侯們都說:“是讨伐纣的時候了!”周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師回國了。

纣更加婬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谏,纣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幹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争谏。”就極力勸谏。纣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于是剖開比幹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癫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纣知道後又把箕子囚禁起來。殷國的太師、少師拿着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周武王見時機已到,就率領諸侯讨伐殷纣。纣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軍隊被打敗,纣倉皇逃進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裡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挂在太白旗杆上示衆。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幹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裡巷。封纣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殷的祭祀,并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殷的民衆非常高興。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為後世人貶低帝這個稱号,所以稱為王。封殷的後代為諸侯,隸屬于周。

周武王逝世後,武庚和管叔、蔡叔聯合叛亂,周成王命周公旦誅殺他們,而把微子封在宋國,來延續殷的後代。

太史公說:我是根據《詩經》中的《商頌》來編定契的事迹的,自成湯以來,很多史實材料采自《尚書》和《詩經》。契為子姓,他的後代被分封到各國,就以國為姓了,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孔子曾經說過,殷人的車子很好,那個時代崇尚白色。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5

【原文】【注解】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堕其卵①,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②。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③,五品不訓④,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⑤。五教在寬⑥。”封于商,賜姓子氏。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于百姓⑦,百姓以平。

①玄鳥:燕子,因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稱為玄鳥。玄,赤黑色。②按:關于殷之始祖契的誕生,《詩經·商頌·玄鳥》也有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是一個神話傳說,玄鳥可能是商部族的圖騰。③百姓:指貴族。在戰國以前隻有貴族才有姓,因此,“百姓”是貴族的總稱。④五品:即五倫,指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的關系。《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叙(同“序”),朋友有信。”一說: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品,品質,等級。訓:順。⑤敬:謹慎、小心。敷:設,施行。五教,即五倫的教育。⑥寬:寬厚。一說:為緩義,指慢慢地進行。⑦平:安定。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①。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①振:為“亥”之誤。陳直《史記新證》雲:“餘考亥為冥子,《世本》作‘核’,《史記》作‘振’,‘振’即‘該’字傳寫之誤。《古今人表》作‘垓’,《天問》作‘該’,惟殷墟甲骨文及《竹書》作王亥。”

成湯①,自契至湯八遷②。湯始居亳,從先王居③,作《帝诰》④。

①成湯:《會注考證》認為此二字為衍文。②八遷:殷從契至湯共十四世,曾經八次遷都。③先王:指殷的始祖帝喾。帝喾曾經定都于亳,以後輾轉遷徙,到成湯時又回到亳。從:跟從,追随。④《帝诰》:已亡佚。《索引》引孔安國說,内容是向帝喾報告已經遷回亳地的事。

湯征諸侯①。葛伯不祀②。湯始伐之③。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④。”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尹國子民⑤,為善者皆在王官⑥。勉哉⑦,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⑧,予大罰殛之⑨,無有攸赦⑩。”作《湯征》?。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6

①湯征諸侯:《集解》引孔安國說,湯“為夏方伯(一方諸侯之長),得專(獨擅)征伐”。②葛伯:葛國的國君。《孟子·滕文公下》:“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放肆)而不祀。”③湯始伐之:《孟子·滕文公下》:“湯始征,自葛載(開始)。”《孟子》所引可能是《尚書》佚文,《梁惠王下》亦有“湯一征,自葛始”的記載。④治:治理得好。不:同“否”。⑤君國:為國之君,意思是做國君,治理國家。子民:以民為子,意思是撫育萬民。⑥王官:天子之官,朝廷的官職。⑦勉:努力。⑧敬命:指敬順天命。⑨罰殛(jí,極):誅罰,懲罰。⑩攸:同“所”。?《湯征》:《尚書》篇名,已亡佚。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①,乃為有莘氏媵臣②,負鼎俎③,以滋味說湯④,緻于王道⑤。或曰,伊尹處士⑥,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⑦。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适夏⑧。既醜有夏⑨,複歸于亳。入自北門,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⑩。

①奸(gān,幹):求,請求,這裡指求見。右:道路,門徑。②媵(yìng,映)臣:古代貴族女子出嫁時陪嫁的人。湯的妃子是有莘氏的女兒,所以,伊尹願作有莘氏陪嫁的男仆以便見湯。③鼎俎:古代烹饪的器具。鼎,用來煮東西的器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俎,切肉用的砧闆。④說(shuì,稅):勸說。⑤緻:送達,這裡有進言的意思。⑥處士: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出來做官的人。⑦素王:指遠古帝王。一說指沒有“王”、“皇”等名号,而有王皇之實的德高望重的人,因無名号故稱素王。九主:指三皇、五帝和大禹。⑧适:到……去。⑨醜:以為醜,憎惡。有夏:就是夏,這裡的“有”沒有實際意義。⑩《女鸠》、《女房》: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國說:“二篇言所以醜夏而還之意也。”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①:“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②,左。欲右③,右。不用命④,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①祝:祝褥,褥告。②左:這裡意思是向左。③右:這裡意思是向右。④用命:從命。

當是時,夏桀為虐政婬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①。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钺以伐昆吾②,遂伐桀。湯曰:“格③,女衆庶④!來,女悉聽朕言⑤!匪台小子敢行舉亂⑥,有夏多罪,予維聞女衆言⑦,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⑧。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衆⑨,女曰‘我君不恤我衆,舍我啬事而割政’⑩。女其曰(11)‘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衆力,率奪夏國(12)。有衆率怠不和(13),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緻天之罰(14),予其大理女(15)。女毋不信,朕不食言(16)。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17),無有攸赦。”以告令師,作《湯誓》(18)。于是湯曰“吾甚武”(19),号曰武王。

①昆吾氏:古部族名。住地在今河南省濮陽西南,一說在許昌一帶。②钺(yuè,钺):古代兵器,類似大斧。③格:來。④女:同“汝”,你,你們。下文“聞汝衆言”、“予與女皆亡”等句之“女”都同“汝”。衆庶:衆人。⑤朕:我。⑥匪:同“非”。台(yí,饴):我。小子:湯自稱。舉亂:作亂。⑦維:通“雖”。⑧正:通“征”。⑨有衆:衆人。這個“有”也沒有實際意義。⑩啬事:指稼穑之事。“啬”通“穑”,收割莊稼。割:奪取。政:通“征”。一說“割”通“害”,“割政”即害民之政。(11)其:或許。(12)率:相率,都。這裡指君臣一起。一說“率”通“聿”,句中語氣詞。(13)不和:指不與夏王合作。“和”,和洽。(14)尚:通“倘”,如果。(15)理:通“赉”(lài,賴),賞賜。(16)誓言:說話不算數。(17)帑僇:“帑”通“奴”,這裡指收為奴隸。一說“帑”通“拏”,妻子兒女。“僇”,通“戮”,殺戮。(18)《湯誓》:《尚書》有此篇。(19)武:勇武,能征善戰。

桀敗于有娀之虛①,桀奔于鳴條②,夏師敗績。湯遂伐三③,俘厥寶玉④,義伯、仲伯作《典寶》⑤。湯既勝夏,欲遷其社⑥,不可,作《夏社》⑦。伊尹報。于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⑧,平定海内。

①虛:同“墟”,舊址。②奔:奔逃。③因為三(zōng,宗)是忠于桀的一個諸侯國,所以湯才出兵讨伐它。④厥:其,他的,他們的。⑤《典寶》: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國說:“二臣作《典寶》一篇,言國之常寶也。”⑥遷:變置。社:社神(即土神)。相傳共工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死後被尊為社神。⑦《夏社》: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國說,是寫夏的社神不能變置的原因的。⑧踐:踩、踏,引申為登臨。

湯歸至于泰卷陶①,中作诰②。既绌夏命③,還亳,作《湯诰》④:“維三月,王自至于東郊。告諸侯群後⑤:‘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⑥。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臯陶久勞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渎已修⑦,萬民乃有居。後稷降播⑧,農殖百谷。三公鹹有功于民⑨,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⑩,有狀(11)。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12),毋之在國(13),女毋我怨。’”以令諸侯。伊尹作《鹹有一德》(14),咎單作《明居》(15)。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7

①陶:《索隐》認為是衍文。②:音huǐ,悔。③绌:通“黜”,廢止,廢棄。④《湯诰》:古文《尚書》有此篇,内容與此處所引不盡相同。⑤群侯:指各諸侯國的國君。“後”,君主。⑥勤:盡力、努力。⑦四渎:指江、河、濟、淮四條大河。“渎”,大河。⑧降播:指教給人民播種。“降”,賜。⑨三公:指禹、臯陶、後稷。⑩予:給予,授予。這裡指賜福,保佑。(11)有狀:指有這樣的事例。(12)不道:無道。(13)之:到……去。在國:指各諸侯所在的國家。(14)《鹹有一德》:古文《尚書》有此篇,言作于伊尹歸政于太甲之後,與此處言作于湯時不合。(15)《明居》:已亡佚。《集解》引馬融說,内容是講居民之法的。

湯乃改正朔①,易服色②,上白③,朝會以晝④。

①改正(zhēng,征)朔:改變曆法。“正”,每年的一月。“朔”,每月的第一天。“正朔”即新年的第一天。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為表示自己“應天承運”,要重定正朔,即改變歲首月份。夏曆建寅(正月為寅月),殷曆改建醜(正月為醜月)。②易服色:改變車馬、祭祀用的牲畜、服飾等的顔色。每個王朝都崇尚一種顔色,新王朝建立要改變顔色,是表示制勝舊王朝。夏尚黑,商尚白。③上:同“尚”,崇尚。④朝會以晝:在白天舉行朝會。諸侯拜見天子為“朝”,天子接見諸侯為“會”。

湯崩①,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适長孫也②,是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後》③。

①崩:古代帝王或王後死叫作“崩”。②适(dí,敵):通“嫡”。③《伊訓》:古文《尚書》有此篇。《肆命》、《徂後》:《尚書》篇名,皆亡佚。《集解》據鄭玄說,《肆命》是講如何施行政教的,《徂後》是講湯之法度的。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①。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②,以朝諸侯③。

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④,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鹹歸殷,百姓以甯。伊尹嘉之⑤,乃用《太甲訓》三篇⑥,褒帝太甲,稱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時,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⑦,作《沃丁》⑧。

①放:流放。桐宮:商之離宮,在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②攝:代理。當國:掌管國家政權。③朝諸侯:使諸侯來朝,即接見諸侯。④反:同“返”,歸向。⑤嘉:嘉許,贊美。⑥《太甲訓》:古文《尚書》有《太甲》上、中、下三篇。⑦訓:順,這裡有根據、按照的意思。⑧《沃丁》:已亡佚。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已立,是為帝雍已。殷道衰,諸侯或不至①。

帝雍已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為相。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②,一暮大拱③。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阙與④?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贊言于巫鹹。巫鹹治王家有成⑤,作《鹹艾》,作《太戊》⑥。帝太戊贊伊陟于廟,言弗臣⑦,伊陟讓,作《原命》⑧。殷複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①或:有的,有些。②祥:本指吉兇的征兆。這裡指兇兆。:楮(chǔ,儲)樹,也叫構樹,一種落葉喬木。③拱:兩手合圍,表示樹的粗細。④阙:同“缺”,缺點、過失。⑤王家:指朝廷、國家。⑥《鹹艾(yì,義)》、《太戊》:今皆亡佚。《鹹艾》又作《鹹乂(yì,義)》。“艾”是治理的意思。兩篇内容大約是記載和贊揚巫鹹、太戊事迹的。⑦服臣:意思是不以臣下相待。⑧《原命》:今亡佚。《正義》認為“原”是再的意思,“原命”是說“伊陟讓,乃再為書命之”。《尚書》僞《孔氏傳》說“原”是太戊的大臣名。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遷于隞,河亶甲居相。祖乙遷于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為帝外壬。《仲丁》書阙不具①。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為帝河亶甲。河亶甲時,殷複衰。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8

①《仲丁》:今亡佚。大概太史公聽說過這本書,在當時就已經亡佚了。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複興。巫賢任職。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為帝沃甲。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陽甲,是為帝陽甲。帝陽甲之時,殷衰。

自中丁以來,廢适而更立諸弟子①,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亂②,于是諸侯莫朝。

①更:改。②比:連續,接連。

帝陽甲崩,弟盤庚立,是為帝盤庚。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複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①,無定處。殷民咨胥皆怨②,不欲徙。盤庚乃告谕諸侯大臣曰:昔高後成湯與爾之先祖俱定天下③,法則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甯④,殷道複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

①五遷:指湯至盤庚前後五次遷都。《正義》雲:“湯自南亳遷西亳,仲丁遷隞,河亶甲居相,祖局居耿,盤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遷也。”②咨:嗟歎。胥皆:全都。③高後:對成湯的敬稱。④由:因而。

帝盤庚崩,弟小辛立,是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複衰。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①。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

①《盤庚》:《尚書》有《盤庚》上、中、下三篇。按《盤庚上》雲:“盤庚五遷,将治亳殷。民資胥怨,作《盤庚》三篇。”與此處“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之說不同。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複興殷,而未得其佐①。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以觀國風②。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③,得說于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④,築于傅險。見于武丁⑤,武丁曰是也⑥。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⑦,号曰傅說。

①佐:指輔佐的大臣。②國風:國家的風尚、風氣。③百工:這裡指百官。營求:設法尋找。營,謀求。④胥靡:因犯法而服勞役的人。⑤見:使拜見,這裡是被帶去拜見的意思。⑥是也:就是這個人。“也”是語氣詞。⑦姓之:給他姓。

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①,武丁懼。祖已曰:“王勿憂,先修政事。”祖已乃訓王曰:“唯天監下典厥義②,降年有永有不永③,非天夭民④,中絕其命。民有不若德⑤,不聽罪,無既附命正厥德⑥,乃曰其奈何。嗚呼!王嗣敬民⑦,罔非天⑧,繼常祀毋禮于棄道⑨。”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歡,殷道複興。

①雉:野雞。呴(gòu,夠):同“雊”,野雞叫。②監:監察。典厥義:以厥義為典,以他們的道義作标準。“典”,常則、标準。③降年:上天賜給人的年歲、壽數。永:長。④夭民:使人的壽命夭折。“夭”,夭折,短命。⑤若:順從,遵循。⑥附:附着,這裡是使……附着,有降下的意思。正:使……正,即端正、糾正。⑦嗣:繼承,繼位。⑧罔:沒有什麼,沒有……的。⑨棄道:當棄之道,即非恒常之道。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訓》①。

①《高宗肜(róng,榮)日》:《尚書》有此篇,内容即祖己訓王事。“肜”,祭之又祭叫“肜”。清孫诒讓認為“肜”為“易”字之誤,“易日,猶言更日。”《訓》:即《高宗之訓》,已亡佚,内容大約也是記祖己訓王事。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為帝甲。帝甲靡亂,殷複衰。

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複去亳,徙河北。

帝武乙無道,為偶人①,謂之天神。與之博②,令人為行③。天神不勝,乃枉辱之④。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⑤,命曰“射天”。武乙獵于河渭之間,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①偶人:土或木制成的人像。②博:古代一種賭輸赢的遊戲,類似下棋。③為(wèi,畏)行:等于所為之行,替他下子。④侮辱:羞辱,侮辱。⑤卬:同“仰”。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①,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纣②。

①賤:地位低,這裡指非為正後。②纣:《集解》引《谥法》:“殘義損善曰纣。”

帝纣資辨捷疾①,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②;知足以距谏③,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④,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⑤。好酒婬樂⑥,嬖于婦人⑦。愛妲己,妲己直言是從。于是使師涓作新莺聲⑧,北裡之舞⑨,靡靡之樂⑩。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11),而盈钜橋之粟(12)。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13)。益廣沙丘苑台(14),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15)。慢于鬼神(16)。大冣樂戲于沙丘(17),以酒為池,縣肉為林(18),使男女倮相逐其間(19),為長夜之飲(20)。

①資:資質,天生的禀分。辨:同“辯”,有口才。②格:格鬥,格殺。《正義》引《帝王世紀》雲:纣倒曳九牛,撫梁易柱。”③知:同“智”。距:同“拒”,拒絕。④矜:誇耀。⑤出己之下:意思是比不上自己。⑥婬:過度,無節制。⑦嬖:寵愛。⑧師涓:當作“師延”,是名叫延的樂師。笛聲,指與雅樂相對而言的俗樂。⑨北裡之舞:古代舞曲名。⑩靡靡之樂:聲音柔弱的音樂。(11)厚重:加重。鹿台:朝歌城内的高台。《新序·刺奢》雲:“鹿台,其大三裡,高千尺。”(12)钜橋:倉名。(13)仞:通“牣”,滿。(14)苑:園林。(15)蜚鳥:即飛鳥,“蜚”同“飛”。(16)慢:傲慢,不敬。(17)冣(yǜ,聚):積聚。(18)縣:同“懸”,懸挂。(19)倮:同“裸”。(20)長夜:通夜,通宵。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①,于是纣乃重刑辟②,有炮格之法③。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④。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婬⑤,纣怒,殺之,而醢九侯⑥。鄂侯争之強,辨之疾,并脯鄂侯⑦。西伯昌聞之,竊歎。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裡。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請除炮格之刑。纣乃許之,賜弓矢斧钺,使得征伐,為西伯。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谀,好利,殷人弗親。纣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①怨望:怨恨。“望”也是怨恨的意思。②刑辟:刑法。③炮格之法:相傳為商纣的酷刑之一。《集解》引《列女傳》:“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法。”④九侯:《集解》引徐廣曰:“一作‘鬼侯’。”鄂侯:《集解》引徐廣曰:“一作‘邗(yú,于)侯。’”三公:輔助天子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⑤憙:同“喜”。⑥醢(hǎi,海):肉醬。這裡指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⑦脯(fǔ,輔):肉幹。這裡也是一種酷刑,把人制成肉幹。

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①,諸侯多叛纣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權重②。王子比幹谏,弗聽。商容賢者,百姓愛之,纣廢之。及西伯伐饑國,滅之,纣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③,恐,奔告纣曰:“天既訖我殷命④,假人元龜⑤,無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⑥,維王婬虐用自絕⑦,故天棄我,不有安食⑧,不虞知天性⑨,不迪率典⑩。今我民罔不欲喪(11),曰:‘天曷不降威(12),大命胡不至(13)?’今王其奈何?”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14)!”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15)。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爾未知天命。”乃複歸。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9

①陰:暗暗地,暗地裡。②稍:漸漸地。權重:權力,“重”也是權力的意思。③咎:怨恨。④訖:終止,絕。⑤假人:至人,指能知天地吉兇的人。《尚書》“假”作“格”。“假”、“格”都是“至”義。元龜:用來占蔔用的大龜。⑥相:佐助。⑦用:因。⑧不有安食:意思是不能安心吃飯。⑨虞知:料知,揣度了解。⑩迪:由,遵循。率典:法常,即常法。一說“迪”為助詞,無義。“率”,遵循。(11)欲喪:指想要纣滅亡。(12)曷:何不,為什麼不。降威:指降下天威懲罰無道。(13)大命:天命。胡:何,為什麼。(14)有命在天:指順承天意而為王。(15)會周:與周會合。

纣愈婬亂不止。微子數谏不聽①,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幹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②。”乃強谏纣。纣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幹,觀其心。箕子懼,乃佯狂為奴③,纣又囚之。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走。周武王于是遂率諸侯伐纣。纣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④,纣兵敗。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纣頭,縣之[大]白旗⑤。殺妲己。釋箕子之囚,封比幹之墓⑥,表商容之闾⑦。封纣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⑧。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說⑨。于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後世貶帝号,号為王。而封殷後為諸侯,屬周⑩。

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續殷後焉。

①數:屢次。②争:同“诤”,谏诤。③詳:通“佯”,假裝。④甲子日:依周曆,當是周武王即位第十三年的二月五日。⑤大白旗:即“太白旗”,大約是指揮軍隊用的一種旗幟。⑥封:指在墳上添土。⑦表:表彰、表揚。闾: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單位。《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為比,……五比為闾。”⑧續殷祀:承續殷的祭祀,意思就是延續殷的後代。⑨說:同“悅”。⑩屬:隸屬,歸屬。

太史公曰:餘以《頌》次契之事①,自成湯以來,采于《書》、《詩》②。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③。孔子曰,殷路車為善,而色尚白。

①《頌》:指《詩經·商頌》。次:編次。②《書》:指《尚書》。《詩》:指《詩經》。③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族号,氏是姓的分支。《通鑒·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孫之所自分。”由此可見,本篇篇首帝舜“賜姓子氏”,實際上就是賜契姓子。

史記原文和譯文及注釋(史記全文譯文三)10

喜歡的請轉發和點關注,謝謝!

免責聲明:文章素材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