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貓,屬于肉食目貓科,據學者推測,歐洲家貓的祖先是非洲山貓,亞洲家貓的祖先是印度漠貓。
現如今,無論是城市、鄉村,還是草原林間、沙漠,都有貓的身影,其性情溫順可愛,是較為常見的家養動物。
科學家認為,貓是受到生活在人類定居地的老鼠以及農業生活産生的垃圾等食物的吸引,自發地出沒在人類周圍。
而人類祖先發現貓不僅具有高超的捕鼠技藝,還擁有着可愛乖巧的外表,便将其帶回家中馴養,從此人類與貓的生活便交織在一起。
生活中常見的狗,其實曾經是狼,不過狗在與人類的共同生活中學會了順從。然而貓與狗不一樣,野性尚存的它們依舊保留着自己的獨立性,即使離開人類,在荒野中也能自己狩獵覓食。
我們看到貓身上遺留下來的許多古怪行為,其實是身體适應機制的作用。
貓很少喝水野生環境中的貓,是十足的食肉動物,家裡養有貓的小夥伴估計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貓通常很少喝水,并且從不在進食的地方飲水。
這是貓幾百萬年間在荒漠中進化下來的習性,野外環境酷熱難當,為了減少耗水量,貓的汗腺很少,不發達的汗腺基本都集中在腳掌的肉墊上,方便在所到之處标記地盤。
如此一來,貓的身體非常耐旱,很少喝水,這也導緻其尿液的酸性很少,味道相當刺鼻。
此外,貓也很少會喝主人放在食物邊的水,這是貓在野生環境中遺留下來的“理性”,因為它們無法知道附近的水源是否已經緻命的病毒所感染。
貓通常在清晨和黃昏最為活躍貓在白天基本很少出門活動,通常選擇在傍晚和清晨時分外出,這是貓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特性。
這是因為在野外大型猛獸通常在白天或深夜外出,貓保持這樣的作息習性可以盡量避開猛獸或其他天敵,
貓的生殖特點在自然狀态下,貓是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除了夏季最熱的三伏天以外,均可發情,不過繁殖季節通常還是在春秋兩季,母貓每年可産2-3胎,每胎大約1-5隻小貓。
處于發情期的貓,一般會有以下這些行為:發出的凄慘的啼叫、四腳抓扒地面、弓背等等
發情期的母貓會異常興奮,顯得比較激動,有時還會發出粗大的叫聲來招引公貓,尤其喜歡在夜間外出遊蕩。
公貓發情時,也會發出與平時不同的叫聲,會到處亂闖、神态不安等。在繁殖過程中,公貓會用嘴咬住母貓的頸部,前爪抓住母貓的兩肩,這種方式能固定住母貓。
貓的交配時間通常僅有半分鐘左右,交配完成後母貓會背朝地左右翻滾,顯得痛苦焦躁,不斷發出“嗷嗚”“嗷嗚”的叫聲。
這是因為公貓的生殖器官上長有許多如棘刺般的凸點,也就是“倒刺”。
這些倒刺是角化的蛋白,非常堅硬,類似于魚鈎形狀,貓科動物的舌頭其實也是布滿了許多棘刺。
為什麼公貓的生殖器官上會長倒刺,不會傷害到母貓嗎?事實上,貓是典型的誘導排卵型動物,隻有通過交配刺激才能引起排卵,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了一些特殊的交配策略。
刺激性排卵動物,在交配前是不會排卵的,公貓生殖器官上凸起的倒刺能夠讓母貓分泌激素,從而引起排卵,刺激母貓更快接收精子。
還有一種說法是,公貓生殖器上的倒刺,除了更快地輸送精子,另一個目的是将其他同性對手打壓下去,将此前其他雄性遺留在雌性體内的精子清除掉,這是動物的一種交配策略。
因此,母貓的交配繁殖過程中,其實非常痛苦,公貓在交配時咬住母貓的頸部,也是為了防止其因過于疼痛而逃跑。
交配結束後,識相一點的公貓大多會立刻撤離,否則會遭到母貓一頓“胖揍”。
動物界奇怪的繁殖策略自然界的動物交配計策的核心是為了成功繁殖,将個體的基因傳給後代。
由于雌性在生育後代過程中,需要比雄性投入更多的能量和精力,大多數物種中的雌性是比較有限的資源。
在這樣的進化壓力下,雄性往往需要通過高強度競争才能接近雌性,同時也會發育出明顯的性特征來吸引雌性,這也導緻了雄性往往會進化出比雌性更為複雜的生殖器。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