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産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不知道從何時起,農業人做農業總愛把“情懷”二字挂在嘴邊。
初涉農業時依農覺得,之于農業,“情懷”應該算個褒義詞吧,不然怎麼那麼多人挂在嘴邊呢?
但随着對農業接觸的日漸深入,我發現,現在真是越來越看不懂所謂的“農業情懷”到底是個啥了!有時候它是農業人把自己農業事業做強做好後,對外宣講農創故事時,服田力穑的信念支撐。有時候它又是投資農業失敗後,但未傷及“體膚”時,一句“嗨,做農業就是玩玩,為情懷不圖錢”。有時候它還是外行人盲目跨入農業賠個底掉後,酒桌上宣洩情緒時,一句“狗屁情懷”。有人說沒有情懷的人做不了農業,也有人說農業情懷隻不過販賣農産品時的附加值,還有人說所謂農業情懷一無是處。
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場景下“農業情懷”的含義和價值是不同的,另外不同的人看待“農業情懷”的态度也是大有不同。所以“農業情懷”這個話題不好聊,因為我們一旦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持有了自己的态度和觀點,當遇到不同時,聊到最後多半就是“吹胡子瞪眼”。當前的農業很難,不難的話我們也不會總想着去談“情懷”,種植、生産、賺錢,這樣的農業多簡單啊。
與農業打交道的這些年,太多人問過依農,做農業需不需要情懷了這個問題了。早期是依農會堅定不移的回答:“必須有”!可現在被問時總愛回一句:“有情懷确能錦上添花,但農業的根本在于賺錢”,因為這句話依農也沒少挨過怼,成了一個滿身“俗氣”的農業人。被怼的多了也着實想客觀周全的“辯解”一下,所以今天依農就和大家談一談我心中的農業情懷。
沒有情懷做不好農業,因為沒有堅守、信念的農業路走不長遠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并且積澱着5000年的農耕文化,似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着浸入骨髓的農耕之情。5000年的發展曆程中,農業看上去和已其它行業一樣,是最為簡單的産、供、銷,是要從業者賺錢。但其實核心的東西不一樣,不一樣之處在于
隻有情懷做不了農業,一塊石頭鋪不滿助促農業發展的路
農業有一道高高的“門檻”,隻揣着“情懷”沒有“梯子”真的跨不過去!
“幹别的不行,我種地還不行嗎?”這是初涉農業的朋友們最愛講的一句話,在他們的印象中農業的“門檻”很低,做農業要比建工廠、上生産線簡單的多,更何況還有“情懷”開道,豈不是信手拈來。事實是這樣嗎?顯然不是,那些久涉農業或是踩過農業“坑”的朋友會告訴你,農業的門檻不僅不低,還很高。若是什麼都不懂,隻是盲目揣着一份對農業堅守、信念的“情懷”,哪怕這份“情懷”真的由心而發,你也可能跨不過去。
說白了想做農業,我們除了要具備看不見、摸不着,可錦上添花的“情懷”之外,還得具備能踩住的“梯子”和讓農業路趨于平坦更多的“鋪路石”。并且依農認為與情懷相比它們才是讓農業人獲益,助促農業發展的根本所在。寫到這裡,又是“梯子”又是“石頭”的,說起來有些玄乎了,其實想大家談的是,做農業,要從實際出發回歸農業生産的本質。這些“梯子”、“石頭”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
寫在最後,别讓“生”于情懷的農業,“死”于隻有情懷
依農做農業的時間雖不長,但見過太多因“情懷”進入農業,卻又因隻有“情懷”而無奈退出的朋友,他們具備了做好農業的前提,卻沒有把它做下去的能力,說實話着實令人惋惜。做農業真的不容易,一腔熱血的“情懷”要有,腳踏實地的技術和營銷能力也要有,隻有這樣才能在農業這條路上走的更遠,走的更好。文寫至此,依農最後要勸一下那些隻有“農業情懷”憧憬農業之路的人,備齊“梯子”和“鋪路石”再進來,别讓“生”于情懷的農業,“死”于隻有情懷。
#谷豐計劃#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贅述不詳,歡迎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