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的熱搜裡。
氛圍最一緻的也就這個:
羽生結弦,退役了。
7月19日下午,黑色西裝、灰色領帶的日本花滑運動員羽生結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退役,轉為職業花滑選手。
發布會現場,他表情淡淡的,語速柔和,有點結巴地宣布了這個決定。
整場發言,羽生結弦都沒有用“退役”這個詞。
今後我不會再以競技者的身份和其他選手進行競争
他也反複強調,雖将遠離賽場,但他未來會成為一名花滑表演者,仍然會繼續滑冰,繼續挑戰4A(阿克塞爾四周跳)等高難度動作。
在距離年初北京冬奧會,因為傷痛發揮失利,無緣奧運三連冠。緊接着,退出今年3月的世界花滑世錦賽。7月初,又有退役的消息傳出。
很少有一個非熱門賽事的運動員,能夠被那麼多不分國界的人所喜歡。
為什麼會是羽生結弦?
這很難解釋。
因為羽生結弦的魅力從來不靠語言。
隻有不停,不停地去做。
“一生懸命,全力以赴。”
01
1994年,羽生結弦出生在日本仙台市。
父親為他取名“結弦”,一來是對應兒子星座射手座,二來希望他的人生能像弓弦一樣張弛有度。
但一開局,他的人生就顯得緊繃。
兩歲時便被診斷患有哮喘。
為了鍛煉身體和克服哮喘,從小和姐姐一起練習滑冰。
原本,他的目标還是姐姐。
後來,他的目标變了。
“成為奧運冠軍。”
△ 紀錄片《羽生結弦對自己的挑戰》
說這話時,羽生結弦11歲,已經拿到生平第一個國家級冠軍:日本初級花樣滑冰錦标賽B組冠軍。
5年後,拿下第一個世界級冠軍(國際滑冰聯盟(ISU)花樣滑冰大獎賽青少年組冠軍)。
15歲那年,參加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錦标賽,短節目排名第3,憑借自由滑實現逆轉,成為日本第四位世青賽冠軍。
△ 紀錄片《羽生結弦對自己的挑戰》
2010年,羽生結弦正式進入成年組。
在索契冬奧會驚豔亮相後的4年裡,羽生結弦迅速嶄露頭角,在各種比賽裡不斷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績。
以全日本錦标賽為例。
2010年,他自由滑失誤多,綜合排名第4。
2011年,排名第3,拿到銅牌。
2012年,戰勝高橋大輔,排名第一。
2013年,冠軍。
2014年,完成三連冠,且再次刷新個人記錄,總分286.86(第一次冠軍時候得分285.23)。
2014,是羽生結弦的豐收年。
19歲的他,拿下索契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單冠軍,也是本屆奧運會日本代表團拿到的唯一一枚金牌,成為66年來最年輕的男單奧運冠軍得主。
這一年,他實現了奧運會、世錦賽、大獎賽總決賽的大滿貫。
奧運冠軍,他拿到了。
小時候的他可能沒想到的是,他能拿2次。
2018年平昌冬奧會,之前經曆傷病困擾的羽生仍然發揮出色,奪得平昌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冠軍,成為66年來第一位蟬聯冬奧會男單冠軍的花滑選手。
這一年,憑借一曲《陰陽師》,羽生結弦成功折服了全世界。
Sir印象很深,那是2018年的3月1日,整個朋友圈都在贊歎這位選手的輕盈和優雅。
在平昌衛冕之後,他為自己定下新的挑戰:
阿克塞爾四周跳(4A)和奧運男單三連冠,這是此前從未有人達成的成就。
可惜,挑戰沒能成功。
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4A和男單三連冠,他都沒能完成。
即便如此,在役23年的羽生結弦,仍然是花樣滑冰曆史上超級全滿貫第一人。
首位在青少年與成年組别主要國際賽事獲得全滿貫的男單選手和花樣滑冰曆史上包攬奧運會、世錦賽、大獎賽總決賽、四大洲錦标賽及世青賽、青年組總決賽等國際大賽男單項目冠軍的超級全滿貫第一人。
說一句獎杯(記錄)粉碎機,毫不誇張。
02
如何成為一個奧運冠軍?
有人會說,天賦很重要,也沒有人會否認努力的作用。
但如何成為一個花滑奧運冠軍?
央視資深解說陳滢這樣說——
要想成為奧運會冠軍,運動員不僅僅需要有高難度動作的技術儲備,還要有上佳的藝術表現力,和各種基礎的綜合素質:滑行、柔韌,而且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心髒,同時還要有清醒的頭腦。
花滑冬奧會男單有短節目,自由滑2項内容。短節目規定動作和連接步,自由滑可随意組合。
項目評分,也決定了這個比賽的難度:技術分和表演分。
既有紮實的内功,也有充滿美感的招式。
羽生結弦為什麼能成為如此出圈的花滑選手?所到之處,仿佛明星待遇。粉絲歡呼,現場尖叫。
作為一個體育門外漢,Sir很認真地看過羽生結弦的重要表演。
簡單表達感受隻能說,太美了。
上場後音樂一響,仿佛舞者。
腳下的冰就像給了他翅膀,讓他擁有了能在冰上淩空飛舞的能力。
加上他皮膚白皙,身材瘦長,四肢纖細柔軟,臉又極清秀。
每一個技術動作下來,表情或惬意、或淩厲,無一不在與音樂相輔相成。
腳要穩,臉卻越松快恣意越好。
這其中所需的控制力和心理素質,常人怕是很難想象。
羽生結弦拼的是天賦麼?
當然有。
但更重要的,是他并從不以天賦為傲。
羽生有許多小習慣。
上學時老師強調但Sir從來沒做過的錯題集,他有:
上學時的課程筆記和長大後的比賽複盤筆記,上面布滿了紅藍綠色的标注。
藍色是提問,紅色是答案,綠色是再看或聽取教練講解後的所想。
自學人類情報科學,根據所學,研究比賽姿勢、動作。
比賽前,他會研究力的作用在哪裡、會産生怎麼樣的沖擊,并用數值将這些體現出來。
不止注重技術的完善,羽生結弦可能是花滑比賽裡,最操心的選手。
音樂。
2018年昌平奧運會的參賽曲目《晴明》,他先對原版曲子進行編輯,在曲子開頭加入了自己的呼吸聲,既有美感,也能幫助他調節呼吸。
配合音樂節拍,他對跳躍所需的秒數進行了精密的計算。
要知道,親自編輯配樂,對于運動員來說也是十分少見的。
不隻是音樂,他還參與設計表演服。《陰陽師》那場服裝的顔色、材料、服裝的呈現印象等全部都是由羽生親自決定。
羽生選手是設計師,而我是他的助手。
他的要求包括帶有花紋的白底、黃綠色與紫色、還有加入象征着陰陽師的五芒星。最難的部分是如何模仿平安時代的和服狩衣,将其制作成花樣滑冰的表演服。
轉自騰訊體育
他不僅是運動員。
還是親自打磨花滑這項藝術的總導演,每一項工序都鑽研到精。
03
2014年,羽生結弦拿到第一枚奧運金牌,他的賽後感言是,不甘。
那一年,他的短節目刷新世界紀錄,拿下那一屆的花滑奧運冠軍。
不甘,源于自由滑,他連續失誤,連平時最擅長的3A跳都沒做成。
他手抓冰面,一直喘着氣。
盡管已經戰勝了這個世界上花滑最厲害的一群人,他依然不開心。
盡管羽生結弦今年才27歲,但在花滑屆,已經算是高齡選手。
因為對關節的柔韌性損耗太大,花滑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很短,不超過10年,巅峰期也隻不過短短4年。
于男單來說,23歲就是巅峰期的末端。
可從20歲開始,他的巅峰,隻有一種:
“更好的羽生結弦”。
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做到的最大限度
11歲時,他的目标除了當奧運冠軍,還有更具體的動作:想眺五周跳,四周半……
高一時,就正式開始了四周跳的練習。
什麼是四周跳?
在花滑運動中一共有6種跳躍,分為T、S、Lo、F、Lz、A,難度逐級上升。
每種跳躍又根據空中旋轉的圈數,分為一到四周。圈數越多,難度越大。
羽生結弦心心念念的4A,就是花滑屆的史詩級難度動作,至今隻有140年前的挪威選手阿克塞爾·保爾森完成過(這個動作也因此以他命名)。
從4T開始,羽生結弦開始了自己的進攻之路。
2014年世界錦标賽,拿下第一個4T跳。
2014年,索契冬奧會,以4T 4S的跳躍難度,拿下短節目第一。
經曆冬奧會自由滑的四周跳失誤,他在1年後的NHK杯交出了更平穩更流暢的《陰陽師》,以短節目、自由滑雙破紀錄的高分,創造了自己的新紀錄。
彼時,年輕選手們也後來居上,開啟了花滑四周跳的難度挑戰。
2015年中國的金博洋首次4Lz連跳成功完成。
2016年日本宇野昌磨,首次完成難度第二的4F。
2017年美國的陳巍,挑戰成功最難的4Lz和4F。
技術榜上,最先發出号角的羽生結弦,反而完成難度落後。
大家都在提升,羽生結弦當然會被刺激。
目前為止,已經有兩個年輕選手完成了難度最高的4Lo,羽生結弦當然不示弱。
5年前寫下的那中二的打氣,依然有用。
“絕對赢給你看。”
為了沖擊平昌奧運會,他選擇了2015年的《陰陽師》,四周跳從三年前的三個增加到了五個,音樂重編,研究動作、節拍,勤加練習。
隻求兩個字,無悔。
于是,在缺賽三個月,遍地四周跳的平昌奧運賽場,羽生結弦一舞驚豔。
羽生結弦這樣形容自己生命中的這兩塊奧運金牌。
2014年,努力了,摘得“莽莽撞撞”;2018年,徹底拿下。
但更讓Sir覺得珍貴的,是他在拿到第二塊奧運金牌前,參加花滑大獎賽莫斯科杯,成功完成4Lo第一跳後。
盡管出現其他跳躍的失誤,止步第二,他仍然露出了這段時間最輕松的笑容,還開心地開了瓶可樂喝。
“做到”比“拿到”更讓他喜悅。
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羽生結弦表演後的表情,都讓人動容的原因。
那是夠到自我極限後的喜悅和快樂。
直至退役,羽生結弦已經打破了19項世界紀錄。
但Sir想,觀衆對于羽生結弦的喜愛,已經不再是他拿下多少個冠軍,多少項世界紀錄,甚至不是他要沖刺的4A。
就像今年的冬奧,他與獎牌無緣,但依然是最受關注的那一個。
羽生結弦的光芒早已與勝負無關,尤其是在花滑這樣一個“江山易改”,天才如流星閃過的領域。
極緻的羽生結弦,能做的也不過是比别人在巅峰上多停留那麼一點。
而他給我們的。
卻是一種持久和安定的力量。
美就是美。
夢想就可以是純粹的夢想。
這些我們時常懷疑和淡忘的東西,隻要看一眼,就都不證自明了。
因為那是羽生結弦。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漂流少年Max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