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聽到最多的就是高考話題,看到一個個同學高考結束後的不同表現,讓我不由的想到了我國古代的“高考” 。
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舉制度,也可以稱呼為科舉考試,分為三級,分别是:鄉試、會試、殿試。這點和我們小學、初中、高中升學考試有點類似。
古代和現代高考一樣,對考試是非常的重視,以明朝為例,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行一次。不過有點不一樣的就是,古代的殿試前三名,一般都是皇帝親筆禦點。
在對待考試作弊這個問題上,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都是非常嚴厲的處罰。
比如明朝的江南第一才子唐寅,就是因為涉會試洩題案而被革黜,造成了妻子改嫁,一生坎坷的悲慘命運。
說到唐寅,就不由的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是根據我國民間傳說故事改編而成。
看完電影因為一時的好奇,就對其事情的真實性進行了一番調查了解,發現這個民間傳說故事也是經過加工而成,并不是真的。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軌先生的《耳談》,叙述的故事情節和當今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吻合。
但他這書中的人物是蘇州才子陳元超,而不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江南才子唐伯虎,不過到了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的手中,就變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緣》。
後來又經過藝術加工後,又變成了王百谷的《三笑緣》,之後這個“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算是真正的流行開了。
那麼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秋香這個女子呢?
據考證,唐伯虎那個年代還真有一個有點名氣的女子叫秋香,生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不過她并非是大戶人家的婢女,而是當時南都金陵風月場中的名妓。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号秋香。她琴、棋、詩、畫樣樣精通,當時被譽為“吳中女才子”。
據明代《畫史》中記載:“秋香學畫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筆最清潤。”在《金陵瑣事》中,還記載了秋香曾經向唐伯虎的繪畫老師沈周學過畫畫。沈周是明代相當著名的大畫家,曾為秋香畫過—幅丹青畫,寫過—首詞。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從這就能看出來。
他們兩人之間差了有二十歲,所以根本就不可能産生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完全就是後人根據一些素材牽強附會到他們身上罷了。
那麼為什麼後人要編出“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呢?
我覺得可以從幾方面可以得到答案。
第一,唐伯虎的名氣夠大,我們都知道人紅是非多這個道理,寫名人的故事更能吸引人,而且唐伯虎的名氣在明朝可不是一般的大。
他在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如此大的名氣,如果我是寫小說的,也會把當成故事的男主,這樣的故事才有人看,老百姓才喜歡聽不是。
第二,他在自己的詩文中,就有關于寫秋香的詩,這也給後人有了證明其故事真實性的佐證。
《唐寅詩集》中有詩名曰“我愛秋香”是一首藏頭詩: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煙袅袅繞經樓。
有了這首詩,最少能證明唐伯虎是喜歡秋香的,至于怎麼利用這首詩,“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就是最好的結果。
第三,唐伯虎是個悲情人物,他有如此大的名聲,可是卻因為舞弊案造成了他悲劇的一生。
這樣的苦情人物,是非常适合大衆的同情心和憐憫心的利用,用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故事結局,來吸引和迎合大衆的心理,得到大衆的認可,能夠讓故事迅速的流傳出去,流傳下去。
從我們現在依然還能看到《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就能看出寫出這個故事的作者他成功了。
從以上三點就可以得出,為什麼後人要編出“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
唐伯虎因為被人誣陷,造成了他悲劇的一生,但我們從他得到的這些聲望中,卻應該學習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不屈不撓的自立精神。
在這裡我也奉勸這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造成高考失利的同學們,失敗不可怕,從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就是,看看唐寅在看看自己,我們有什麼理由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沮喪,失去鬥志。
最後把唐伯虎的《桃花庵歌》送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将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别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文章素材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果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希望大家關注我,方便大家繼續探讨,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