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HTC 是高端 Android 手機的代名詞,想當年那機身設計、那 Sense UI 等,都讓人癡迷不已,而如今,HTC 也就隻剩下售價比較高端了,昔日風光已不再。
用戶(包括筆者)在購買旗艦手機時,往往都會優先考慮三星、iPhone 以及索尼(大法好!)等,HTC 仿佛已掉入第二梯隊。作為 2017 的首台年度旗艦——HTC U11,擁有不錯素質的它,能否幫助這家台灣公司,重拾當年的輝煌呢?雖然這很難。
關鍵參數
比以往更好看的外觀
處理器:高通骁龍 835
内存 & 存儲:4GB LPDDR4x,64GB UFS 2.1,支持最高 2TB microSD 卡拓展
屏幕:5.5 英寸 2560 x 1440 分辨率,Super LCD 5
攝像頭:1,200 萬像素,f/1.7 光圈,光學防抖;1,600 萬像素前置攝像頭,f/2.0
機身尺寸:153.9 x 75.9 x 7.9mm,169g
電池容量:3,000 毫安時
系統:基于 Android 7.1.1 的 HTC Sense
其他:Edge Sense 智感一握、IP67 防水防塵,USB Type-C 3.1 接口、BoomSound 雙揚聲器以及消失了的 3.5mm 耳機孔
U11 與此前的 U Ultra 一樣,采用了水滴式的雙面 3D 玻璃,很漂亮的外觀設計,和去年 HTC 10 的硬朗風格不同,U11 看上去會更加圓潤一點,屬于豐滿可愛型。
一些細節
(充電、聽音樂都得靠 Type-C 這哥們了)
(沒有 3.5mm 耳機接口,都這麼厚的機身了,何必呢~)
(帶有紋理的電源鍵,摸上去很舒服,按鍵手感也不錯)
不過 7.9mm 的厚度以及 169g 的重量,與其它手機相比,還是稍遜一籌,如果能再做薄一點就好了。還有一個不錯的改進便是攝像頭沒有 HTC 10 那樣如此突兀了。
拿在手上的感覺很厚實,握感因人而異,筆者的手掌已經随着手機屏幕的增大而變大了*人是适應環境的:-D所以駕馭這台稍大的 U11(尺寸略接近 iPhone 的 Plus 版本)還是沒啥問題的。對了,U11 有點滑,我試過不止一次将它放在桌上後,然後自動跌落到地上的,所以使用時要稍微注意一下哈。
我們(公衆号:愛搞機)有兩個配色:黑色與銀色,後者要更加好看一些,因為在不同的角度,它能夠展現出不一樣的視覺觀感,黑色在某些時候看上去也會有種墨綠的感覺。可以說,U11 的外觀設計非常不錯,在芸芸衆機裡,它是非常具備辨識度的,對于看膩了普通手機的用戶來說,U11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啦,還有S8:-D
屏幕對于旗艦來說,2K 屏似乎是非常有必要的(XZP:我有 4K!),而 U11 的 5.5 英寸顯示屏同樣擁有此分辨率,第五代大猩猩玻璃也沒有缺席,總體來說,賬面參數很好看。
先從主觀感受開始說起,U11 這塊屏幕還是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滴,色彩比較鮮豔,能夠讨好眼球的喜歡。此外,560 尼特(自動亮度)的最高亮度,以及 6 尼特的最低亮度,無論是室内還是室外、白天還是黑夜,都可以獲得較為不錯的體驗。
那麼再來看看專業儀器下檢測出來的數據:色溫 7,350K、覆蓋了 130.7% 的 sRGB 色域、對比度 1,797:1;色準方面:平均 deltaE 4.8,最高 deltaE 10.3,對于一部售價 4,000 元人民币的旗艦機來說,這個色準表現太一般了,一些賣 2K 多的手機(如小米 6:但我木有 2K 分辨率)都要比 U11 好。
性能U11 搭載了高通骁龍 835 處理器(4 x 2.45GHz 4 x 1.9GHz),筆者拿到的是 4GB 内存 64GB 存儲空間的國行版本。
在日常使用中,小核均可以達到最高頻,而大核隻有在打開相機 App 時才能夠去到 2.45GHz,平時都會在 2.36GHz。既然是旗艦,U11 體驗起來的感覺自然很絲滑,開啟各種 App 的速度都很快。
一個小小的遺憾:如果能将 6GB 内存作為标配版本就好了,雖然 4GB 也不差,隻不過在這個動辄 6GB、一個不開心還上 8GB 的年代,内存小難免會遇到捉襟見肘的情況,如果後台開的應用多,偶爾還會需要重新加載 App。
現在來看一波跑分
相比工程機版本,零售版的 U11 在一些環節上有小提升,但如 RAR、圓周率等則沒有前者表現好。而在與現役旗艦如索尼 Xperia XZ Premium、S8 、小米 6 等機型對比起來時,U11 呈現出了中等偏上的表現,反正,這就是一個正常的骁龍 835。
不過呢,2017 年也走過了半載,個人會更加建議選擇 6GB 的版本,起碼這個配置到了明年也不會太落伍。
雖然 U11 的文件系統是 EXT4,但在随機寫入測試中,它卻離奇的快,謎之成績~另外,指紋識别的速度很快,不過怎麼說呢,自從體驗過 R11 與一加 5 之後,就會感覺其它手機都沒那麼快了~
Sense UI猶記得,上高中那時候的 Sense UI,非常炫酷,那解鎖動畫,以及天氣小部件,帥的一塌糊塗,隻不過如今大家都在漸漸向原生 Android 靠近,HTC 也不例外,當然這其實是一件好事,隻是會依舊懷念那時候的 HTC Sense。
U11 運行着基于 Android 7.1.1 的 Sense UI,界面很幹淨,對于喜歡原生 Android 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而且仔細把玩後還會發現,HTC Sense 還是擁有不少定制功能在裡面的。
雖然大部分人用不了 Google Assistant(有梯子的用戶無視),但 HTC 在國行版系統給你預裝了小度助手,而此前筆者也撰寫過一篇關于它的體驗文章,若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前往愛搞機官網閱覽:《HTC U11 小度智能助手體驗》,總的來說,小度助手比較接地氣,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
關鍵的地方其實,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手機最影響使用體驗的地方,往往都是些最基礎的功能,例如指紋識别、App 響應速度、對焦以及成像的速度等等,而 U11 在這幾個方面,均表現不錯。加之如今有比較輕量級的 Sense UI、骁龍 835 優秀的性能、UFS 2.1 的閃存等等,使得給人的總體印象不錯。
BoomSound 雙揚聲器,作為 HTC 的招牌操作,自然也不會缺席,除了底部之外,還有一個揚聲器集成在了聽筒裡,無論是你看電影還是聽音樂,都比隻有一個揚聲器的手機要強很多。
不過,一個小小 3.5mm 耳機接口的消失,也會造成一些不便,很多次我出門忘記帶 Type-C 耳機或轉接口時(皆有附贈√),就會導緻漫漫上班長路沒歌聽,即便有普通耳機在身上也沒轍~此時就會很懷念那個小孔(都怪那撲 × 的 iPhone 7)。
有個好消息,那便是在官方附贈的 USB Type-C 至 3.5mm 轉接線中,内置了 Cirrus Logic 的 Codec——CS42L42,配合 U11 使用起來效果不錯,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在将線連接至手機上後,還能夠升級轉接線内的固件~這操作挺不錯的。p.s.用在小米 6 上也會很好。
還有這種操作?Edge Sense,别名“智感一握”,這是 U11 上的“特殊操作”,通過用力擠壓屏幕兩側,可以實現特殊功能,個人覺得還是比較有新意的。例如:我可以選擇短時擠壓以截圖,或者長時擠壓來啟動小度助手等 App,這項功能意在減少操作的步驟,那麼它到底是實用功能,還是雞肋呢?
通過 2 周的使用體驗下來,筆者發現,其實用到這項功能的次數會比較少,而且發現時不時會有誤觸發的情況存在,到最後,我還是選擇關閉了 Edge Sense。
筆者在網上可以看到有不少用戶給了 Edge Sense 差評,認為很雞肋,沒 × 用,老實說,實用性是有的,隻不過沒那麼高,個人覺得關鍵點其實是誤觸率稍高了一點,如果調高了觸發力度又會覺得很麻煩~
Edge Sense 與 iPhone 上的 3D Touch 非常相似,那就是喜歡的人很愛,不喜歡的人又覺得是雞肋功能。所以筆者對 U11 的這項特殊操作不給予評價,因為用慣了的人,或許就會離不開它,而且 Edge Sense 也比較适合在親朋好友面前炫一下技。
續航與充電3,000 毫安時的電池,對于一塊 5.5 英寸的 2K 屏來說,還是小了一點,但得益于骁龍 835 的優化,續航表現應該不會太差,撐過一天基本沒什麼問題。
經過續航測試後,得出:玩 NBA 30 分鐘耗電 13%、看電影 30 分鐘耗電 5%、WiFi 上網 30 分鐘耗電 5%、4G 上網 30 分鐘耗電 7%,兩小時後,剩餘電量 70%,表現比較一般,BTW:在測試過程中,U11 的屏幕亮度為 100 尼特。
使用原裝充電器的話,功率在 14.6W 左右,此外 U11 還支持 PD 快充,功率可以達到 15W 左右。而在使用原裝配件的情況下,從 0% 到 100% 的充電時長為 112 分鐘,前期的充電速度會比較快,後續則放緩。
90 分的拍照U11 配備了 1,200 萬像素的主攝像頭,f/1.7 光圈,1.4μm 單位像素面積(HTC 10 為 1.55μm),擁有 UltraSpeed 全像素自動對焦,當然 OIS 光學防抖自然也是沒少的,前置攝像頭與 HTC 10 一樣依舊是 1,600 萬像素,隻不過相比前輩,U11 的前置少了光學防抖。雖然沒有雙攝,但 U11 在 DxO 上獲得了 90 分的好評,這也讓我們對它感到無比期待。
那麼我們現在看看拍照界面,比較簡潔,HDR、二級菜單以及閃光燈放在了界面上方,而下方則是鏡頭切換、錄像以及快門,使用起來很方便。
可玩性方面雖然沒有小米、華為的手機那麼高,但其實也足夠用了,像是全景、專業模式、掃碼、慢動作等,U11 都是有的,不過比較納悶的是,相機居然沒有自帶濾鏡?無所謂啦,其實又有多少人會用到呢對吧,還是美圖、VSCO 好用點~
樣張
一些對比,左為 U11,右為 iPhone 7 Plus
雖然感覺 U11 并沒有傳說中的 90 分這麼神乎,但也屬于當今手機中的第一梯隊了,對焦與成像的速度都足夠快,HDR 成像的速度也不錯。而從肉眼觀感來看,U11 的照片在色彩飽和度上,也比較讨好眼球的喜歡,即便它沒有雙攝,但如同 Galaxy S8/S8 一樣,HTC 在基礎功上花了不少心思,而大部分用戶,隻需要能夠随手拍好一張照片而已,U11 可以做到。
而在夜間方面,f/1.7 光圈 1.4μm 光學防抖,應付絕大多數場景沒什麼太大問題。樣張方面,U11 能夠提供一個比較高的整體亮度,但畫面純淨度和噪點控制就表現比較一般,塗抹感稍強~而 iPhone 的樣張在亮度上則沒有 U11 高,但它保證了整體的純淨度。
總的來說,U11 的拍照能力很強,對于許多用戶,它可以做到随拍随發朋友圈,也對得起 DxO 的 90 分好評(雖然有點高的過頭),有時候連筆者這個果粉都不禁感歎,要是 iPhone 也有如此水平就好了。
一些想法HTC 的力作 U11,在方方面面都算得上是一台不錯的旗艦,有着不錯甚至優秀的機身設計、流暢的用戶體驗、骁龍 835 處理器、上乘的拍照質量等等,很均衡很全面的一位選手,也讓我這個曾經的 HTC 粉看到了一絲希望。
不過,事實真的如此嗎?沒錯,U11 的确很優秀,但對于這家台灣公司來說,他們需要的不僅僅隻是“不錯”這麼簡單了,而是得拿出一款炸裂級别的産品才行,因為如今的市場競争變得比以往更加激烈。再者,如果将 U11 與三星的旗艦 S8/S8 放在一起,前者仿佛更像是去年的旗艦。
但無論如何,HTC 這條路是走對了,沒有過多花哨的地方,穩紮穩打,沒什麼緻命傷,說不定日後可以看到 HTC 崛起的那一天。此外,4,599 元(4GB 64GB)的國行起售價,也是這幾家大廠旗艦中,最便宜的,當然啦,如果你是水貨玩家,就當我沒說過這句話:-D
(不死鳥菲尼克斯在經過火焰的洗禮後,得以重生,形容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 HTC 這一路走來,也是十分艱辛但卻沒有停止腳步)
優
√ 好看的機身設計
√ 體驗流暢
√ 不錯的拍照
√ IP67
√ 攝影的錄音效果拔群
槽
× 屏幕邊框略寬
× 厚重了點
× 屏幕客觀數據一般
× Edge Sense 智感一握不是非常實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