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是澳大利亞的國寶級動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内亞的部分地區,大多數袋鼠都分布在澳大利亞,隻有少數的樹袋鼠生活在新幾内亞。不過袋鼠是一個總稱,正如老虎一樣,下屬分好多個亞種。
袋鼠長得很有特色,能夠直立行走,有時候尾巴能夠作為第五條腿,支撐整個身體短時間站立起來攻擊對手,别看袋鼠萌萌哒,實際上是“猛猛哒”。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偏手性是人類和部分類人猿才會有的現象,但是研究者發現,這種現象在袋鼠身上似乎也存在普遍性,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袋鼠也會跟我們人類一樣,慣用某一隻手,比如說“左手”。
這很有可能是伴随着直立行走的進化過程而出現的一種現象,也就是說靠四肢行走的動物幾乎不會有偏手性的問題,而兩條腿走路的動物可能會。
偏手性在人類世界裡面,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特别是在左撇子這件事上,男女比例為5比4。除了手之外,人體上還有很多部位也有類似的現象,比如說我們在看門上的貓眼時,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用右眼看;接電話的時候,或者附耳聽牆根時,大約有60%的人是用右耳朵。
偏手性現象在黑猩猩中體現也相當明顯,它們在吃白蟻的時候,明顯會慣用一隻手,而随着經驗地豐富,這隻手會越來越靈活,抓到的白蟻越多,它就越依賴這隻手,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當中。
左起:紅袋鼠、東部灰袋鼠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動物學家曾對數百份的野生袋鼠樣本進行過研究,他們發現澳大利亞的東部灰袋鼠,以及紅袋鼠幾乎都是左撇子,這一研究成果在2015年的《當代生物學》上發表了,頓時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可能這聽起來在生物學上并不算是特别重大的發現,但是卻充滿趣味性,對于普通網友來說,這就是冷知識,可能是某次聚會的談資,畢竟知道了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還是蠻酷的。
古氏樹袋鼠
偏手性似乎是兩足行走動物才會出現的現象,在四足動物中的記錄極少,根本成不了典型。為了證明袋鼠的這個問題,研究者們曾經對動物園的一些古氏樹袋鼠進行了研究,發現這種袋鼠并沒有偏手性的現象,而古氏樹袋鼠通常是用四肢進行爬行的,而且它們經常栖息在樹上,99%的時間都在樹上,看起來就像是樹懶一樣沒有睡醒,所以它們不會出現偏手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動物學家耶戈爾·馬拉希切夫(Yegor Malashichev)認為袋鼠之所以會出現偏手性,主要是跟人類差不多,得益于大腦左右半球功能的差異化,通俗地說就是當動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通常習慣用右側身體來解決問題,比如用右手去碰一碰自己好奇的東西,這是由大腦左半球控制的;而當遇到危險想要逃離的時候,則由大腦右半球控制身體左側來完成。
人類進化簡譜
當初人類和某些動物逐漸進化出直立行走形态的時候,意味着能夠騰出手來做更多的事情,當進化出這種能力的時候,身體的某些神經系統的差異化又進一步演化,而這種差異化的加深,又促進動物偏手性的加劇,如此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切。
當然實際上要複雜得多,現有的研究也沒有完全研究透徹,不過直立行走的袋鼠具有這一現象,是一件很确切的事情。
不過為何人類大多數是右撇子,而袋鼠卻是左撇子呢?在這個問題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生物學家保羅·麥克尼爾(Paul MacNeilage)提出的一個假設或許能夠解釋這一現象,他說東部灰袋鼠和紅袋鼠的祖先都是生活在樹上的袋鼠,當時它們在樹上需要用到右側的肢體來讓自己牢牢抓住樹幹,保持在樹上不會掉下來,而整理毛發、吃東西之類的事情,就隻能靠“左手”來完成了,久而久之就成了左撇子。
紅頸袋鼠
偏手性在四足動物中極少見,在兩足動物中卻很常見,這很可能與四肢爬行有關,當然,動物的行為是相當複雜的一個研究課題,實際上袋鼠的偏手性也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比如東部灰袋鼠和紅袋鼠在整理毛發或進食的時候,尤其愛用“左手”,但是紅頸袋鼠卻不是那麼明顯。其中可能跟各自的生活方式有關,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嘛,在動物身上也同樣适用。
有人會說,這個研究有什麼用呢?我能想到的是,或許知道了這一冷知識後,人類再與袋鼠打拳擊時,會格外注意它的左勾拳吧!當然,這隻是一句玩笑話,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動物行為研究都十分有意義,它能夠幫助我們更了解這個世界,更了解與我們同住在地球村的“村民”。
(關注我,了解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