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中的“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意思是男孩不要是初一的生日,女孩最好不要是十五的生日。如果男孩是初一出生,那麼過生日的時候就給他改成三十或二十九(農曆一個月通常是三十或二十九天),如果女孩是十五出生,那麼她的生日就給改成十六号。
為什麼會這樣?
實際上這是一句互文,意思就是“生孩子最怕趕上節日”,初一就是大年初一,十五就是八月十五。
男孩初一出生是怕過年擔驚受怕,因為古代夭折率太高了,明清皇室胎兒夭折率高于40%,民間更不用說。生男孩為的是傳宗接代,家裡添勞力,這時候全家人跟着擔驚受怕,結果夭折了。那麼往後每一年的大年初一,就都是孩子的忌日,恐怕陰魂不散。女孩既然是女的,那麼就屬陰,中國的十五日都與陰屬性有關,譬如元月十五日,花枝亂顫,七月十五日,百鬼夜行,女孩十五出生,就怕她一學貪玩,二被鬼勾魂而去。當然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女孩八月十五日出生,那麼每逢八月十五日家庭團圓的時候,家裡人就愈發思念女兒了。因為古代女兒出嫁以後,八月十五決不能回娘家。同時萬一女孩夭折,就又成了中秋節的忌日,豈不更悲催?一互文,實際上就是,生孩子别在喜慶日子裡。
生孩子對古人來說是一項特别有風險的事情,古人最大的喜訊就是“母子平安”,在現在看來,母子平安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古代就不一樣了。中國最熱鬧的節日有兩個,一個是大年初一,一個是八月十五,都是團圓節,此時生孩子,就要擔驚受怕,這個日子又有很高概率成為孩子的忌日,挺好的日子,年年想起來就哭,多鬧心?所以古人很不情願在大年初一和八月十五生孩子。
不過,事情不可一概而論。譬如,老舍字慶春,因為他是大年三十出生,還有很多叫年寶的,那基本都是大年初一出生的,許多地區對此并無禁忌。即便是有忌諱的地方,也隻是說不想年節裡生孩子。可有些地方就不像話了,非要給這種擔憂派一個看似有理的說法。說大年初一出生的孩子不好,妨礙父母,還說二月初一出生的會招來火災,這都是無稽之談。已經從古人尋常的擔憂,演變成了硬潑髒水,進而形成了迷信。
作者:豆子人民藝術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