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中國王朝幾千年的曆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北方邊境從來沒有真正安穩過,北方遊牧民族總是對中原的大好江山垂涎三尺。
大部分時候,漢族總是勝利者,但是,每當中原王朝衰落之時,遊牧民族就會悄悄崛起,趁火打劫。雖然說,除了蒙古族與滿族,其它遊牧民族始終都沒有徹底掌控過廣闊的中原大地,但是,也有不少遊牧民族曾經給中原王朝帶來過嚴重威脅,比如說,匈奴、鮮卑、突厥。
這三個遊牧民族在曆史上都曾經非常強大,多次在中原王朝邊境挑起戰火。而令人不解的是,匈奴、突厥戰敗之後,都選擇了西遷并在中亞等地建立了強大的王國。可是,鮮卑卻沒有西遷,自始至終都留在了中國境内。那麼,這種不同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如一一來說。
首先,是匈奴西遷。
曆史上,蒙古高原地區,曾經出現過許多遊牧民族,而最早崛起的就是匈奴。秦朝初建之時,匈奴開始在北方崛起,成為蒙古高原真正的主人。秦朝雖然在對匈奴的戰争中獲得巨大勝利,并修建了至今還存在的長城抵禦匈奴,但是,秦末中原戰火連綿,匈奴再一次趁機南下,甚至,威脅到了新生的漢政權。
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朝才轉守為攻,開始反擊匈奴,并取得輝煌戰果,使得匈奴元氣大傷。西漢晚期,匈奴政權内部發生了分裂,一部分匈奴選擇歸順強大的漢王朝,而另一部分則繼續流竄到中亞地區,被漢将陳湯所滅。在這種情況下,匈奴和漢朝的關系趨于和平。
東漢初年,國力不如之前那麼強盛,匈奴之中的某些貴族不甘向漢王朝低頭,想要再次騷擾漢朝邊境,故而,匈奴内部又一次發生了分裂,這次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兩部。南匈奴臣服于漢朝,直到漢朝末年還對漢王朝忠心耿耿,而北匈奴則選擇與漢朝為敵,經常侵略騷擾漢朝和南匈奴。
漢朝自漢武帝時期,就确定了對匈奴強硬的外交政策,是絕對不會忍耐這些匈奴人的。
所以,公元73年,漢朝軍隊再次出兵打擊北匈奴軍隊,甚至,一度追擊到天山一帶。89年,漢軍又一次大勝,将北匈奴軍隊趕至今蒙古國境内。兩年後,漢軍在阿爾泰山附近打敗北單于大軍。自此,在強大的軍事力量威懾下,北單于隻好向西逃亡,直至頓河、多瑙河流域。
後來,匈奴的後裔在此地安居,并建立了一個十分龐大的帝國——匈奴帝國。這個帝國的元首之中,有一位名為阿提拉,有“上帝之鞭”的美譽,頗為讓人敬佩。此人曾經兩次率領軍隊侵入巴爾幹半島地區,遠征軍隊還曾到達奧爾良地區,基本上征服了大半個歐洲!
甚至,直至今日,還有匈牙利學者認為,自己體内流淌的是匈奴人的血液!
其次,是突厥。
突厥崛起在隋唐時期,匈奴退出蒙古高原的曆史舞台之後,草原之上又陷入了混戰。隋唐時期,突厥打敗其它民族,一舉成為了草原上的主人。後來,突厥内部發生分裂,分成東突厥、西突厥兩部。唐初,名将李靖率軍大破東突厥,而後,戰敗的東突厥向唐王朝俯首稱臣。
西突厥為了自保,隻能選擇跟匈奴一樣的方法——向西出逃,足迹遠至鹹海地區。西遷之後,西突厥先後建立了塞爾柱突厥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塞爾柱突厥帝國的地盤非常大,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小亞細亞大部及叙利亞(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遊牧民族的悍勇深刻地印在這個民族的血液之中,所以,這個帝國武力超強,還曾經在與東羅馬帝國的戰争之中,俘虜了其皇帝羅曼努斯四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東羅馬帝國的滅亡。隻是,盛極必衰,後來,帝國分裂成許多小塞爾柱蘇丹王朝。
然而,在羅姆蘇丹國中,誕生了一位影響歐洲幾個世紀的人物,他的存在,基本上改變了整個歐洲曆史。這個人,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奧斯曼。
奧斯曼之父是一位守衛羅姆蘇丹國邊疆的将士。奧斯曼早年随父習武,協助其父為羅姆蘇丹國守衛邊境。曾在當地蘇菲派長老埃德巴利約處學習蘇菲學理,并與其女瑪爾哈頓結婚。1281年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襲邊境貝伊職位。他與蘇菲教團首領和加齊社團結盟,逐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
後來,奧斯曼稱帝,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著名帝國——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強盛之時,勢力遍布亞歐非三大洲,其治下領土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向西直達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向東則可抵達裡海及波斯灣地區,往北可達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往南則是蘇丹與也門。
其軍事力量的強大更是不必言說,直接消滅了盛極一時的東羅馬帝國!
最後,就是鮮卑了。
蒙古高原幾經易主,匈奴、突厥都先後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又被趕出這片土地。那麼,同樣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稱王的鮮卑呢?
鮮卑起源于東胡,在匈奴強大之時,鮮卑還隻是蒙古高原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部落。秦漢時期,東胡被一統匈奴的冒頓單于打敗,分裂為兩部,分别退往烏桓山和鮮卑山。之後,他們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在匈奴人的奴役之下苟延殘喘。匈奴分裂之後,鮮卑族才擺脫被奴役的命運。
為了反抗壓迫和一雪前恥,鮮卑前後兩次攻打曾經的主子。公元91年,在東漢和南匈奴的共同打擊之下,北匈奴被迫逃離蒙古高原,使得鮮卑趁機稱霸蒙古草原。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大地戰亂四起,鮮卑蠢蠢欲動,趁機占領我國北方,先後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等國家。
公元385年,鮮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後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随後,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實現了全國大一統。
那麼,作為失敗者的鮮卑,為何卻沒有跟它的前輩一樣西遷呢?
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形勢不同;
匈奴、突厥強盛之時,正是中原王朝處于秦漢隋唐時期,而我們都知道,這幾個王朝的國力十分強盛,根本不懼任何外敵。實際戰果也證明了這點,匈奴、突厥根本無法戰勝強大的中原王朝,屢次戰敗元氣大傷,隻能西遷保存民族剩餘力量。
然而,鮮卑所處的時代則不一樣,他們強大的時候,晉朝自身難保,隻能一直龜縮在南邊,甚至無力踏足北方。所以,鮮卑在北方擁有了自己的政權,生活安逸,自然也沒有西遷的必要。
二、鮮卑滅亡的方式;
鮮卑的滅亡并不是一件直接而迅速的事情,它經曆了文化思想上的漢化,逐漸被漢族融合。隋朝一統之後,鮮卑與漢族區别不大,民族屬性幾乎不存,不會有西遷的想法。
三、隋朝一統之後,鮮卑仍然還有一個小小的吐谷渾政權尚存。
對于那些仍舊保留鮮卑民族特性的國民,便回到草原上在吐谷渾治下生存。但是,後來草原的霸主變成了強大的吐蕃政權,于是,吐谷渾政權被吞并,使得這些鮮卑人根本沒有南遷的機會。
所以,對于當時的鮮卑來說,它沒必要遷,也不想遷,更沒辦法遷,這便是其不同之處。
參考資料:
【《史記·匈奴列傳》、《資治通鑒》、《史記索隐》、《中國民族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