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柏林有沒有馬

柏林有沒有馬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9:34:16

柏林有沒有馬?在這隻有150平方公裡多一點的地方,土壤以沙土和紅壤土為主,年平均降雨量1000公厘出頭,但年蒸發量有1680公厘以上,雖不至于一片荒漠,但缺少水源是不争的事實,隻能種植些耐旱的植物現今島上雖然滿眼望去一片綠色,那也是為了軍事防禦的目的,限制建設,多年大量造林的結果我們牧民的影片看多了,總以為适合養馬的地方都是些水草豐美之地,怎可能是這福建沿海的蕞爾小島?然而事實上金門牧馬不但古已有之,而且來養馬的先民還被奉為開發金門的英雄,立廟享祀,至今香火不辍,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柏林有沒有馬?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柏林有沒有馬(金門有馬)1

柏林有沒有馬

在這隻有150平方公裡多一點的地方,土壤以沙土和紅壤土為主,年平均降雨量1000公厘出頭,但年蒸發量有1680公厘以上,雖不至于一片荒漠,但缺少水源是不争的事實,隻能種植些耐旱的植物。現今島上雖然滿眼望去一片綠色,那也是為了軍事防禦的目的,限制建設,多年大量造林的結果。我們牧民的影片看多了,總以為适合養馬的地方都是些水草豐美之地,怎可能是這福建沿海的蕞爾小島?然而事實上金門牧馬不但古已有之,而且來養馬的先民還被奉為開發金門的英雄,立廟享祀,至今香火不辍。

根據史料,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欽命派陳淵做牧馬監,帶領着12位不同姓氏的牧馬人到浯洲養馬,浯洲就是金門古時候的稱呼。他們先在小金門(一名烈嶼)建立了牧馬寨,這就是金門第一所公務機關。後來這13姓牧馬人逐漸發展到金門每個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今天牧馬侯祠的所在,大金門豐蓮山。

陳淵死後,金門居民懷念他,為他立祠,祭祀不絕,大約五百年後,還上奏請當時的元朝朝廷追封他為侯,皇帝還禦賜一塊匾額,上書“孚濟”二字。到底一介馬夫,生前地位卑微,死後如何得享如此尊榮?

關于陳淵的功績,神話的也有曆史的也有,不過,曆史的篇幅短神話的傳說長,那麼,我們先說長的吧。

傳說陳淵善于養馬,更善于訓練馬。經他訓練過的馬會得認得顔色。不管馬跑得有多遠,隻要陳淵一敲鼓,并且樹立起各種顔色的旗子,分散在島上各處的馬,立馬就會按照自己的毛色走到相應的旗子底下排隊,并且公馬和母馬還會自動分列。此外,他還是優秀的馬醫生,所開的藥方,馬吃了病就好了,人吃了,一樣藥到病除。這不知道是“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還是最早的“動物實驗”。

當然,光是馴馬和醫馬也不能名垂史冊,被民衆懷念,甚至把他當成神來敬拜。所以就有了更神話的故事。父老相傳在元朝末年,金門苦于倭患,幾乎要被島滅。剩下的居民就來到當時的陳淵祠(那時還沒被封侯)向他哀告,據說霎時陰風陣陣,牆上畫的馬匹引頸長嘶,仿佛欲破壁而出。不久,海面狂風驟起,濁浪滔天如萬馬奔騰,停船海面的倭兵幾乎全員覆滅,僥幸逃過一劫的也被金門父老活捉。由于這件事情太過離奇,上報朝廷以後,就追贈他為福佑聖侯,後人習慣叫他“牧馬侯”,并賜給他“孚濟”匾額。孚者,信也;濟者,利也。其實按照金門人尊稱他為“開浯聖王”來看,陳淵和他的12位夥伴對金門的真正貢獻應該是胼手胝足、辛勤勞動、開墾金門,使得這塊荒島,一躍成為生養衆多之地,這才是13姓先民最該被紀念的功勞。隻要對人民講信用,使人民富足,人民就感念你,我們就是這麼一個重情重義的民族。

傳說經過陳淵等的開拓,金門馬匹的頭數一度過萬,家家戶戶都養馬,為何到如今全島隻剩下50匹左右,而且都養在以訓練為目的的馬會和以遊樂為目的的馬場裡,一般家戶養馬的風氣幾乎禁絕,又是怎麼回事?論起金門養馬風氣的衰落,罪魁禍首還是首推“倭患”。

來過金門旅遊的朋友都知道,在雙鯉魚濕地公園有塊“馬夫淚”石碣。原來在1945年,侵占金門的日軍眼見大勢已去,為了和福建方面的日寇會合繼續竄逃,竟然強征本地的騾馬和馬夫為他們駝運辎重,被征去的馬夫和馬死傷慘重,幾經戰亂,馬由與人并肩開拓金門的夥伴、福星,一夕成為緻災的禍星,于是島上養馬的風氣逐漸消失轉薄,相信馬若有靈,也會堕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