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很少有一款産品能做20年以上,QQ做到了。
用騰訊副總裁梁柱的話來形容:QQ是一款非常古老的産品。
2019年2月10日,馬化騰更新了一條朋友圈,感慨20年前的同一時刻,自己和技術人員通宵奮戰,為的是第一版QQ即将上線,彼時隻有幾百K字節。
幾乎每個成年人都使用過的QQ,為何在微信當道的情況下,仍然保持發展的勁頭?
據騰訊數據顯示:目前微信的月活為11.12億用戶,而QQ也達到了8.23億用戶。
微信用戶和QQ用戶之間當然有重疊,不可否認的是微信用戶從來沒有放棄QQ号碼和用戶的身份。
什麼叫産品做到極緻?
第一、用戶不留失,粘性強;第二、長久的保持産品叠代更新;第三、産品生态之間共生共赢,而不是此消彼長。
QQ這款最初隻有幾百K,現在最多100多兆的産品,為何能做到極緻?它和微信如何做到相愛而不相殺?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我們一起來看看。
QQ最早叫OICQ,馬化騰為什麼會做即時網絡通信軟件,主要源于:
1、馬化騰深圳大學畢業後在深圳一家做短訊通信業務的工作經曆;
2、當時以色列的一個叫ICQ的即時網絡通訊軟件引起了馬化騰的注意;
3、中國在2000年前後,PC互聯網快速發展,具備發展的土壤。
騰訊QQ能迅速突破百萬用戶,需要感謝的是當時遍布全國各地的網吧。
因為家庭網絡帶寬受限,很多網友跑到網吧去上網、聊天和玩遊戲。
而主要的聊天工具就是QQ。2000年到2003年間,QQ用戶暴漲,騰訊一度出現服務器緊缺現象。
鑒于用戶增長的突出表現,QQ産品的定位更加清晰,就是給年輕人用的一款社交軟件。
這個定位從開始到現在20年間從來沒有改變過。
為什麼說QQ寄托了一代人年輕的歲月?也是源于QQ當年的火爆和其定位。
2002年左右,QQ用戶突破了300萬,用戶增長帶來的是巨大的服務器壓力,而當時,QQ是款免費軟件,還沒有找到用戶轉化的有效辦法。
一位騰訊的産品經理偶然發現了韓國網民在論壇上流行DIY自己的造型。
而且需要花錢購買裝備,當時騰訊覺得這個方式在QQ上行得通。
就這樣,給騰訊帶來巨大收益的QQ附加産品"QQ秀"誕生了。
現在的70後、80後,年輕時應該都使用過QQ秀,充值過Q币,這是QQ的一個巨大變革。
QQ的用戶群體迅速擴大,成為國内第一大即時通訊工具。
此時QQ擁有了QQ會員、QQ空間、QQ秀、Q币、QQ遊戲等一套完整的産品生态體系。
QQ空間成為年輕人最喜歡的社區,在社區裡可以玩QQ秀,可以上傳照片保存,可以發表言論。
到現在,很多成年人還是通過QQ秀找到年輕時的照片,可謂寄托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的回憶。
2011年,騰訊推出微信,很多人擔心微信會不會取代QQ?現在我們看到微信和QQ兩兄弟相處得很和諧,究其原因還是在于産品的定位不一樣。
第一、微信一開始定位于網絡通訊軟件,而QQ是一款社交型即時網絡通訊軟件。
第二、微信剛開始并沒有做明确的群體定向,就是做網絡通訊的工具,QQ定位很清晰,就是年輕人。
第三、微信真正用戶暴漲,在于推出了紅包功能之後,QQ用戶迅速導流到微信,而且成年人群體也占多數。
第四、微信公衆号上線後,微信開始媒體化、内容化,成為基于社交的一個新媒體平台,QQ仍然還是年輕人的主戰場。
第五、就算QQ用戶流向微信,也還是保留了原有的QQ号,隻是年輕人的活躍度大大高于成年人。
關于馬化騰創業初期有個故事,說的是馬化騰經常在淩晨回複産品經理的郵件。
有一次,馬化騰批複了一個産品的設計後,早上醒過來到公司,有的主管可能還沒有打開郵箱看郵件,就被馬化騰召集在一起讨論這個産品的設計。
對于“微信之父”張小龍的故事也很多,馬化騰為了讓張小龍安心研發微信,特地在廣州設了一個研發部讓張小龍專用。
對于如何做到像QQ這樣極緻的産品,老麥覺得主要有三個決定性因素:
1、領導的決心。無論是馬化騰,還是周鴻祎,他們是創業者,是老闆,但他們首先把自己當成一個産品經理,認準一個方向就不放棄。
2、洞察未來的眼光。對于産品未來的發展趨勢能及時把握,了解用戶需求,比如QQ未來的方向往人工智能,智慧社交發展就是一種順勢而為。
3、超強的執行力。産品戰略定好,就是超強的執行,這點,馬化騰周鴻祎都是以身作則,親自體驗和把關産品,起到表率作用。
結束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年華,自己,或者自己的兒女,記憶是用來追尋的,QQ和QQ空間的存在,實現了我們追憶的夢想,産品不死的真正原因是活在用戶的情感裡,這也是為何一個普通的杯子,一本普通的筆記本,一支筆,有的人會用一輩子,非常認同雷軍說的一句話:做感動人心的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